蠟染讓重慶唯一仡佬族鄉走向世界
2023-11-29 09:50:53來源:重慶日報編輯:付意菲責編:周利宏

  原標題:武隆“神秘部落”盛開“藝術之花” ——蠟染讓重慶唯一仡佬族鄉走向世界

蠟染讓重慶唯一仡佬族鄉走向世界

11月21日,陽光下的武隆區浩口鄉,幾位女性正在進行蠟染工作。記者 尹詩語 攝/視覺重慶

  蠟染是中國古老的傳統印染方法之一,被譽為“東方古老的藝術之花”。在武隆,浩口苗族仡佬族鄉的蠟染最為出名,又因當地是重慶唯一的仡佬族鄉鎮而披上了一層神秘色彩。

  11月21日,重慶日報記者來到這個山鄉,在一間匯集了當地主要手藝人的蠟染工坊內卻沒看到多少蠟染作品,這是什麼原因呢?

  “國慶節期間産品賣得太火了,還沒來得及補貨呢。”浩口仡佬族蠟染市級非遺傳承人楊雷笑著説,因為蠟染,鄉里多了不少遊客。

  喚醒

  找尋斷線的“時代記憶”

  在武隆區浩口苗族仡佬族鄉的田家寨,十幾戶仡佬族人家依山而居,其族群、歷史、文化都充滿著濃厚的神秘色彩,至今還保留著“吃新節”“喂樹(祭樹)節”等仡佬族獨有的節日,以及蠟染、楊梅酒、老鷹茶等傳統製作技藝。

  蠟染古稱“蠟纈”,是我國古老的少數民族民間傳統紡織印染手工藝,與絞纈(扎染)、夾纈(鏤空印花)並稱為古代三大印花技藝。

  傳説中,浩口仡佬族村民的祖先,原居住在貴州黔北高原一帶,明末清初時逐漸在此定居。

  勤勞的仡佬族婦女也將傳統的蠟染技術帶入此地,成為地方特色文化。然而,隨著老一輩村民的逐漸逝去,蠟染也面臨著後繼無人的尷尬。

  2009年,浩口鄉改設浩口苗族仡佬族鄉,浩口苗族仡佬族鄉中心小學校也按照要求,要開設特色文化課程,這一任務落在了楊雷肩上。

  “何不從蠟染入手?”楊雷説幹就幹。

  當時,蠟染技藝在當地已經失傳,楊雷查閱了好些書籍後,卻總是在染色環節不得要領。紙上得來終覺淺,她只好沿著仡佬族人遷徙的足跡,到貴州安順、桐寨等地學習。

  “其中在桐寨學習了一個月,讓我受益匪淺,怎麼養缸、怎麼發酵等知識都是在那裏學到的。”楊雷告訴記者,蠟染最關鍵的原材料是蠟,“通過板藍根、蓼藍草等植物搗碎取汁,再經自然氧化,就成了深沉雅致的靛藍色,給人以樸實厚重之感。”

  傳承

  從一個人到一群人

  浩口鄉場上,許多建築都有了歲月的痕跡,蠟染非遺傳習所是為數不多的新建築。

  進入傳習所,一樓是對仡佬族蠟染非遺的簡介和蠟染作品展示區,其中楊雷的作品佔據了“C位”。沿著木制的扶梯上到二樓,便是製作蠟染的工坊。

  當日,七八位“染娘”正在製作紗巾、床單、手提包等産品,34歲的浩口村浩口組村民黎莉園是其中之一,只見她手捏一把精緻小巧的蠟刀,聚精會神地在一塊白布上勾勒。隨著蠟刀不停轉動,一位身著民族服飾的仡佬族姑娘便躍然布上。

  黎莉園是廣西賀州人,2011年嫁到浩口後便一直留守在家,空閒時間很多。一天,她接到了去鄉里培訓蠟染技藝的通知。

  為她們授課的正是楊雷。當時,鄉政府為了將仡佬族蠟染非遺技藝傳承的基礎打得更牢,就動員楊雷在學校開設工作室、興趣課堂和成人班,一方面培養孩子們的興趣和技能,另一方面也發掘孵化更多的傳承人。

  在那裏,黎莉園同不少留守婦女一起,系統學習了蠟染從畫稿到點蠟,從染色到去蠟的全過程,其中8位已在蠟染工坊裏就業。

  而學校的蠟染非遺課程也受到了孩子們的歡迎。在學校二樓的蠟染陳列室裏,靛藍為底,白色為紋的棉布、麻布、絲綢,或挂在墻壁,或晾在衣桿。而另一側櫃子空格裏,抱枕、畫框、手提包、桌布等蠟染文創産品整齊擺放,清新質樸。

  “這些都是孩子們的創作。”楊雷説,學校的教材由她和老師們一手編制,分為高中低三個階段,就是為了讓孩子們更好地吸收文化、傳承技藝。

  出圈

  蠟染走進世博會

  隨著武隆對浩口仡佬族蠟染的宣傳推廣,蠟染的名氣越來越大,頻繁在各大展覽上亮相。

  2019年,參加在成都舉行的非遺國際博覽會,小試牛刀;

  2020年,參加在濟南舉行的“第六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博覽會”,廣受關注;

  2021年12月7日,在2020年迪拜世博會中國館“重慶活動日”上亮相;

  ……

  隨著浩口仡佬族蠟染的聲名鵲起,越來越多人將目光投及這個偏遠山鄉。

  57歲的浩口村田家寨村民田茂軍對此感受頗深。田茂軍是一名老兵,退伍後就到了重慶主城做架子工,一幹就是20多年。

  3年多以前,他結束闖蕩,攜妻子返回家鄉。也正是在這一年,鄉政府將田家寨的十幾棟民居進行了改造,在屋檐處圍裝了一圈飛檐翹角裝飾,在窗戶上貼上了大小不一的窗花,還改造了庭院。

  剛開始,田茂軍並不理解這樣做的意義。但很快遊客便紛至遝來,他也從中受益。

  儘管外出多年,但田茂軍仍保留有製作楊梅酒、老鷹茶的傳統技藝。今年,25元/斤的楊梅酒,他賣了三四百斤,老鷹茶也賣了好幾十斤,將遊客的流量變成了實實在在的收入。

  楊雷也為此而高興,“不只是因為賺了錢,而是感覺蠟染得到了市場認可,甚至成為了一個紐帶,一個窗口。”她説。(記者 顏安)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聯繫方式   電話/傳真:023-68386677   內容熱線:13996277388​   投稿郵箱:cq@cr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