1月24日,市政府召開《重慶市就業促進“十四五”規劃(2021—2025)》(以下簡稱《規劃》)新聞發佈會。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新聞發言人朱江,市人力社保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謝辛,市委教育工委專職副書記、新聞發言人覃正傑,市農業農村委二級巡視員柏在耀,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副局長張維侖介紹情況並答記者問。
“十三五”我市城鎮新增就業362.3萬人超預期目標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經濟發展最基本的支撐。”朱江介紹,《規劃》全面總結了“十三五”時期就業工作取得的成績,對“十四五”時期我市就業工作作出部署。
謝辛介紹,“十三五”時期我市城鎮新增就業362.3萬人,超過300萬人的目標任務;城鎮登記失業率、調查失業率均低於控制目標;期末城鄉就業人口總量1676萬人,就業規模保持穩定。同時,技能人才總量由320萬人增至387萬人,其中高技能人才總量達到104萬人創歷史新高,勞動者素質普遍提高。
朱江表示,近年來我市為促進就業出臺了眾多相關政策。例如市政府在2020年出臺的“支持中小企業共渡難關20條政策”“支持企業復工復産和生産經營40條政策”和“助力市場主體健康發展45條政策”基礎上,2021年又制定了“促進生産經營穩定發展27條”“助企紓困17條”等政策,累計為企業減負近1200億元,目前全市市場主體總量達到320.4萬戶。
同時,積極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累計創建國家級雙創示範基地8個,建成市級創業孵化基地102家、各類科技企業孵化器23家,孵化企業1.6萬餘戶,全社會創業活力進一步激發。大力推動農民工返鄉創業,累計建成市級農民工返鄉創業園60家,回引農村勞動力返鄉就業創業31萬餘人;成功創建11個國家農村産業融合發展示範園,帶動就業近5.6萬人。
“十四五”時期聚焦重慶特色和發展需要出臺政策
朱江説,《規劃》突出將“穩就業”和“保居民就業”擺在經濟社會發展優先位置,實施積極就業政策,為實現更加充分更高品質就業提供根本保證。聚焦“十四五”時期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就業品質穩步提升等目標要求,從就業創業、社會保障、技能人才隊伍發展等3個方面提出了14項可量化的具體指標。
“《規劃》聚焦重慶市情和發展新需要,具體章節、專欄突出了重慶特色和發展需要。”朱江介紹。
例如,《規劃》立足我市建設國家重要先進製造業中心,把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培訓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增加了技能人才隊伍總量、高技能人才總量等指標,設置了“渝創渝新”創業促進就業工程、“就在山城”就業扶持工程、“巴渝工匠”全民技能提升工程等專欄,強化人才培養的就業導向,著力改善勞動力要素品質,為重慶高品質發展夯實人才支撐。
同時,《規劃》將穩定和擴大就業作為宏觀調控的優先目標和經濟運行合理區間的下限,加強其他各方面宏觀政策支持就業的導向,實現與就業政策的協同聯動。
針對我市就業工作面臨的結構性問題,《規劃》從進一步健全完善就業優先政策體系、重點群體就業支持體系、職業技能培訓體系、扶持創業帶動就業體系、公共就業服務體系等“五大體系”,提出了更有針對性的措施。
朱江表示,下一步將繼續把就業擺在經濟社會發展和宏觀政策優先位置,多措並舉創造更多高品質就業崗位。強化財政、貨幣、投資、消費等政策支持就業的導向,持續推動服務業高品質發展,增加有效投資拉動就業,提升重大規劃政策、重大工程項目、重大生産力佈局對就業的促進作用。同時,適時研究出臺新版助企紓困政策,強化保市場主體力度,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容量。
關注高校畢業生和退役軍人等群體就業問題
《規劃》提出,要建好用好重慶市高校畢業生就業信息網,促進退役軍人就業和拓展農村勞動力就業機會。
覃正傑介紹,去年9月,我市推出重慶高校畢業生就業信息網3.0版本,短短幾個月,全市64所高校使用該信息網,基本實現了全覆蓋。已有超過29萬2022屆畢業生激活了個人賬戶,佔高校畢業生總數的92.1%。吸引了1.5萬多家用人單位註冊,訪問量達到7000多萬次。“十四五”期間,我市將進一步建設和完善該信息網,利用這個平臺實現線上線下就業模式的突破。
通過打造智慧就業平臺,解決高校之間自我保護、就業信息資源孤立封閉的問題,實現用人單位的招聘信息面向全市高校所有畢業生開放,畢業生的信息向所有用人單位開放,提高用人單位的招聘效率,同時降低招聘成本。
智慧就業平臺可以為學生提供包括網上求職招聘、視頻面試、網上簽約、網上辦事等服務功能;為學校提供更加智慧的用人單位管理、學生就業手續的辦理、就業線上線下“雙選”活動的管理等;還將為用人單位提供更加智慧的網上招聘、網上直播帶崗等多樣化服務。
張維侖介紹,在促進退役軍人就業方面,接下來將進一步開展退役軍人教育培訓工作,讓退役軍人進入高等職業院校學習,並舉行退役軍人專場招聘活動。同時,打造好退役軍人創業扶持平臺,讓廣大退役軍人享受到公共就業創業服務。
柏在耀介紹,在發展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過程中,將通過建設産業集群、創建現代農業産業園、培育産業化龍頭企業、建設農業産業強鎮、打造鄉村旅遊精品線路、認定“一村一品”示範村鎮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社,實現産業發展帶動農村就業創業。同時,將結合農民工就業創業出現的新形勢新情況,促進各項支持政策和重大舉措落實落地。(重慶日報記者 周松)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