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如何將科研成果轉化為“重慶造”産品
2024-04-28 10:17:57來源:重慶日報編輯:付意菲責編:周利宏

  原標題:結合産業需求在應用場景中搞研發 哈工大如何將科研成果轉化為“重慶造”産品

  發展新質生産力,需要及時將科技創新成果應用到具體的産業上。怎樣走通從科技創新到産業應用的道路,讓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成果走出實驗室,走進生産一線?

  位於兩江協同創新區明月湖畔的哈爾濱工業大學重慶研究院,落戶3年來,重點圍繞汽車與新能源、智慧化裝備、新材料、信息技術和應急環保五大領域匯聚了15支科研團隊,將一批又一批科技創新成果成功轉變為“重慶造”技術和産品。

  近日,記者來到哈爾濱工業大學重慶研究院(以下簡稱研究院),打探從創新成果到産業應用的轉變過程。

  把來流變成動力系統散熱的“風扇”

  氫動力無人機“青鷗”最長續航時間達9小時

  在研究院2樓的實驗室裏,記者見到了研究院研發的青鷗30B氫動力複合翼無人機。它有流線型的纖細機身,平直的雙翼,顯得很輕盈。

  不過,這臺外表輕盈的無人機,卻具備強大的實力:最長續航9小時,最大載荷7千克。經持續飛行測試,其續航時間可達到同等級鋰電池無人機的3—4倍。在輸電線路、石油管道巡檢等場景中具有很大優勢。

  研發團隊相關負責人介紹,相較于傳統的鋰電池,氫燃料電池重量更輕,更適合用於無人機。但開發用於長續航無人機的航空氫動力系統,有兩個難點:其一,要在不增加電池重量的情況下,盡可能提高電量利用率;其二,無人機在飛行過程中,可能會有懸停、投放物資等動作,動力系統的功率會發生波動,極易造成能量浪費。

  換言之,如果不攻克這兩個難點,氫動力無人機産業化的路就走不通。怎麼辦?研發團隊選擇到應用場景中去尋找。

  無人機翱翔藍天,機頭會遇到迎面而來的氣流,術語稱之為“來流”。來流也會給飛行造成阻力,消耗氫電池的能量。

  第一個難點的破題思路就源於來流——從飛行的角度來看,來流是阻力;但從節能的角度來看,來流還可以是用於散熱的“風扇”!

  經過精細計算後,研發團隊在青鷗30B的機頭迎風位置開了一個橢圓形的氣窗,讓來流進入機頭內部,通過管道,對安裝在機頭中的氫動力系統進行冷卻。

  如此一來,就形成了進氣/散熱一體化航空氫動力系統結構,使得動力系統的功率重量比大幅提高。在電量不變的情況下,為無人機提供了更長的續航能力。

  第二個難點的解法,則是在青鷗30B上採用混動系統。即主電池採用氫燃料電池,同時配備一塊較小的鋰電池,作為電量“蓄水池”。在電量充裕時,鋰電池可以儲備能量;在電量不足時,鋰電池則反過來為氫燃料電池補能。

  這對電池“搭檔”結合研發團隊的能量管理技術,讓青鷗30B“身輕如燕”又行動敏捷:雖然它是一架翼展超過4.2米的大塊頭無人機,但能量管理模組僅有一本書那麼大。起飛時,它的系統能量輸出功率從0%提升到100%,僅需1秒。

  目前,青鷗30B已經進入量産階段。

  以“大力出奇跡”克服枝晶難題

  寬溫區高安全凝膠固態電池不懼穿刺、彎折和剪切

  如果説青鷗30B抓住了低空經濟的風口,那麼,研究院的另一款研發成果則是緊緊對標智慧網聯新能源汽車産業——寬溫區高安全凝膠固態電池。

  其中,“寬溫區”指的是電池可以在零下40℃至80℃的環境中工作,並通過了黑龍江漠河的實地極寒測試;“高安全”則是指電池在被穿刺、彎折、剪切時,本體不起火、不冒煙、不發生熱失控。

  並且,這款電池還具有大倍率充放電能力,峰值放電倍率可達5C。電池可應用於大型動力系統的高功率發電,也可以實現新能源汽車快充,經測試,它僅需5分鐘就能為主流品牌新能源汽車續航上百公里路程。

  這樣一款“全能型”電池,背後還是原創性科技創新。一方面,電池採用無溶劑法製備固態電極技術和原位一體化製備電芯技術,可相容現有鋰離子電池製造工藝,大幅減少製造成本;同時採用凝膠化技術,能夠有效防止電解液泄漏。

  不過,研發團隊當初同樣遇到了技術難題:傳統鋰電池的負極大多使用石墨材料,而寬溫區高安全凝膠固態電池負極使用金屬鋰材料,能量密度是石墨理論能量密度的10倍。

  可是金屬鋰有一個缺點:太“好動”。在電池供電的過程中,鋰離子會在電池正負極之間來回“亂跑”並彼此“抱團”,凝固成樹枝狀的結晶,術語稱為“枝晶”。而枝晶會刺破電池的電解質隔膜,造成電池短路。

  對此,研發團隊做了大量試驗,最終將破題關鍵鎖定在電池隔膜材料上。他們研發了高強度機械性能的電解質隔膜,用“大力出奇跡”的方式,壓制電池內部枝晶的生長,使其無法刺破隔膜。

  “通俗地説,電解質膜更‘耐造’,電池也更‘皮實’。”研發團隊相關負責人介紹,經過第三方檢測,這款電池已具備了可以應用的實力。目前,電池處於小試線試製及驗證、中試線建設階段,電池模組作為人形機器人的動力電池已完成兩批次交付。

  研發緊扣實際需求

  將培育新質生産力落到服務地方産業升級發展上

  “從2020年落戶以來,我們就秉承科教産一體化的發展思路。我們認為,新質生産力要落地,核心還是服務地方産業升級發展。”哈爾濱工業大學重慶研究院副院長柯瑞表示,作為新型研發機構,研究院致力於服務産業化,特別是把原創性、顛覆性創新成果進行産業轉化。

  目前,哈爾濱工業大學重慶研究院有職工300多人,其中核心團隊40余人,包括兩院院士5名、國家級人才15人,教授級專家30人,具有博士及副高級職稱以上103人。研究院招收的第一屆研究生也將於今年9月入學。並且,依託研究院成立的明月湖·紫丁香科創園已經孵化科技型企業約100家,年産值過億元。

  柯瑞介紹,下一步,在繼續做好科創成果轉化的同時,作為重慶培育軟體人才“超級工廠”的成員之一,研究院還將深入了解長安望江工業集團等成員單位軟體人才需求,建立“核心素養+能力本位+成果導向+持續改進”的産教融合型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出具備多元化知識結構、具有豐富實踐經驗、能夠跨學科工作的精技術、懂管理、善協作、能創新的複合型人才,為培育新質生産力提供更多人才支撐。(記者 申曉佳)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聯繫方式   電話/傳真:023-68386677   內容熱線:13996277388​   投稿郵箱:cq@cr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