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為産業創新、城市更新、文旅融合注入新動能 重慶工業設計繪就高品質發展新圖景
日前,市經濟信息委公示2024年度市級工業設計中心名單,重慶三航新材料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等30家企業在列。而在早前該委公示的入圍第四屆“智博杯”中國(重慶)工業設計大賽的終評參賽作品名單中,包括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大出風頭”的“哮天機器狗”等192件工業設計産品在列。
設計“一子落”産業“滿盤活”。自2023年重慶榮膺“全球設計之都”以來,重慶工業設計産業加速崛起。目前,全市具有與設計相關的産業園區、眾創空間、孵化基地等載體300多個,設計企業5萬餘家,從業人員超50萬人,全市文化創意與設計服務業總産值超過2000億元。工業設計為重慶産業創新、城市更新、文旅融合等注入了新動能。
設計助力
推動産品拓展市場
在沙坪壩區的重慶工業設計産業城裏,設計師們或進行“頭腦風暴”溝通設計創意,或伏案專注于作品設計。這裡,是浪尖設計、德國埃格賽等眾多國內外知名設計企業雲集地。
“隨著工業化進程加快,工業設計價值越發凸顯,成為推動産業創新的‘動力源’。”市經濟信息委生産服務處負責人説,設計已成為渝企推動産品拓展市場銷路的重要助力。
比如,由重慶登康口腔護理用品公司推出的設計作品:以商代神話故事、漢代絲綢之路等國風文化為主題,在牙膏包裝盒上進行工筆畫設計的“國潮風”,應用在“冷酸靈”牙膏外盒包裝上,成為牙膏市場“爆款”。
“發展工業設計,壯大設計驅動型企業,不僅能增強製造企業創新力和競爭力,對塑造經濟增長新動能和推動企業走向國際化也有幫助。”市級工業設計師虞文懷認為,工業設計具有創新活躍度高、産業融合度大、帶動作用強等特點,以及推動産業創新發展、提高附加值、成就品牌等驅動力,驅動著越來越多的渝企搶佔這一制高點。
數字引擎
智慧化引領新方向
“以大數據智慧化帶動工業設計實現發展躍升,是重慶工業設計行業高品質發展的一大亮點。”市經濟信息委相關負責人説。
比如,重慶市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之一的重慶浪尖渝力科技有限公司,通過大數據智慧化方式與段記西服等渝企達成合作,提供一批整體設計解決方案,讓後者産品在銷售端“叫好叫座”。
“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不僅為工業設計發展提供新方向、新路徑,也帶來更大的市場空間。”浪尖渝力負責人如是説。
目前,重慶已培育207家市級工業設計中心,在此基礎上,包括長安汽車等11家企業被認定為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同時建成10個“設計大師工作室”。通過厚植工業設計産業優勢,重慶不僅吸引浪尖、博樂等眾多知名工業設計企業落戶,還培育出忽米網等一批“互聯網+工業設計”的本地服務創新平臺“嶄露頭角”。
下一步,重慶市將聚焦數字化設計與倣真技術,以重大科研課題攻關和共性基礎設施建設專項等方式,通過加快建設一批“産業大腦+未來工廠”,用數智化加速設計驅動型企業聚集發展,賦能“33618”現代製造業集群體系建設。
生態構建
厚植設計創新沃土
要讓“渝派”工業設計行業“上臺階”,做好頂層設計是應有之義。
近年來,重慶市採取了一攬子“硬核”措施:
如出臺《重慶市工業設計振興條例》、修訂《重慶市級工業設計中心管理辦法》、施行全國首部關於工業設計的地方性法規《重慶市工業設計促進條例》等,以此培育一批工業設計機構和設計人才,完成創新設計産品商業成果轉化。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1月重慶市印發《重慶市工業設計高品質發展行動計劃(2024—2027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提出實施5類行動,計劃到2027年實現工業設計帶動全市規上工業新産品銷售額超1萬億元、推動1000家以上企業建立工業設計中心等“6個1”目標。
“我們爭取用3年多時間,通過實施5類專項行動,推動全市工業設計發展水準、服務能力和國際化水準顯著提升,創建以工業設計為特色的‘全球設計之都’品牌。”市經濟信息委有關負責人説,比如在發展設計驅動型企業環節,重慶市將持續完善設計驅動型企業庫、培育優秀工業設計師千人庫和建設好設計産品庫,圍繞“33618”現代製造業集群體系建設,創建一批工業設計中心和工業設計研究院。
同時,重慶市還將優化《重慶工業設計促進條例》實施的産業環境,制定支持工業設計産業發展的惠企政策,重點對市級以上工業設計平臺建設、設計訂單轉化等項目給予獎勵,通過財政資金補助、政府購買服務、市場化運營等方式,組織支持第三方機構舉辦工業設計賽事、成果發佈、人才培訓、展覽展示等活動,讓工業設計繼續為産業創新、城市更新、文旅融合賦能。(記者 夏元)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