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按照“中文+技能+人文交流”多維度培育體系,積極與國內外高校開展跨境職業教育合作,探索“三維雙線一核心”留學生人才培養模式,構建“文語浸潤”的語言文化課程體系、“文技並修”的專業課程理論實踐體系和“潤物于細”的人文交流體系。
建設合作培養模式 不斷擴大留學生規模
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與國外高校開展中外合作辦學,已聯合培養學生500余人;面向泰國、馬來西亞、老撾等14個國家招收來華學歷留學生200余人;推動“中文+職業技能”國際項目,成功申報中國教育部教育援外項目和重慶市國際化特色項目,為南非、巴基斯坦、馬來西亞、泰國等多國培訓專業技術人員300余名。據了解,該校的留學生多次參加市、省、國家級大賽,如首屆重慶市高校“一帶一路”國際學生創新創業創意大賽、成渝雙城經濟圈外國留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等,取得了優異成績。
學歷留學生獲獎證書 供圖 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
學歷留學生獲獎獎盃 供圖 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
2023年3月,南非駐華大使謝勝文考察了該校國學館、電子物聯網實驗室、華為ICT學院、人工智能實驗室等教學場地。他表示,希望通過與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的交流合作,加強國際文化交流,助力開展技術投資和轉移,推進“一帶一路”國家科技繁榮。
國際合作交流及師資培訓基地揭牌儀式 供圖 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
中泰國際學院揭牌儀式 供圖 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
此外,該校還與澳大利亞、德國、新加坡等國家的高水準院校共同申請計算機網絡技術、數字媒體藝術設計、會計、電子信息工程、軟體技術等專業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採用“3+1”或“2+1”培養模式,實行雙文憑制度。截至2022年,中外合作辦學聯合培養學生410余人,現有在校生141人。
建設學校、企業、政府一體培育體系 不斷強化留學生培養能力
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與多所國內外高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通過聯合培養、互派教師、互訪交流等方式,為留學生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更豐富的學術資源。學院還積極推進“一帶一路”倡議,與相關國家和地區的高校進行合作,開展聯合研究和科技創新等活動。
在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和重慶市教育委員會的指導下,2021年,該校聯合68家單位發起成立了中非(重慶)職業教育聯盟。截至目前,中非(重慶)職業教育聯盟參與主辦中非職業教育國際學術交流研討會2次,發佈課題研究10項,課程資源建設12個。在第五屆世界職業教育大會上,該校提交的《突出智慧引領 深化産教融合 探索中非職業教育發展之路》案例被大會評為優秀案例,學校也被肯尼亞東非大學理事會授予“中非教育合作與人文交流優秀單位”稱號。
該校通過中國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與南非教育部共同打造了國家級跨境培訓項目——“中國—南非教育項目”,開展聯合人才培養模式。2019年,學校承接了15名首批智慧製造領域的南非留學生。15名南非留學生獲得“1+X”證書-汽車運用與維修職業技能等級證書。
建設管理制度體系 不斷提高留學生教育管理水準
該校實施以學生為中心的管理模式,注重留學生個性化發展和服務體驗。學校成立了留學生管理中心,全面負責留學生教育管理和服務工作,建立健全留學生管理制度和服務流程。同時,學校還加強留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輔導工作,為留學生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幫助。近年來,該校不斷加強留學生教育調查研究,大力推進建章立制,在招生、培養、管理、聯合辦學等方面出臺了多項校級管理制度和數十項管理流程,進一步明確了工作職責,理順工作關係,提高管理水準。
學校建設資源充足、設施完善、管理規範的留學生公寓,以留學生宿舍後勤聯席會議制度、假期工作組、涉外安全檢查等形式不斷加強條件保障工作。學校重視留學生信息化管理系統的建設,納入數字校園建設體系,有效提高了工作準確度和效率。學校還積極加強與公安部門的協作,協同開展入學教育,加強國情和法制教育,溝通掌握學生相關動態,處理好學生居留許可與簽證辦理事宜。
建設素質拓展體系 不斷提升留學生綜合素養
該校積極推進留學生素質教育,注重培養留學生知華友華情結,以提高留學生綜合素質為目標,採取多種方式深化留學生教育管理。
為增強中外文化交流,拓寬留學生國際視野,學校成立了茶藝協會、漢服協會等學生團體,組織開展了國際文化節、孔子文化節、美食節等活動。為增強留學生對中國文化的了解和認識,學校還開設了《中國歷史地理》《巴渝歷史文化》《中國近現代史》《中國文明史》等公共基礎課程。
留學生在學校國際文化藝術節中的合影 供圖 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
留學生參與中秋節活動 供圖 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
學校注重培養留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通過實踐教學、項目實訓等方式提高留學生的實際操作水準和綜合素質,鼓勵留學生積極參加各類比賽和學術會議。
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致力於為留學生提供優質的教育和生活環境,打造留學生管理品牌,讓更多的留學生選擇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作為他們的留學之家。(文 彭會)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