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技能大賽6月24日在渝開幕
2024-06-24 09:40:19來源:重慶日報編輯:付意菲責編:周利宏

  原標題: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技能大賽今日開幕 61個國家和地區590名技能精英參賽觀摩

  6月23日,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技能大賽組委會舉行媒體通氣會。據了解,經黨中央、國務院批准,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重慶市人民政府于6月24日至26日在重慶共同舉辦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技能大賽。相比第一屆,本屆大賽規格更高、規模更大、影響更廣泛、活動更豐富。

  選手平均年齡22歲

  據介紹,本屆大賽以“技能合作·共同發展”為主題,共有來自61個國家和地區的590名技能精英參賽觀摩,設置18個比賽項目。其中,世界技能大賽比賽項目共11個,分別是數字建造、物流與貨運代理、電子技術、電氣裝置、光電技術、信息網絡佈線、花藝、珠寶加工、美發、美容、糖藝/西點;其他比賽項目共7個,分別是汽車技術(新能源)、軌道信號控制技術、無人機裝調檢修、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物聯網安裝調試、咖啡製作、互聯網行銷。

  本次大賽參賽選手共190名,平均年齡22歲。年齡最小的選手15歲,參加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項目。

  把大賽打造成技能“嘉年華”

  據介紹,在組委會的大力支持和幫助指導下,我市圍繞“技能合作·共同發展”的大賽主題,秉承“開放、智慧、綠色、安全、特色”的辦賽理念,強化部市交流、銜接聯動,全力做好各項籌備工作。

  今年3月,由重慶市政府牽頭,組建了由分管副市長為主任、48個市級部門、單位和區縣負責人為成員的大賽執委會,設立綜合協調、外事活動、技術保障等10個工作組。

  我市建立完善了大賽制度和運行體系,形成三個層級的“1+1+13”系列方案,分別是大賽總體工作方案和大賽執行工作方案,以及外事工作、技術保障、賽務服務、新聞宣傳、開閉幕式、展演展覽等13個配套方案。

  大賽除了18個正式比賽項目和6個表演賽項目,還配套設置了開閉幕式、“3+3”系列對話交流、城市觀光觀演、參賽隊伍實地考察交流、展示展覽等活動,努力把本屆大賽打造成有看點、有體驗、有互動的技能“嘉年華”。

  我市堅持體現國際范、突出中國風、展示巴渝味,推出大賽吉祥物“岱岱”和“露露”,聘任“渝可”“渝愛”兩隻大熊貓作為迎賓大使,在軌道交通、城市幹道、重點商圈等地滾動刊播公益短片,持續提升大賽的影響力和吸引力。

  目前,大賽的場地搭建、賽務安排、技術保障、後勤服務、安全保障等各方面工作均已準備就緒。

  重慶與30余個國家建立合作

  重慶市委、市政府始終把促進技能交流合作作為對外開放、國際合作的重要內容,實施技能領域“走出去”“引進來”合作項目,開展多邊、雙邊技能合作和對外援助,為國際技能交流合作貢獻重慶力量。

  一是擴大技能人才“朋友圈”。重慶先後與新加坡、德國等30余個國家或地區政府、行業部門建立合作機制,引入新加坡“教學工廠”和德國“雙元制”等人才培養模式,開展全方位、多層次、互利共贏的技工教育國際合作;推動20余所重點職業院校開展中外合作,指導30余所技工院校與外資企業開展國際校企合作;加入中俄、中非、中德等國際職教聯盟,互派1000余名教師、學生開展國際交流。

  二是織密技能培訓“合作網”。重慶推動重點職業培訓機構與新加坡、加拿大、馬來西亞等國家開展中外合作辦學,聯合開發10余個專業的國際職業培訓課程體系;開展國外優質職業培訓機構引進試點工作,建立海外友好學校;建成集在線自學、直播教學等功能于一體的“留學重慶”智慧學習平臺,通過平臺向泰國、柬埔寨、烏干達等國家進行在線直播教學,助力“走出去”企業海外工程項目建設發展,助推“走出去”企業技術標準輸出。

  三是建設技能開發“先導區”。重慶依託西部科學城重慶高新區,成立國際高技能人才協同促進聯盟,探索建設高技能人才國際合作先導區,與德國、芬蘭等13個國家相關平臺建立合作項目20余個,新建熊貓學院、馬達加斯加企業實訓基地等25個海外基地,培育國際技能人才1000余名,開展跨境電商認證等1000余人。

  四是延伸技能大賽“服務鏈”。重慶以舉辦“一帶一路”國際技能大賽為契機,持續豐富大賽配套活動、深化賽事成果轉化,與參賽國家和地區保持密切互動,支持有條件的職業(技工)院校和企業,組織開展國際邀請賽、表演賽、聯誼賽,帶動重慶優質的競賽模式以及競賽設備等資源“走出去”,幫助“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有關院校、企業開展競賽指導,以賽事為載體推動技能交融、技藝提升、民心相通。(記者 黃喬)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聯繫方式   電話/傳真:023-68386677   內容熱線:13996277388​   投稿郵箱:cq@cr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