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大渡口區搭建“社工+”社區康復模式 助推精康融合
“你好,麻煩進入登記一下,謝謝配合!”剛走進躍進村街道衛生服務中心精神康復服務站,李某(化名)便熱情地打起了招呼,並主動遞上了登記冊。
眼前這位笑容可掬、親和力十足的大叔是一名精神障礙患者,而如今,李某已經能與他人和平共處。
他的轉變發生在參加了大渡口區躍進村街道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試點項目。
近年來,重慶加快推動精神障礙患者就醫康復工作,大渡口區民政局以躍進村街道為試點,探索推動以家庭為基礎、機構為支撐的“社會化、綜合性、開放式”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方式,使更多的居家精神障礙患者享有康復服務,形成“多元合作,專業服務”大渡口區的特色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模式。
加強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工作
促進患者家庭幸福和諧、融入社區
大渡口區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試點工作由大渡口區民政局購買社會工作服務,聯合大渡口區殘聯、躍進村街道辦事處、區梅明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在躍進村街道開展。本項目社工根據服務對象的需求制定了適宜的服務內容,提高精神障礙患者生活自理、社會適應、恢復職業等能力,開展服藥訓練、生活技能訓練、社交技能訓練、職業能力訓練、居家康復指導等服務,建立轉介機制和平臺,形成住院——社區——康復的良性循環,通過一年的服務,取得了良好的服務成效。
截至2023年9月,共完成入戶探訪207人次,服務對象建檔232份。在一年的社會工作服務中,項目組共開展個案10例,其中結案10例。社工通過走訪和他人轉介了解到了服務對象的需求,根據他們不同的服務需求制定服務方案,幫助服務對象從“社交技能”“人際關係”“照顧技巧”“身心康復”“就業輔導”等方面開展服務。
為了增加服務對象對項目的了解及服務內容,促進服務對象走出家門,參與社會活動,項目組提供了心理疏導、春節慰問、志願者組建、疾病知識宣傳、文藝匯演、趣味運動會、法律知識普及、陶藝體驗、送清涼、“卡拉OK”等涉及健康維護、精神慰藉、文娛活動、社交需求等服務。在一年的工作中,開展社區活動13次,服務受益人群達到500余人次。
實現“醫療+社會融入”的社區康復服務
搭建“社工+”精神障礙患者社區康復模式
項目組以大渡口區躍進村街道衛生服務中心為主要服務陣地,結合重鋼總醫院精神科、康復科的醫療資源,為轄區的精神障礙患者進行醫療服務,社工運用社會工作的三大手法為轄區精神障礙患者進行社會融入服務,有效地實現“醫療+社會融入”的社區康復服務。
搭建的“社工+精衛專家+精防醫生+心理諮詢師+康復師+心理治療師+鎮街、社區精衛工作人員+志願者”精神障礙患者社區康復模式使得試點街道的精神障礙患者獲得了專業的服務,能夠有效地保證精神障礙者參與社區康復效果的持續性。
社工通過深入社區、深入家庭,對轄區精神障礙患者的年齡層次、文化程度、殘疾等級、家庭經濟狀況、生活自理能力、社區康復情況、社工康復需求等進行了初步的掌握,再根據服務對象的情況開展了精神障礙患者服藥管理、生活技能培訓、人際支持、精神慰藉、就業技能提升等服務,讓服務對象掌握生活必備的知識,逐漸走出家門,參與適宜自己的社會生活。同時,幫助精神障礙者家屬了解到可使用的社會支持網絡,緩解精神障礙者家屬在協助患者康復過程中的照顧壓力,協助精神障礙者家屬之間建立朋輩支持網絡。
在項目的實施過程中,社工積極連結各方優質資源開展宣傳活動,通過開展講座、發放宣傳資料、組建志願者隊伍等,向過往市民宣傳精神衛生類疾病的相關知識,促進居民的自我精神健康意識和抵禦精神健康問題的能力,喚起全社會對精神衛生工作的關注,營造理解、接納、關愛精神障礙患者的社會氛圍。讓更多的市民關注心理健康,做好善待精神障礙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專業、溫暖的服務
為更多患者家庭帶來希望
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引入社會力量,為有需求的精神障礙患者提供隨訪服務、康復指導和轉介服務、心理諮詢和個案服務、政策諮詢和資源整合服務、宣傳教育和家屬培訓服務、志願者服務,形成以家庭為基礎、康復驛站為陣地、社區為依託的康復服務模式。大渡口區致力於推動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工作,不斷優化社區康復體系佈局、強化資源投入整合、提高服務內容品質,增強精神障礙患者及家庭獲得感、幸福感,將通過專業、溫暖的服務,為更多患者家庭帶來希望。(李秋燕 陳思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