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023重慶數字經濟人才發展大伽談”舉行 數字經濟人才系列研究成果在渝發佈
“2023重慶數字經濟人才發展大伽談”活動現場
數字賦能,人才先行。近日,一場聚焦數字人才隊伍建設的“2023重慶數字經濟人才發展大伽談”活動舉行,為我市加快促進數字化人才的培養和聚集指明前行方向,凝聚各方力量。
據介紹,此次活動由重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重慶市大數據應用發展管理局、中國重慶數字經濟人才市場管委會聯合主辦。會上,中國重慶數字經濟人才市場管委會、中國長江經濟帶發展研究院、智聯招聘、重慶大數據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國重慶人力資源服務産業發展研究院、中經智策信息科技研究院聯合發佈了《2022中國數字經濟人才發展報告》《2022中國數字經濟人才急需緊缺目錄》《數字經濟人才分類及評價規範》3項數字經濟人才研究成果,並邀請專家深度解讀,為進一步探尋數字化人才發展路徑,深化研究與成果運用,提供智慧支撐。
積極營造“近悅遠來”的人才生態,吸引數字經濟人才集聚
數字經濟的創新驅動實質是人才驅動。為探索中國數字經濟人才生態高品質發展路徑,2022年,中國重慶數字經濟人才市場在對我國數字經濟人才發展最新態勢量化分析的基礎上,進行深入研究,並對發展趨勢做出科學研判,於今年6月編制完成《2022中國數字經濟人才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報告包括1個總報告,6個子報告。總報告共有15項核心成果,在對我國數字經濟人才發展最新態勢量化分析的基礎上,對當前數字經濟人才生態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對發展趨勢做出科學研判。
報告顯示,從數字經濟人才資質的供需情況看,有8%的高端人才掌握新一代技術或從業經驗豐富,這類人才目前競爭激烈;41%的中端人才是通用技術人才,但這類人才需求端增速已放緩,缺口在逐漸縮小;51%的低端人才擁有較低專業素養或無工作經驗,這類人才已供過於求。
報告分析了數字經濟人才流動情況,上海、蘇州、重慶、武漢呈現數字經濟人才微流入趨勢。同時,報告還指出,2022年中國數字經濟人才從業數量接近3000萬人,人才缺口約1800萬人。預計到2025年,人才缺口將超過2500萬人。報告預測,擁有數字專業和補充技能,具有跨界、創新、融合能力的新時代人才將是我國第四代數字經濟人才的主體。
優化人才結構,為各地數字經濟人才提供工具書指引
數字未來召喚時代人才,什麼樣的人才更被需要?《2022中國數字經濟人才急需緊缺目錄》(以下簡稱“目錄”)對數字經濟急需緊缺人才的趨勢、五大城市群及重慶市的數字經濟人才匹配、流動情況、崗位匹配情況等進行分析,為各地數字經濟人才提供工具書指引。
據了解,目錄分為中國和重慶數字經濟産業急需緊缺人才目錄,詳細列舉了“數字産品製造業、數字産品服務業、數字技術應用業、數字要素驅動業、數字化效率提升業”五大數字經濟核心産業急需緊缺前十的人才需求,包含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區塊鏈等領域,以及所需人才的任職要求、細分專業等信息。
除此之外,還通過分析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成渝、長江中游五大城市群人才發展對比情況,表明中國數字經濟人才近七成集聚在五大城市群,長江中上游增長勢頭強勁。
從重慶市數字經濟急需緊缺崗位行業分佈來看,目錄數據表明,緊缺崗位在各行業分佈相對均勻,研髮型人才在重慶市數字經濟急需緊缺崗位類型中佔比為53%,本科人才佔比為72%,行業3-5年經驗人群佔比為41%。
為此,目錄以重慶為分析樣本,對數字經濟人才協同發展生態開展了深度研究。目錄顯示,重慶市數字經濟産業發展潛力巨大,當前研髮型人才崗位需求低於全國平均水準,而應用型人才崗位需求高於全國水準,建議進一步優化人才結構。
首次構建數字經濟人才評價體系與規範
人才作為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動力,是驅動數字經濟發展的關鍵要素。為加強産業人才隊伍建設,為數字經濟人才引、育、留、用、轉等各個階段服務提供參考,今年6月,《數字經濟人才分類及評價規範》(以下簡稱“規範”)編制完成。
規範明確指出了數字經濟人才的定義,是具有數字化創新思維和交叉學科知識,能創造性進行勞動,為數字經濟發展進步作出較大貢獻的人。
規範結合數字經濟特點,將數字經濟人才分為研髮型、應用型和管理型三類,在此基礎上,對人才按照高低標準進行了分級,分為頂尖、領軍、精英、新銳四類。此外,還建立了從項目經歷、頭銜職務、成果榮譽、工作經歷四個維度的評價標準。
規範明確,研髮型人才主要是數字經濟領域的産品經理、軟體開發人員、架構設計師等;應用型人才主要是數字經濟領域産品與服務的行銷、推廣、商務服務等;管理型人才主要是數字經濟領域推動數字化轉型領導者、數字化商業模型戰略引導者、數字化解決方案規劃者、數字戰略顧問等。
除此之外,規範還針對我國數字經濟人才供給與需求存在差距的情況,從數字經濟人才評價、培養和交流等方面建議,完善評價機制,激發人才創新“ 新活力”,推動人才梯度培養,構建四鏈融通“ 新模式”,搭建平臺載體,營造人才交流“ 新態勢”。
近年來,作為國家首批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的重慶,全方位推動數字産業化、産業數字化。“2021年11月,經人社部批復,重慶成立全國首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數字經濟人才市場,即中國重慶數字經濟人才市場。”中國重慶數字經濟人才市場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市場成立以來,圍繞數字經濟人才“引、育、留、用、轉”等關鍵環節,不斷豐富完善與數字經濟同頻共振、協同發展的人力資源市場體系,致力於為數字經濟人才、數字經濟企業提供一站式人力資源服務解決方案。
截至目前,中國重慶數字經濟人才市場已舉辦數字經濟人才專場(專區)引才活動94場,意向引進人才1.4萬餘人;開展各類數字技能人才、職業技能培訓近6萬餘人次;搭建“1+10+N”數字經濟人才市場體系,設立北碚、巴南、永川、兩江新區4家區縣數字經濟人才市場,在馬上消費、賽力斯等數字經濟相關企業設立工作站13家。
文圖/曾玉 羊簫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