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綦江農民版畫從鄉村走向世界
2025-02-08 10:00:50來源:新華網編輯:付意菲責編:周利宏

  原標題:綦江農民版畫從鄉村走向世界

  蛇年春節期間,重慶市綦江區舉行了一系列綦江農民版畫展覽、體驗活動。一張張色彩鮮艷、明快的版畫,營造出濃濃“年味”。多位農民版畫家在現場和遊客熱情互動,講解綦江農民版畫背後的故事。

  綦江農民版畫起源於明清年間的木版年畫,其步驟是先在木板上雕刻出圖案,再拓印在紙上。20世紀80年代初,綦江文化館的版畫老師開始到各鄉鎮開辦農民版畫創作培訓班,為綦江農民版畫的發展培育人才。

重慶綦江農民版畫從鄉村走向世界

圖為重慶市綦江農民版畫院收藏的20世紀80年代版畫作品原版。新華社記者 趙佳樂 攝

  重慶綦江人李成芝就是在那個時期開始接觸版畫的。今年60歲的她,現在已是重慶市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綦江農民版畫”代表性傳承人。

  “當時家裏養豬養牛,我總是天不亮就起床挑水、割豬草,把家裏的活幹完後,再偷偷跑去鎮裏上課。”李成芝説,在當年,作為一個家庭條件不好的農村女孩,幹農活或外出打工要比“搞藝術”實際得多。但她十分熱愛版畫藝術,甚至曾經拆了家裏的舊米斗、老闆凳練習。她不曾想到,這些別人眼裏的“破木頭”日後會變成珍貴的藏品,她創作的版畫有朝一日也能走向世界。

  李成芝擅長人物題材創作。在山野裏邊放羊邊捉迷藏的孩童、赤腳播種的農民、獨自臭美的“傻姑娘”……在她的版畫作品中,人物個個充滿動態感和張力,這些都取材自她在農村的所見所聞。

重慶綦江農民版畫從鄉村走向世界

圖為李成芝創作的版畫作品。新華社記者 趙佳樂 攝

  “和李成芝一樣,很多農民版畫家從真實生活中取材,作品具有濃郁的民間風情和生活氣息,很容易讓人産生共鳴。”重慶市綦江農民版畫院院長劉月説,與專業版畫家不同,農民版畫家往往沒有受過“專業訓練”,他們構圖大膽新奇,創作不講章法、不拘一格,作品往往呈現出古樸稚拙、誇張浪漫的藝術效果,受到不少人的喜愛。

  難能可貴的是,一些農民畫家還將版畫和當地民間藝術相結合,將木雕、石刻、苗族蠟染、苗族刺繡等元素融入到作品中,進一步豐富了綦江農民版畫的創作主題和表現形式。

重慶綦江農民版畫從鄉村走向世界

圖為孟傳平創作的版畫作品。(重慶市綦江農民版畫院供圖)

  綦江農民版畫家孟傳平曾以刻墓碑為業,對國畫有濃厚興趣。他將石刻技法以及國畫風格融入到版畫創作中,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其版畫作品多以黑白為主,畫面蒼勁厚重、意境深邃。

  近年來,綦江農民版畫多次在全國大賽中大放異彩,已有1500多件作品被中國美術館、各大省(市)博物館、中國駐外大使館和國外美術館收藏。綦江農民版畫家還應邀赴美國、日本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交流、展出作品。越來越多農民的人生因版畫而改變。

  “我從沒想到農民版畫能夠如此受歡迎。現在我的作品最高能賣到3萬多元一幅。”李成芝説。

重慶綦江農民版畫從鄉村走向世界

李成芝在工作室工作。新華社記者 趙佳樂 攝

  為了讓更多農民憑藉版畫致富增收,綦江建立起“區版畫院+街鎮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版畫學校+農民版畫村”四級培訓網絡,在各鎮街篩選有潛力的農民版畫家,每年培訓版畫作者200人。同時,綦江還依託東溪古鎮等鄉村旅遊景區資源,以創作、銷售、體驗、遊學等方式,打造版畫特色旅遊項目,帶動鄉村振興。

  “農民版畫的技術門檻並不高,而且農民版畫家‘原生態’、淳樸的創作風格很能打動人心,很多人願意為此買單。”劉月説。

  如今,農民生活好了,大家再也不用拆東西做畫板。當時人們用來創作的“破木頭”,也成了重慶市綦江農民版畫院的珍貴藏品。從一側看,它們是破板凳、舊菜板、老門板;從另一側看,它們又是一件件色彩豐富、生動活潑的藝術品,就如同農民版畫家們一樣,一邊紮根鄉土,一邊嚮往藝術。(記者趙佳樂)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聯繫方式   電話/傳真:023-68386677   內容熱線:13996277388​   投稿郵箱:cq@cr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