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世界級産業集群 重慶新能源汽車産業突飛猛進
2024-12-17 09:38:20來源:重慶日報編輯:付意菲責編:周利宏

  原標題:産量增長108.9% 出口增長140% 研發投入強度達3.1% 打造世界級産業集群 重慶新能源汽車産業突飛猛進

  開欄語

  2024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也是現代化新重慶建設從全面部署到縱深推進的重要之年。一年來,重慶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牢記重托,勇擔使命,積極作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重慶篇章。

  一輛輛飛馳的新能源汽車,驅動的是車輪,更是綠色發展的未來;一批批出口的優質農産品,打開的是市場,更是鄉村全面振興的希望;一項項關懷政策,溫暖的是民心,更是百姓安居樂業的保障;一處處文化旅遊景區,展現的是風景,更是傳統與現代交融的魅力……

  重慶日報今起推出“新重慶這一年”專欄,講述一年來那些激動人心的發展故事。敬請關注。

  今年11月份,全球電動汽車銷量為183萬輛。其中,中國電動汽車銷量127萬輛,接近全球總銷量的7成。

  中國電動汽車這份“傲氣”的成績單中,重慶的數據格外亮眼——

  1至10月,全市新能源汽車産量達69.1萬輛,同比增長108.9%,增速比國內平均水準高出近80個百分點。自主品牌強勢崛起,附加值大幅提升,“重慶造”20萬元以上車型佔比已達24.3%,較2021年翻了一番。

  同時,重慶汽車産業鏈不斷升級,研發投入強度達到3.1%,高於全國1.3個百分點;國際版圖大幅拓展,前10個月重慶電動汽車出口貨值67.7億元、同比增長140%,出口量4.9萬輛、同比增長129.3%。

  從“老司機”長安汽車到“新勢力”賽力斯,從傳統製造到智慧創新,從單打獨鬥到生態協同,一年來,重慶汽車産業朝著打造世界級智慧網聯新能源汽車産業集群的目標闊步前進,精彩不斷。

  看轉型

  路對了就不怕山水迢迢

  隆冬時節,位於渝北區的長安汽車數智工廠卻是熱火朝天。總裝車間裏,自動化生産線正在快速組裝最新款長安啟源E07。這款被業界稱為“汽車新物種”的車型,憑藉“後艙穹頂向前滑動+背門升降玻璃+電動平翻尾門”的首創組合設計,在預售期間就引發了市場轟動。

  “無論是新車型還是生産線,都是長安汽車在新能源和智慧化領域深耕多年的結果。”長安汽車相關負責人介紹。

  多年前,長安汽車就開始佈局新能源汽車研發,並於2017年開始實施“香格里拉”“北斗天樞”“海納百川”三大計劃,全面向智慧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轉型。但直到2021年前後,長安新能源汽車銷售還是不溫不火。

  “當時一些人覺得,我們新能源産品投放太慢。另一些人卻認為,我們在‘新賽道’上投入太大,是在冒險。”一位長安內部人士回憶,“但長安始終保持計劃中的節奏,我們相信只要目標堅定,穩定前行,就一定能打開新局面。”

  事實證明,只要路走對了,就不怕山水迢迢。

  今年以來,在持續投入和技術積累下,長安成功推出“新藍鯨動力”、金鐘罩電池、SDA數智平臺等核心技術,長安啟源、深藍、阿維塔三大新能源品牌全面爆發。今年11月,長安新能源汽車銷量首次突破10萬輛大關,同比增長98.4%,穩居新能源汽車市場第一陣營。

  與長安的“漸進式”轉型不同,另一家代表性重慶車企賽力斯,則選擇了一條“彎道超車”的路徑。這家以生産微型麵包車起家的企業,通過與華為的深度合作,在今年終於實現跨越式增長。

  今年11月,賽力斯新能源汽車銷量達36842輛,今年累計銷量已達389566輛,同比增長255.26%。其旗艦産品問界M9一經推出,就成為國內50萬元以上豪華車銷量冠軍,打破了合資品牌在高端市場的壟斷地位。

  “只有敢於顛覆,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賽力斯集團董事長張興海透露,如今他們已經取得了行業領先的高性能純電驅動技術和智慧增程電驅技術,並與華為在産品定義、設計開發、行銷渠道等全價值鏈上實現突破。

  在長安和賽力斯兩大龍頭企業的帶動下,重慶其他車企也紛紛發力。其中,鑫源汽車深耕新能源城配物流領域,産品遠銷全球近50個國家;慶鈴汽車與博世合作開發氫燃料電池商用車,已完成從4.5噸到49噸全系列産品的技術開發。

  看創新

  從單打獨鬥到聯合進擊

  製造業發展好不好,關鍵靠創新。今年,重慶“車圈”的高品質創新,呈“井噴”之勢。

  不久前,長安汽車推出了“天衡”電機,最大功率達到了1000千瓦,配合分佈式電驅、智慧底盤系統,能讓汽車做到原地掉頭、“無剎車制動”、“發卡過彎”、垂直出庫等高難度操作。

  賽力斯也發佈了全新一代超級增程系統,通過智慧主動能量管理,實現綜合油耗降低15%,增程器噪音感知減少90%,實現每升油能發電超過3.6度,達到行業量産增程器頂尖水準。

  重慶汽車産業供應鏈的創新,同樣眾星璀璨。位於兩江新區的文燦萬噸超級壓鑄機,可一體化壓鑄汽車大型結構件,將傳統工藝的零部件數量從數百個減少至一兩個,生産效率提高了300%,成為重慶汽車産業的明星裝備。

  位於璧山區的豪能科技,實現行星減速器核心零部件的突破,助推重慶新能源汽車傳動系統實現完全自主化。在合川區,舜驅動力完成了國內首款10層扁線油冷驅動電機的量産……

  據不完全統計,重慶汽車行業今年發佈的全球首創和全球領先技術不下數十項。

  這些成果的取得,絕非易事。放眼全球,在汽車産業變革的大潮中,重慶車企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一方面,技術迭代加速,從動力系統到智慧座艙,從自動駕駛到新材料,每個領域都在經歷顛覆性變革。另一方面,則是國內國際市場的雙重競爭壓力。

  “新形勢下,單打獨鬥已經不行了,未來是創新生態的競爭。”市經信委一位負責人表示,用新理念優化頂層設計,今年以來,重慶積極推動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組建創新聯盟,打造“産學研用”一體化的創新體系。

  例如,長安汽車與中國信通、北航、重大等8家單位簽約,成立智慧汽車安全技術創新聯合體;西部智聯相繼與雲南省科投公司、中智行、僑銀、林同棪國際等單位開展多維資源整合;中國汽研與華為、賽力斯、吉利、理想等,圍繞汽車技術國産化替代等領域抱團“乾大事”。

  産業鏈各個環節“聯合進擊”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在重慶大學聯合實驗室,一支科研團隊正在開發新型鎂合金材料,這種材料可以讓汽車減重30%以上;在北碚區的一家軟體公司,工程師們正在為自動駕駛系統編寫演算法;在江北區的某公司測試基地,一款新型固態電池正在進行壽命測試……

  市經信委相關人士表示,重慶汽車産業正處在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下一步將向更高端、更前沿的領域進軍。為此,重慶計劃到2025年建設50個創新綜合體,打造世界級的創新高地。

  看製造

  從“鏈條型”向“生態型”轉變

  今年以來,長安數智工廠、賽力斯超級工廠兩大全球頂級汽車工廠相繼投産,在生産和物流自動化、5G通信、生産精度、精益管理等方面樹立了全球標杆,更將重慶的整車製造水準提升了一大步。

  更多的先進製造項目也整裝待發——

  12月15日,沙坪壩區青鳳科創城,文燦集團在渝部署的新能源汽車輕量化零部件基地已經封頂,整體項目已完成約80%。該項目將安裝兩台全球最大的12000T壓鑄機,為賽力斯等客戶解決新能源汽車零部件一體化和輕量化等問題,預計明年下半年就可投産。

  拓普新能源汽車底盤系統基地、立中集團高性能鋁合金項目正加緊建設;璧山區多個智慧網聯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項目落地。

  目前,重慶已形成包括19家整車、1200家規模以上零部件企業的産業體系,實現智慧網聯新能源汽車三大系統、12個總成、56種部件全覆蓋。今年前8個月,重慶汽車産業新簽約項目214個,總投資達1467億元。

  “這不僅是數量的增加,更是品質的提升。”市經信委負責人介紹,重慶正著力推動汽車産業從“鏈條型”向“生態型”轉變,構建起整零協同、軟硬結合、場景牽引的新型産業生態。

  産業生態重構,在推動供應鏈轉型中如何發揮作用?以賽力斯為例,在其超級工廠內,文燦集團的萬噸級超級壓鑄設備、延鋒的智慧座艙生産線等供應商設施實現了園區化佈局,形成了高效協同的生産體系。“這種模式不僅降低了物流成本,更重要的是實現了産供銷服全價值鏈的融合。”賽力斯供應鏈負責人表示。

  再來看長安汽車。“過去是‘串聯式’研發,現在是‘並聯式’協同。”長安汽車供應鏈負責人介紹,他們打破了傳統的層層下單模式,與核心供應商建立起聯合創新機制,實現研發、製造環節的深度融合。這不僅大幅縮短了新産品開發週期,還推動了整個供應鏈的創新升級。

  為支撐車企上述轉型,重慶在基礎設施建設上也下足了功夫。今年,重慶啟動便捷超充行動計劃,計劃到2025年建成2000座以上超充站、4000個以上超充樁,打造全域覆蓋的充電網絡。同時,作為首批“車路雲一體化”應用試點城市,重慶正加快推進智慧網聯汽車示範應用,力爭到2026年打造成為全國標杆。

  展望未來,星漢燦爛。按照規劃,到2025年,重慶智慧網聯新能源汽車年産銷量將超過150萬輛,佔全國比重達到10%以上,形成世界級産業集群雛形;到2027年,産銷量將超過200萬輛,建成萬億級産業集群。(記者 白麟)

  2024重慶汽車産業數據亮眼>>>

  ●1至10月,全市新能源汽車産量達69.1萬輛,同比增長108.9%,增速比國內平均水準高出近80個百分點

  ●“重慶造”20萬元以上車型佔比已達24.3%,較2021年翻了一番

  ●重慶汽車産業研發投入強度達到3.1%,高於全國1.3個百分點

  ●前10個月重慶電動汽車出口貨值67.7億元、同比增長140%,出口量4.9萬輛、同比增長129.3%

  資料來源:白麟整理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聯繫方式   電話/傳真:023-68386677   內容熱線:13996277388​   投稿郵箱:cq@cr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