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武陵山區生態人文資源富集地,近年來,重慶酉陽錨定“加快打造世界知名旅遊新勝地”這一目標,持續打好文旅牌,將“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深度融入“全域桃花源”建設,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如今,文旅産業成為縣域經濟“頂梁柱”,酉陽正以蓬勃之勢向著世界知名旅遊目的地的宏偉藍圖大步邁進。
酉陽桃花源景區美池 供圖 酉陽縣委宣傳部
活化傳承:連續3屆上榜中國文化百強縣
2024年,在第三屆中國文化百強縣評選中,酉陽以“中國土家文化發祥地”之姿成為重慶市唯一上榜縣。至此,酉陽已連續3屆上榜中國文化百強縣。
酉陽有2200多年建縣史,是800年州府所在地,集中了渝東南文化生態保護區39.2%的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項目、20%的非遺傳承人、38.8%的物質文化遺産,擁有國家級非遺項目4項、市級非遺項目28項、縣級非遺項目233項,涵蓋土家擺手舞、酉陽古歌、面具陽戲、酉州苗繡等民族文化瑰寶,數量居渝東南首位。
非遺表演梯瑪古歌表演 供圖 酉陽縣委宣傳部
近年來,酉陽深挖土家族、苗族文化資源,以“非遺+”為核心路徑,推動文化遺産活態傳承與文旅産業深度融合。
在桃花源景區,遊客可沉浸式體驗《夢幻桃源》舞臺劇,觀演融合梯瑪神歌、茅古斯舞等非遺元素的實景演出。在龔灘古鎮西秦會館,遊客可欣賞國家級非遺“酉陽民歌”傳承人熊正祿的《啊啦調》,也可欣賞《梯瑪古歌》《面具陽戲》等非遺表演帶來的別樣民族風情。在酉州古城,遊客還可動手體驗苗繡、西蘭卡普織錦、土家扎染等技藝,參與山歌對唱等互動活動。2024年,龔灘老街入選“市級旅遊休閒街區”,酉州古城入選重慶市“非遺和旅遊融合發展”優秀案例。
2025年春節期間,酉陽以“我們的春晚”為載體打造“酉春晚”IP,組織開展各類春晚12場次,開展非遺展演、文藝表演等子活動100多場。通過“酉春晚”IP賦能,龍潭古鎮、河灣山寨、桃花源景區等一大批文化地標成為過年熱門打卡地。春節假期,酉陽全縣景區景點累計接待遊客57.24萬人次,同比增長32.1%;接待遊客總花費3.28億元,同比增長42.16%,實現“春晚流量”向“消費增量”的高效轉化。
全市第一:4A級以上景區增至10個
2024年,酉陽全年接待遊客4058.11萬人次,接待遊客總花費206.94億元,同比增幅分別達32.05%和36.48%。亮眼成績單背後,是酉陽成功入選全國縣域文旅融合綜合競爭力百強,國家級文旅品牌增至20類78個的硬核支撐。
2024年,楠木灣、南腰界景區成功評定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全域桃花源構建起“1+9+2+N”的景區集群矩陣,即1個國家5A級旅遊景區、9個國家4A級旅遊景區、2個市級旅遊度假區,4A級以上景區和市級以上度假區總量、增速均居重慶首位。
遊客打卡疊石花谷景區 攝影 彭媛
與此同時,酉陽以“一源引領、兩帶串聯、百景聯動”IP為軸,實施全域資源整合:依託山地特色與民族文化,串珠成鏈打造楠木灣等12個重點景區、溪望花灘等25個特色鄉村旅遊點;精耕酉龔路沿線旅遊觀光帶,打造梯田層疊如大地指紋的花田梯田、儺戲文化與低空飛行交融的疊石花谷等多元體驗場景。
為延伸消費鏈條,酉陽還打造了悅澗裏等特色酒店品牌及精品民宿集群,7道地方美食獲評重慶地標菜,8道地方美食入選“渝味360碗”,形成“住有風情、食有故事”的消費生態。
魅力無限:全年接待遊客超4000萬人次
2024年2月29日,“探尋世外桃源·走進幸福酉陽”2024年酉陽全域旅遊推介會暨全國旅行商集中簽約活動如期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1000家旅行商與酉陽達成合作意向。
緊隨其後的“攻勢”更具穿透力——先以“國際牌”叩開全球市場大門,邀請德國、西班牙及東南亞10批次考察團實地探秘,簽約16家境外專線商、地接社建立跨境客源通道;再以“區域牌”串聯文旅版圖,聯動武陵山文旅聯盟、巴蜀文化旅遊走廊,與四川眉山、老撾烏多姆賽省結成“城市CP”,更在重慶江北觀音橋步行街打造“酉陽文旅會客廳”,讓苗繡技藝、吊腳樓風情、桃花源自然山水直抵都市核心;又以“平臺牌”搶佔流量高地,承辦巴蜀文旅走廊建設聯席會議,亮相深圳文博會等10余場國家級展會,將“世外桃源”品牌推向更廣闊的舞臺,讓“北緯28度的桃花源”成為“爆款代碼”。
2024年春節期間,央視一套春節特別節目專題推介酉陽民俗文化,全網點擊量達2.3億人次。熒屏熱浪迅速轉化為線下熱潮,“川渝一家親”“四省聯遊萬人行”等定制線路疊加“四減四免”優惠政策,催動“百萬職工遊巴蜀”的消費洪流。龍潭古鎮的璀璨夜燈、酉州古城的非遺工坊,成為遊客爭相打卡的“流量地標”。
從千年文脈中汲取力量,在山水秘境中書寫新篇,酉陽交出了一份“非遺活化、全域聯動、生態富民”的生動答卷,也為武陵山區鄉村振興與文旅融合提供了“酉陽範式”。(文 肖紅光)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