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酉陽農業之變:“酉陽800”化“綠水青山”為“金山銀山”
2025-04-22 18:05:27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付意菲責編:周利宏

  聚焦促進群眾增收這一目標任務,重慶市酉陽縣立足資源優勢,突出“高山、生態、有機、綠色、安全、健康”等核心要素,打好“生態牌”,突出差異化,全力打造“酉陽800”區域公用品牌,堅持“原生態”生産、“高品質”加工、“好口碑”銷售,以品牌引領構建覆蓋全縣域、全品類的農業現代産業體系,找到了山區農業産業困境逆襲的路徑和實現産業富民的新密碼。數據顯示,2024年“酉陽800”區域公用品牌系列産品年銷售額達21.8億元。

  “酉陽800”帶動酉陽物産抱團闖市場

  酉陽地處神秘的北緯28°黃金線,森林覆蓋率達64.5%,年平均氣溫15.2℃,平均海拔800米。顯著的立體氣候,不僅孕育出了多樣的生態資源,也築牢了酉陽傳統農業大縣的發展基石。

  好山好水好生態的酉陽,孕育出多樣化的高山優質生態農副産品,如花田鄉何家岩村的“貢米”、宜居鄉的“貢茶”。但由於各種原因,“貢茶”“貢米”在外名氣不高、市場競爭力弱。如何把分散的資源統籌起來,推動山地農業從“望天田”到“科技園”、從“提籃小賣”到“雲端訂單”深層變革,讓生態資源加速變現,成為鄉村振興進程中擺在酉陽面前的重大課題。

重慶酉陽農業之變④:“酉陽800”化“綠水青山”為“金山銀山”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50422161703

花田鄉梯田風光 供圖 酉陽縣委宣傳部

  找準“山的價值”,用好“綠的優勢”,作為強縣富民現代化的最新探索,2023年3月21日,“酉陽800”區域公用品牌在北京發佈,帶領酉陽好物抱團闖市場。品牌一經發佈,茶、米、油、蜜、青蒿、酵素等“拳頭産品”迅速火爆出圈。

  在品牌帶動下,如今,依託“酉陽800”區域公用品牌,酉陽涉農市場主體通過縱向延伸、橫向融合,已構建起國資國企示範、龍頭企業引領、小微企業參與的産業聯合體,傳統農業實現“單打獨鬥”到“抱團發展”的産業重構。不僅如此,酉陽還面向有機耕作者和農業生産個體,成立“酉陽800”生態農人聯盟,倡導“有機耕作、綠色生産”,聯接帶動分散的小農戶,探索標準化生産、規模化經營、産業化運作、機械化作業、社會化服務,形成全域一盤棋的農業産業發展新路徑。

  據統計,通過品牌聚合,“酉陽800”已授權品牌使用企業68家,開發系列産品50類353款,促進全縣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增長10%,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7.6%。

  科技賦能縣域高品質發展

  作為“酉陽800”區域公用品牌主推産品之一,酉陽油茶最早的栽種歷史可以追溯至1500年前。

  在泔溪鎮太平村油茶苗培育基地,一排智慧大棚引人注目。“基地2300余畝,規模、技術力量、智慧化水準均位居全國前列。”武陵山油茶研究院院長程華介紹,2019年以來,酉州油茶科技有限公司組建了以國家油茶科學中心首席專家姚小華為首的專家技術團隊,通過物聯網數據採集,標準化精準管理,開展科技集成創新和推廣應用,致力於培育出適宜武陵山區的地方品種。目前,已實現年育苗2000萬株,年種苗銷售達6085萬元。

重慶酉陽農業之變④:“酉陽800”化“綠水青山”為“金山銀山”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50422161706

村民在酉陽縣龍潭鎮柏香村的油茶苗圃基地務農 供圖 酉陽縣委宣傳部

  當前,以“酉陽800”為品牌引領,酉陽已建立起以油茶産業為主,有機稻、茶葉等為輔,其他特色産業為依託的現代農業産業體系。全縣農業産業基地達140萬畝,其中油茶36.3萬畝、茶葉9.6萬畝、有機稻26萬畝,培育涉農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村集體經濟組織等4650家。

  未來,“酉陽800”還將不斷完善直供基地建設、品質標準、安全監管、認證與檢驗檢測、産品溯源、準入退出、品牌行銷、知識産權保護等十大體系,讓“酉陽800”成為安全優質農産品的代名詞。

  酉陽縣農業農村工委書記冉玉峰坦言:“過去兩年多的實踐證明,通過持續打造‘酉陽800’區域公用品牌,品牌內涵更加豐富、‘筋骨’更加強壯、運轉更加高效、能量有效釋放,已經成為酉陽全域農業的新質生産力和縣域經濟的新引擎。酉陽將積極融入全市千億級生態特色産業培育行動,做深做實‘土特産’文章,進一步夯實‘酉陽800’品牌底座,加快形成全域農業高品質發展生態圈,全力推動酉陽現代山地特色農業發展邁上新臺階。”(文 肖紅光)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聯繫方式   電話/傳真:023-68386677   投稿郵箱:cq@cr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