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啟動鄉村人才振興行動
2025-02-19 09:25:20來源:重慶日報編輯:付意菲責編:周利宏

  原標題:重慶啟動鄉村人才振興行動 從産業、生態、文旅、公共服務、專家幫扶、人才賦能6個方面明確20項重點任務

  2月18日,全市鄉村人才振興工作會暨鄉村人才振興行動啟動儀式舉行。會上發佈了《重慶市鄉村人才振興行動實施方案(2025—2030年)》(以下簡稱《方案》),併發布了今年的重點工作計劃。

  每年選派100個左右團隊深入鄉村振興一線服務

  《方案》由市鄉村人才振興工作專班會同19個市級部門共同研究制定,以“城鄉融合鄉村振興示範區”建設為目標導向,明確“兩步走”戰略目標:到2027年,新增引育鄉村振興各類人才10萬人,鄉村人才振興政策、項目、評價體系基本形成,各類人才支持服務鄉村制度日益完善,鄉村人才初步滿足基本需要;到2030年,新增引育鄉村振興各類人才20萬人以上,鄉村人才振興各項工作措施落地見效,基本建成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分佈科學、素質優良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

  《方案》創新提出“六大人才發展專項+三大保障體系”實施路徑,形成人才引育用留全鏈條機制,從産業、生態、文旅、公共服務、專家幫扶、人才賦能6個方面明確了20項重點任務。

  比如,在産業人才發展專項方面,將實施産業服務團選派項目,建立“鄉村提出需求、政府發佈訂單、專家組團承接、項目清單管理”模式,緊扣區縣經濟社會發展規劃、重點産業發展方向,按照“一鄉鎮一特色産業一服務團”的方式,每年選派100個左右團隊、1000名左右專家深入鄉村振興一線服務。

  又如,在生態人才發展專項方面,將實施鄉村生態人才引育項目,每年引進鄉村生態環境領域人才20名左右,培育鄉村生態人才100名左右;實施林草鄉土專家培育項目,每兩年培育國家級林草鄉土專家5—8名。

  此外,在文旅人才發展專項方面,將實施鄉村“守藝人”培養項目,開展鄉村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認定和職業技能等級評價,大力培養民族手工藝技能傳承人。

  “這是貫徹中央《鄉村全面振興規劃(2024—2027年)》的首個省級層面鄉村人才振興專項方案,也是今年乃至今後一段時間鄉村人才振興工作的‘任務清單’。”市人力社保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積極落地落實《方案》,在鄉村人才振興領域打造更多“西部領先、全國進位和重慶辨識度”的標誌性成果。

  鄉鎮街道事業單位今年招才不少於4000名

  現場發佈的《2025年重點工作計劃》明確,本年度將實施多項攻堅行動,如實施産業服務團選派項目、“新農人”培養提升行動、鄉村文化和旅遊能人培養項目、鄉鎮公共服務人才集聚項目等。

  具體來看,市人力社保局將選派專家深入鄉村振興一線服務,支持事業單位面向高校畢業生、基層服務項目人員、優秀村(社區)幹部、基層緊缺醫療人才等公開招聘,為鄉鎮(街道)事業單位招聘人才不少於4000名;優化實施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計劃,將招聘人才600名。

  在“新農人”培育方面,將試點建設鄉村人才振興學院,全年培育高素質農民1萬人,認定農村致富帶頭人1000名,開展電商人才培訓3000人次,重點打造鄉村“守藝人”、林草土專家等特色人才品牌。

  生態人才儲備方面,將通過“高校委培+一線歷練”模式培育生態修復、環境監測人才120名,建立“市—區縣—鄉鎮”三級人才梯隊。

  跨區域協作方面,深化魯渝、川渝人才協作,實施“雙百”基層骨幹研修計劃,推動20名川渝醫療技術骨幹雙向交流。

  1041名專家下基層為鄉村振興提供技術服務

  現場還舉行了2025年重慶市“百團千人”專家服務團出征授旗儀式,今年將選派126個專家團隊、1041名專家,為126個受援單位提供有力技術支持和諮詢服務。

  126個專家團隊中,含“基層出題”107個、“專家發榜”19個,覆蓋全市37個涉農區縣及萬盛經開區,其中17個市級鄉村振興重點幫扶鄉鎮實現全覆蓋;126個受援單位主要集中在渝東北、渝西、渝東南地區,共計89家,佔總量的70.6%;項目主要聚焦産業發展、公共服務、教育衛生、生態建設等領域。

  從事中藥材品種選育與種植技術研究多年的重慶中醫藥學院中藥學院黨總支書記、副院長陳大霞,是本次幫扶的專家團成員之一。她笑言,去基層就要當好服務村鎮的“技術參謀”。

  此前,開州面臨著中藥材産業重點發展品種無良種可用的現狀。陳大霞組織專家團隊整合多方資源,成功選育木香、桔梗、元胡等新品種,並通過多種方式大力推廣,“未來,我們將把脈問診開州區滿月鎮中藥材産業發展,為天子村、甘泉村、馬營村、雙坪村提供個性化的中藥材發展解決方案,及時解決生産過程中遇到的品種選擇困惑與技術難題,指導企業成為有機黃連、有機木香等農産品的定制藥園。”

  2024年新增引育人才6萬餘名

  過去一年,市、區縣兩級成立“鄉村人才振興工作專班”,構建起縱橫聯合、協同作戰的工作體系,全市鄉村人才振興工作推進有力有效。

  在引育鄉村緊缺人才方面,重慶實施鄉村人才培育“五萬計劃”,全年新增引育人才6萬餘名,有效緩解鄉村公共服務、鄉村治理、工程技術等領域人才緊缺問題。培育勞務經紀人方面,新增1.2萬人。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基層農技推廣人員、農村電商等為重點,開展技術技能培訓5.2萬人次,支持了鄉村特色産業發展。

  人才下鄉幫扶走深走實。選派專家服務團、退休“雙高”人才(即退休高級職稱、高技能人才)、“三師一家”(即規劃師、建築師、工程師、藝術家)、科技特派員等下沉到鄉村,開展技術推廣、技能培訓等1.7萬人次,解決技術難題3820項,幫助發展特色産業27萬畝,創造經濟價值超5億元。

  在政策激勵保障方面,適當放寬基層事業單位招聘政策,全年為鄉鎮事業單位引進急需人才5800余人。落實艱苦邊遠地區津貼標準增長機制,惠及基層事業單位人員14.3萬人。深化鄉村人才職稱改革,645人獲評高級職稱,打破鄉村基層人才職稱晉陞“天花板”。(記者 黃喬)

  數讀>>>

  鄉村人才振興行動實施方案

  到2027年

  新增引育鄉村振興各類人才10萬人

  鄉村人才振興政策、項目、評價體系基本形成,各類人才支持服務鄉村制度日益完善,鄉村人才初步滿足基本需要

  到2030年

  新增引育鄉村振興各類人才20萬人以上

  鄉村人才振興各項工作措施落地見效,基本建成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分佈科學、素質優良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

  資料來源:市人力社保局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聯繫方式   電話/傳真:023-68386677   內容熱線:13996277388​   投稿郵箱:cq@cr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