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建設中西部國際交往中心全面提速
2024-04-10 09:17:01來源:重慶日報編輯:付意菲責編:周利宏

  原標題:從“內陸重慶”加快邁向“世界重慶” 重慶建設中西部國際交往中心全面提速

  近日,重慶師範大學與莫斯科國立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簽署教育合作協議,攜手構建多層次音樂藝術人才培養體系,促進中俄教育文化領域交流合作,重慶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也即將開建;

  重慶全面啟動全國首個“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合作區建設,支持全市高校、科研院所,參與國際科技合作計劃、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推動重慶市先進技術、優質産品和高技術服務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過去一年,從重慶出發的西部陸海新通道已通達120個國家490個港口,運輸品類增至1100多種,貨值同比增長16%;

  ……

  這些,都是重慶不斷擴大開放的縮影。

  如今,重慶全面提速建設中西部國際交往中心,政務、經貿、人文等領域對外交往合作不斷擴大,對外交往活躍度、城市知名度和經濟外向度顯著提升,正加快形成多點支撐、各美其美的開放新格局。

  重慶“國際范”魅力十足

  友好城市和友好交流城市已達180個

  重慶建設中西部國際交往中心,正式提出於2019年10月22日。

  彼時,重慶召開全面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加快建設內陸開放高地推進大會。會議提出,開放的空間決定著發展的空間,開放的水準決定著發展的水準,開放的程度決定著發展的品質。

  為儘快付諸行動,2020年4月,市政府外辦編制了《重慶市建設中西部國際交往中心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2023年8月,重慶召開中西部國際交往中心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審議通過《中西部國際交往中心建設重點工作安排(2023—2027年)》,推動中西部國際交往中心建設進入加速提效新階段。

  此後,重慶一系列發展戰略、目標、行動,不再局限于“一域”,而是指向了更寬更遠的“全球”。重慶這個西部地區“內陸城市”,也逐漸“長成”了現代化的國際大都市,搖身一變為“世界的重慶”。

  從經濟發展外向度來看,近三年,重慶進出口總額達17951億元,2023年外貿進出口總值突破7000億元;世界500強企業在渝落戶累計達到319家;重慶市內企業“走出去”辦企累計超過300家,海外資産累計近200億美元。

  僅2023年在重慶舉辦的第五屆中新金融峰會,就推動達成了在渝西地區創新打造樞紐港産業園和生命科技城等實體化合作項目,累計簽約政府和商業合作項目295個、總金額256.5億美元,金融服務項目264個、金額312.2億美元。

  從國際事務參與度來看,近三年,由重慶主辦的大型國際會議就有23場次,在配合主場外交、服務保障國家重大戰略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展現了重慶價值。

  以過去一年為例,重慶積極參加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宣介智慧化建設與城市治理經驗;成功舉辦2023“一帶一路”陸海聯動發展論壇、“一帶一路”科技交流大會等高層級國際會議;成功舉辦2023中國-拉美和加勒比國家數字技術合作論壇,持續拓展中拉“數字絲綢之路”新路徑;與四川省聯合舉辦2023年中國川渝地區-湄公河國家地方合作論壇,進一步深化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國際交流合作。

  在對外交往活躍度方面,重慶的身影也頻頻出現在國際化舞臺上。2023年,重慶主動策劃舉辦史迪威將軍誕辰140週年紀念活動,傳承中美人民友誼;組織開展駐華使節陸海新通道行品牌活動,努力增強國際經貿往來;全年超過115名副部長級以上重要外賓、70余位駐華使節來渝訪問,達成系列合作共識。

  如今,重慶實際在飛國際(地區)航線超過80條,每週300班以上,高頻次通達歐、美、澳(大洋洲)、非、亞五大洲的一些政治和經濟中心城市,實現RCEP國家首都和大城市全覆蓋;年國際(地區)旅客吞吐量達到500萬人次,年國際(地區)貨郵吞吐量達到30萬噸。

  過去一年,重慶新增老撾佔巴塞省為國際友城和俄羅斯下諾夫哥羅德州、巴西聖保羅州等9個友好交流城市,總數分別達到54個、126個,國際“朋友圈”越來越大。

  重慶人大網發佈的一份調研報告説,重慶對外開放戰略目標一以貫之,定位日漸明晰,措施具體有效,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對外開放格局。

  乘重慶開放“東風”享更多利好

  實現全球“特産”快速通達

  “乘著這幾年重慶開放的‘東風’,我們的汽車出口到了歐洲、美洲、非洲、中東、東南亞等70多個國家和地區。”賽力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海外事業部總裁張興燕告訴記者,通過深化與全球商務夥伴的合作,以建設海外工廠、海外銷售公司等雙向賦能的合作方式,賽力斯進一步拓展了海外市場,累計出口整車已超50萬台。

  隨著重慶開放程度和國際化水準的提升,重慶接收到的利好也越來越多。

  “愈發開放的姿態,加上通道運行模式的不斷創新,使得這個綜合性國際大通道的功能更加完備。”西部陸海新通道智庫聯盟秘書長、四川外國語大學校長董洪川説,“現在,我們能將‘重慶造’智慧網聯新能源汽車、筆記本電腦、農特産品等及時銷往世界各地,也能在第一時間吃到新鮮的東南亞水果,實現全球‘特産’快速通達。”

  不僅如此,與他國在科技、教育、醫療、文化旅遊等方面日益密切的交流交往,讓重慶市民也享受到了實實在在的“福利”。

  “我記得當時我們參加了合唱、跳花繩等活動,探討了體育競技動作技巧,還聊到了不同的生活習慣和飲食文化、民族傳統文化。”兩江新區星光學校六年級學生何宜航,對去年在重慶舉辦的第九屆中俄青少年運動會的場景還歷歷在目。該校課程部副主任商邦珍告訴記者,對孩子們來説,這樣的中外交流活動不僅能使他們在運動競技中增強體魄、收穫成就感,還能幫助他們打開國際視野,種下“走向世界”的種子。

  2023年9月17日,柴可夫斯基交響樂團首訪重慶。當晚,演奏家們的精彩演出“點燃”了重慶大劇院。“80後”樂迷劉沁不禁感嘆:“在家門口居然也能聽到如此純正的古典音樂,整場演出如同劇院旁邊的長江奔流跌宕,亮點不斷。”

  近年來,重慶還積極培育打造了中國南亞國家減貧與發展合作中心、鄉村振興國際合作示範點等特色交流平臺,積極助推國際減貧事業;培育建設了16個國別區域研究中心(基地)、中國-東盟法律研究中心,不斷健全涉外法治體系,持續提升投資貿易便利化水準。

  西南大學繼續教育學院院長程龍表示,中國南亞國家減貧與發展合作中心揭牌啟用後,西南大學持續建設國際培訓平臺及課程資源,截至目前,已舉辦7期研修班,培訓人員327人次,反饋都非常不錯。

  “立足中西部”帶頭帶動示範

  加快形成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的中西部國際交往中心建設新格局

  在國家區域發展和對外開放格局中,重慶具有獨特而重要的作用。

  重慶建設中西部國際交往中心,既是國家賦予重慶的重要任務,也是重慶作為中西部地區唯一直轄市的責任擔當,更是服務國家戰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現實需要。

  “下一步,重慶將進一步優化中西部國際交往中心建設的整體佈局,繼續推進高水準對外開放,促進外事、外經、外貿、外資聯動發展,加快形成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的中西部國際交往中心建設新格局。”市政府外辦主任王雯説,“帶頭開放、帶動開放,絕非一日之功,既需要長期的規劃和積極的實踐,更需要分階段重點推進,爭取突破。”

  首先是積極落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要求,進一步細化各區域的國際化功能及空間佈局,支持其完善國際交往平臺功能,精準對接、充分匹配國家外交工作需求,吸引全球高端資源要素集聚,積極服務國家對外交往大局。

  其次是以服務國家頂層國際交往活動為導向,用好重慶涉外機構在推動國家政治、經濟、科技、文化和外交資源等方面的優勢,爭取在渝舉辦系列國際會議、國際展覽等活動,深化與國際組織的交往和合作,提高重慶對外交往密度和頻次,鼓勵在渝發起政府間或非政府間國際組織,吸引更多國際組織在渝設立代表機構,充分激活重慶作為中西部國際交往中心的開放動能。

  “中西部國際交往中心需要服務全市開放大局,助力西部陸海新通道的數字化轉型和智慧化提升,積極構建‘立足中西部、聯通東盟、面向世界’的對外交往格局。”王雯表示,今後,重慶還將繼續圍繞服務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任務,梳理阻礙國際交往的堵點難點,用好用活通道沿線佈局的外交外事載體平臺,加強與各類國際經貿平臺的交流對話,主動把優質國際交往資源轉化為通道發展資源。(記者 何春陽)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聯繫方式   電話/傳真:023-68386677   內容熱線:13996277388​   投稿郵箱:cq@cr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