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重慶新能源汽車品牌打了漂亮“翻身仗” 20萬元以上中高端車型佔比達24%
編者按
11月14日,中國新能源汽車産量首次突破年度1000萬輛。新能源汽車産量在全國汽車産量中佔比已超過50%。今年前10個月,重慶新能源汽車産量同比增長108.9%,增速高出國內平均水準近80個百分點。
搶抓産業新風口,重慶是如何培育發展新能源汽車産業的,尤其是在品牌、出口和創新等方面有哪些亮點做法,未來如何乘勢而上保持領先優勢?重慶日報今起推出“中國新能源汽車‘里程碑’背後的重慶力量”系列報道,敬請關注。
連日來,中國汽車圈被一條消息刷屏:在權威機構公佈的國內10月50萬元以上汽車銷量排行榜中,重慶車企賽力斯製造的問界M9再次登頂,且是榜單前5名中唯一的中國自主品牌車型。
有對比才有説服力。這份榜單中的第二至五位,分別是奔馳E級、奧迪A6L、寶馬5係和奔馳GLC,都是豪華車型。
長期以來,一提起豪華車三個字,大家首先會想到上述“BBA”(奔馳、寶馬、奧迪)。中國汽車品牌似乎與豪華無緣,尤其是對於“重慶造”汽車,不少人的刻板印象,還停留在價格8萬—15萬元的中低端車型。
重慶打破了這樣的“魔咒”。目前“重慶造”20萬元以上車型佔比已經達到24.3%,較2021年翻倍。在新能源時代,“重慶造”汽車正以一個全新的品牌形象,邁入全球中高端豪華汽車之列。
品牌,意味著高附加值,背後是高品質發展。重慶新能源汽車品牌,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
“新豪華”助推品牌“彎道超車”
“重慶造”高端車憑什麼拼過“BBA”?來看看“BBA”高管們的回答。
11月中旬,大眾一汽平臺零部件有限公司品質管理經理Pascal Benke,來渝參加德國先進製造企業重慶行活動時,和德國汽車界同行一起到賽力斯和長安汽車參觀。
“重慶生産的這些新車型擁有許多先進的新技術、新功能,製造上達到了極高水準。”Pascal Benke表示。
德國汽車商業行銷公司Welike的首席執行官Luke Mathes,在參觀長安啟源新車型E07時駐足良久。這款車通過調節空氣懸挂和CDC系統,可以實現SUV、轎跑、越野、皮卡等多種駕駛模式的一鍵切換。
“我現在對中國汽車品牌的先進技術有了清晰的認識。”Luke Mathes表示,先進科技帶來的“新”,在長安的眾多新車型上體現得淋漓盡致,希望有機會將這些産品引入德國市場。
對於豪華品牌,重慶汽車人有著自己的理解——新豪華。具體而言就是:非電動不汽車,非智慧不汽車,非智駕不汽車。
“這個‘新’字,在我看來,就是電動化、智慧化,這兩者再加上原來的豪華,就是新豪華。”賽力斯集團董事長張興海介紹,在問界M9上,十分鮮明地體現了一個“新”字。而在傳統意義的豪華上,比如空間、內飾等方面,問界M9等新車型也達到甚至超過了“BBA”競品。
為“豪華”二字增加新的內涵,讓重慶高端汽車品牌“彎道超車”,持續贏得市場。
以長安汽車為例,該公司旗下有阿維塔、深藍和啟源三大新能源品牌,其中阿維塔各款車型售價覆蓋20萬—45萬元。深藍、啟源的絕大部分車型價格也上探到了20萬—30萬元區間。可以説,長安的新能源板塊中,中高端車型已經成為絕對主力。今年1—10月,在高端化路線引領下,長安汽車旗下新能源汽車銷量超53萬輛,同比增長超45%,10月自主新能源銷量更是超8.5萬輛,創歷史新高。
賽力斯方面,除了問界M9,該公司旗下問界M5、M7,價格均不低於25萬元。今年1—10月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達352724輛,同比增長310.99%。
政企協同推進品牌高端化
“重慶造”汽車品牌高端化,是政企共同寫就的一篇“大文章”。
市經信委相關人士介紹,2018年底到2019年初,重慶市政府數次召集全市汽車行業的企業、學會、研究院,討論産業轉型,讓智慧網聯新能源汽車發展方向成為共識。同時,重慶還提出建設世界級智慧網聯新能源汽車産業集群目標。
“我們支持長安、賽力斯等整車龍頭,與華為等科技型企業強強聯合,在技術、産品渠道等方面開展全方位跨界協同,大力研發中高端産品,全面提升品牌價值。”上述人士表示,重慶將智慧網聯新能源汽車納入“33618”現代製造業集群體系中的3大主導産業之一,先後開展一系列專項行動計劃,其中一個重要思路,就是更注重品牌躍升。
為此,重慶給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大禮包”,先後發佈了《重慶市建設世界級智慧網聯新能源汽車産業集群發展規劃(2022—2030年)》《重慶市促進汽車産業平穩增長政策措施》等多個政策文件。
頂層設計引導下,車企也全力以赴,探索品牌脫胎換骨之路。就拿長安汽車來説,2018年前後,他們開始啟動一系列改革。
以“項目跟投制”為例,每款量産車項目,長安汽車都讓中層以上管理幹部按照自願原則進行投資,若完成市場指標,全額返還投資款,外加相應比例的激勵和超額利潤分紅。再如,長安汽車對所有部門總經理及中高層管理人員解聘,重新選聘。此舉打破了過去“能上不能下”的體制弊端,讓能幹的人有更大舞臺。
長安汽車還實施科技創新工程,建立全球協同技術創新中心、全球聯合産品創新中心等,推動新能源業務獨立,有針對性地進行人才培養、引進和儲備,累積核心技術。
這一套“組合拳”打下來,長安汽車具備了品牌“向上”的雄厚資本。2021年以來,國家接連出臺政策,促進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長安汽車在短短兩三年內,推出阿維塔、深藍和啟源三大品牌,全新車型超過10款,其中大部分售價超過20萬元。
賽力斯“脫胎換骨”路線與長安汽車有所不同。多年前,賽力斯的前身小康股份主産微型麵包車,售價一般在3萬元左右,一台車利潤為1000多元至3000元。2013年,該公司推出的東風風光系列銷量不錯,但依然屬於中低端乘用車。2015年,東風風光系列銷量開始下滑。
在這樣的局勢下,賽力斯跨出兩步上演“絕地翻盤”。第一步,動用大部分資源轉型新能源。2016年1月,賽力斯在美國矽谷成立了SF MOTORS公司,並聘請特斯拉聯合創始人之一的馬丁·埃伯哈德擔任公司戰略顧問,開始累積新能源汽車技術。第二步,從2021年開始與華為進行深度合作,聯手打造新的智慧網聯新能源汽車品牌——AITO問界。
張興海透露,當時,無人駕駛、智慧駕駛座艙等新技術、新功能正在興起,華為在相關領域擁有豐富的經驗和技術,並有意在汽車領域大展拳腳。
張興海敏銳意識到,在智慧網聯新能源汽車時代,很多技術跳出了汽車本身,像人工智能、物聯網等,並非每個車企都擅長,通過跨界合作、各司其職,以汽車為核心終端,構建智慧化的“生態體系”,是推動品牌“向上”的一條快車道。
賽力斯與華為一拍即合,成效堪稱完美——高端新能源SUV問界M7僅用15個月就下線了第10萬輛車,創下了當時最快達到10萬輛車的新品牌紀錄。
以産業生態夯實品質提升品牌
對於高端豪華品牌汽車而言,堅實可靠的品質是基礎。重慶新能源汽車品質躍升,底層邏輯是製造水準的全面提升,以及依託創新鏈協同、産業鏈集聚培育起來的汽車産業新生態。
11月29日,位於重慶的賽力斯超級工廠,汽車總裝線正24小時不間斷生産問界M9等高端車型。
記者在現場看到,已經成型的車輛前後懸架,被運送到了主體生産線上,並與車身自動對準,進行合裝,整個過程不超過10秒。
這座超級工廠擁有1600多臺智慧終端、3000多台機器人,通過協同運作,實現了總裝車間自動化率行業最高、焊接過程自動化率100%、噴塗自動化率100%、全自動智慧伺服壓機線自動化率100%。
長安汽車數智工廠,也是一座類似的“未來工廠”。這座工廠最大的亮點之一,是採用5G最新技術和最新工控物聯網技術,實現12000多臺設備組網,採集效率達100萬點位/秒。該工廠也由此成為了全球汽車行業5G連接規模最大、性能最高的工廠。
記者注意到,賽力斯和長安汽車上述兩座代表目前行業頂尖製造能力的工廠,投産時間相隔僅數個月,這背後明顯有著區域産業政策的推動。
市經信委相關人士介紹,我市通過“揭榜挂帥”方式推進智慧網聯新能源汽車等行業大腦建設,構建未來工廠轉型體系,今年內培育5個行業産業大腦、8個未來工廠,其中賽力斯和長安汽車上述兩家工廠數智化水準全球領先。
除了支持龍頭企業打造標杆工廠,重慶還以創新鏈協同、産業鏈集聚,培育汽車産業新生態。
2023年以來,重慶出臺專項行動方案和“渝西計劃”“渝賽計劃”等,支持長安汽車、賽力斯等整車企業、青山工業電機總成等鏈主企業開放配套市場,聚焦補鏈強鏈做“招商文章”。另一方面,我市按照整零協同、軟硬結合、共建生態的思路,推動汽車零部件産業鏈條縱向垂直整合、橫向聚鏈成群。全新的産業鏈融合模式,由此在重慶出現。
賽力斯供應鏈體系總經理石增超表示,他們在打造超級工廠的時候,就根據超級壓鑄機合作方——文燦集團的需要,一次性建設了數萬平方米的廠房,這樣能夠最大程度降低庫存和物流成本,同時大幅提升運營效率。
除了文燦集團,賽力斯與寧德時代、延鋒等合作夥伴都建立起了園區內自成一體的本地化供應體系,實現産供銷服全價值鏈融合。
長安汽車的上下游關係,也進入到更高的生態位。“以前的汽車開發都是由整車企業先出設計方案,再下訂單採購,如果供應商零部件不合要求,就要更改設計。”長安汽車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樣幾個來回下來,週期就變長,成本也會增加,根本無法適應市場競爭。
如今,長安汽車會與供應商互派技術團隊,開展同地、同時的協同研發,各種總成、零部件和原材料也是先作資源整合,再進行集量採購,從而實現了對採購品類的分層管理,並拉近了與“前端”供應商的直接合作。
市經信委相關人士表示,重慶新能源汽車産業鏈,正從“鏈條型”線性發展,向“生態型”網狀融合進化。新型的整零關係不但正重塑川渝汽車産業,還向各地上下游環節輻射,牽引國內汽車行業共同進步。(記者 白麟)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