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工業駛入快車道 重慶從“味覺高地”邁向“産業高地”
2023-11-21 09:38:22來源:重慶日報編輯:付意菲責編:周利宏

  原標題:食品及農産品加工産業 美食工業駛入快車道 重慶從“味覺高地”邁向“産業高地”

  ■重慶將攜手更多産業生態夥伴,在創意設計、智慧製造、數字新消費、供應鏈管理等領域開展合作

  ■川渝在川味複合調味料領域的標準化、專業化程度高,領跑全國。麻辣味型將成為未來的主流味型,重慶有巨大的産業發展機遇

  11月20日,2023中國産業轉移發展對接活動(重慶)——食品及農産品加工産業專題對接活動在渝舉辦。來自北京、山東、江蘇、上海、浙江、福建、廣東等地150余家企業代表,國家有關行業協會負責人、專家學者、市級和區縣相關部門負責人共300余人參加活動。

  今年,食品及農産品加工産業更是被納入全市支柱産業集群進行重點培育,以麻辣為特色的重慶美食工業開始駛入快車道。

  活動現場,來自食品及農産品加工行業的專家、學者、從業人員齊聚一堂,共同探討産業發展的未來,重慶的相關區縣也相繼對特色産業進行重點推介,助力重慶從“味覺高地”向“産業高地”進發。

  麻辣味型將成主流味型

  據市經信委提供的數據,今年前三季度,重慶規模以上食品及農産品加工企業産值同比增長4.3%,新簽約産業項目327個,協議投資超950億元。

  番茄資本創始人王勃在發言中稱,中國餐飲行業是最具潛力、未來可持續性最高的投資賽道之一,而食品加工産業是其中重要環節。他認為,以火鍋、川菜為代表的麻辣味型對嗅覺、味覺、視覺具有極強衝擊性,川渝火鍋因此享譽全國,全國川菜門店數也居各地方菜係之首。

  “川渝還盛産花椒、辣椒、胡椒等香料,具有調味品産業發展優勢,在川味複合調味料領域的標準化、專業化程度高,領跑全國。”王勃説,麻辣味型將成為未來的主流味型,重慶孕育著巨大的産業發展機遇。

  西南大學食品科學學院院長、教授張宇昊也表達了相同觀點。他説,重慶食品加工已具備工業化基礎,例如川渝火鍋,已成為川菜菜係中工業化程度最高的行業,如毛肚、鴨腸等水發類製品已實現綠色標準化生産;川渝火鍋調味料智慧化生産技術已全面突破等。“有堅實的市場基礎支撐,重慶發展食品及農産品加工産業,前景看好。”張宇昊説。

  未來食品是發展的重要方向

  食品及農産品加工産業如何實現高品質發展?活動期間,專家們紛紛建言獻策。

  中國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學未來食品科學中心教授陳堅表示,食品工業是國民經濟支柱産業,隨著消費水準不斷提升,人們將對食物供給品質、食品安全營養、飲食方式和精神享受提出更高要求。所以,以合成生物學、納米技術、物聯網、人工智能為支撐的未來食品是重要發展方向。

  “以食品感知技術為例,通過研究食品感官特性和消費者的感覺,探究感官交互作用和味覺多元性等,可以讓我們從‘認識風味’到‘掌控風味’,從‘改造風味’到‘創造風味’。”陳堅説,如何應用生物技術推動食品産業進步,如何發展食品科技豐富生物産業內涵,將是食品加工産業發展面臨的重要任務和挑戰。

  市食品藥品檢驗檢測研究院總工程師黃思瑜建議,産業標準化是産業實現高品質發展的重要牽引,食品産業鏈環節多、標準多。目前,存在特色食品標準化體系建設欠缺、企業標準整體品質不高等問題。

  多家企業尋求在多個領域開展合作

  當天的活動吸引了其他省市的100余名外商,重慶各區縣相關負責人也對各自特色産業進行重點推介,尋求合作機會。

  萬州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按照該區“5+10+X”現代化工業體系整體規劃,明確了糧油飼料加工、生豬屠宰及精深加工、特色食品加工3個大類,目前已實現糧油産業做大做強、特色食品産業多點開花。

  “我們希望與全國知名加工企業對接落戶糧油精深加工項目、生豬屠宰及肉類精深加工項目,同時希望引進一批健康食品、休閒食品、寵物食品等加工企業,推動本地特色食品産業鏈不斷完善。”該負責人説。

  梁平區相關負責人則立足預製菜産業發展,提出希望引入全自動預製菜食品包裝設備生産類項目、預製菜生産加工項目等。

  依託火鍋食材産業基礎和優勢,合川表示希望與全國各地優質企業共同圍繞水發類、肉類、水産類、植物蛋白類、蔬菜類、火鍋調味料、火鍋餐具裝備等火鍋食材全産業鏈開展産業對接。

  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也表示,未來,重慶將攜手更多的産業生態夥伴,充分利用重慶多元化消費場景、近千家規模以上食品生産企業的産業環境,在創意設計、智慧製造、數字新消費、供應鏈管理等領域開展合作,拓展商機,接力跑出産業高品質發展“加速度”。(記者 栗園園)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聯繫方式   電話/傳真:023-68386677   投稿郵箱:cq@cr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