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023年重慶實施1156個市級重點項目 總投資超3萬億元 年度計劃投資約4300億元
重慶日報記者4月17日從市發展改革委獲悉,近日市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做好2023年市級重點項目實施有關工作的通知》,正式公佈2023年重慶市市級重點項目名單。名單包含重點建設項目1156個,總投資超3萬億元,年度計劃投資約4300億元,由41個區縣和22個市級部門分別牽頭推進。重點前期規劃研究項目301個,總投資約1.4萬億元。
重點建設項目首次突破1000個大關,年度計劃投資首次突破4000億元
這1156個市級重點項目,分為産業優化升級、科技創新、鄉村振興、城市更新提升、生態環保、文化、民生7大領域,包括製造業、數字經濟、創新平臺、現代基礎設施網絡、鄉村建設、生態系統修復治理、教育等16個大類。
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介紹,1156個市級重點建設項目呈現出“三個增長”良好態勢。
首先,市級重點建設項目首次突破1000個大關,同比增加279個,增幅達31.8%,數量為歷年之最。其中,計劃新開工項目387個、完工項目200個,分別同比增長38.2%和8.1%。
其次,今年市級重點建設項目年度計劃投資首次突破4000億元,同比增長21.4%,年度計劃投資、增幅均為歷年之最。其中,新能源汽車産業、電子産業、高端裝備製造産業、新材料産業、電源等類別項目,年度計劃投資同比增長一倍以上。
此外,今年市級重點建設項目中總投資超50億元的項目有148個,總投資超100億元的項目有76個。其中,産業優化升級領域總投資超100億元項目有15個,同比增加8個,突出以大項目支撐大産業,加速構建現代化産業體系。
將雙城經濟圈建設“十項行動”重大項目作為重中之重
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重慶市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行動方案(2023—2027年)》明確了157個2023年重大項目。這批項目緊緊圍繞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十項行動”,已經作為“重中之重”納入2023年市級重點項目名單,將予以重點調度。
這157個重大項目主要聚焦現代基礎設施網絡、現代化産業體系、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國際消費目的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內陸開放高地、城鄉融合區域協調發展、高品質生活惠民富民等8個領域,總投資約1.69萬億元、年度計劃投資約1830億元。
上述項目中,新開工64個、總投資5083億元;續建項目70個、總投資9295億元;完工項目15個、總投資846億元;前期項目8個、總投資1634億元。
一季度市級重點項目完成投資超1000億元,投資進度達23.4%
數據顯示,在剛剛過去的一季度,市級重點項目實現了良好開局,共完成投資1029.8億元,同比增長29.6%。投資進度23.4%,完成投資、投資進度均達到“十四五”以來同期最高。
其中,九龍坡紅馬天泰新能源正極材料研發生産基地、市郊鐵路中心城區至永川線等127個項目開工建設,開工率32.8%。軌道交通5號線北延伸段、中國移動有線寬頻項目、重慶兒童醫療中心兒童健康與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及附屬設施、大渡口建橋先進製造産業園等4個項目完工投用。
數據顯示,一季度,雙城經濟圈建設“十項行動”2023年重大項目完成投資397.4億元、投資進度21.7%。新開工項目19個、年度開工率達29.7%。2個項目建成投用。(記者 申曉佳)
數讀2023年部分市級重點項目>>>
1156個市級重點項目分為
7大領域
産業優化升級 科技創新 鄉村振興 城市更新提升 生態環保 文化 民生
16個行業大類
製造業 數字經濟 創新平臺 現代基礎設施網絡 鄉村建設 生態系統修復治理 教育等
計劃今年新開工建設17個醫院設施項目
重慶市第四人民醫院科學城院區一期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武陵山區域醫療中心項目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重慶醫院一期工程等
兩江龍興新城智慧網聯新能源汽車産業園基礎設施配套項目 年度計劃投資32億元
目前項目零部件配套、汽車充電樁等基礎設施已完工,正在進行上部結構施工
計劃於今年9月底建成投産
綦江蟠龍抽水蓄能電站項目 年度計劃投資12.5億元
年度計劃投資12.5億元,同比增長47.1%
目前正在進行地下廠房澆築、發電機組安裝等工程
項目建成後總裝機容量可達120萬千瓦
將承擔更好保障全市電網安全、服務清潔能源消納和促進電力系統優化運行
今年計劃新開工大渡口華韶智算中心項目總投資380億元
項目總建築面積54.8萬平方米
項目投用後,將推動創業創新和産業聯動,提升所在區域價值和空間形態,通過智力資源的引進、培育,聚力打造具有示範意義的社區、園區、商區
(資料來源:市發展改革委)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