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江實驗室。通訊員 楊熙 攝\視覺重慶
重慶實驗室,+1!
4月27日,經過一年多籌建,嘉陵江實驗室正式掛牌。這也是繼金鳳實驗室後,第二家由市政府批准掛牌建設的重慶實驗室。
重慶實驗室是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重慶四大科創高地建設,打造的具有標誌性和辨識度的載體,在重慶科技創新體系中具有全局性、戰略性、引領性作用。
近年來,重慶按照“成熟一個、推進一個”原則,由市級統籌、自上而下佈局建設金鳳、嘉陵江、明月湖、廣陽灣四大重慶實驗室,充分發揮引領帶動作用,推動高品質發展的科技支撐能力逐步提升,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走向深度融合。如今,四大重慶實驗室建設全面提速。
打造國內首個以概念驗證、研發測試為核心的數智裝備研究平臺集群
嘉陵江實驗室位於西部科學城重慶高新區,依託重慶大學佈局建設,圍繞“數智+裝備”主攻方向,打造國內首個以概念驗證、研發測試為核心的數智裝備研究平臺集群。
據介紹,嘉陵江實驗室將重點開展數智基座、關鍵部組件、儀器和光電晶片、智慧機器人、特種智慧裝備、智慧網聯汽車、智慧醫療裝備7個方面的關鍵核心技術和産業化應用研究,打造“數智基座—關鍵部組件—裝備系統應用”全鏈條高端數智裝備與系統産業基地。
自2023年謀劃籌建以來,嘉陵江實驗室已聚集超過200名科研人員,建設了智慧機器人、智慧計算系統、微納器件及系統、測量技術與儀器、智慧網聯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6個科研平臺,初步形成雲邊端協同計算、多任務協同控制、多尺度精密測量以及跨學科研發的綜合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籌建過程中,嘉陵江實驗室已與多家行業龍頭企業達成合作意向,打造智慧物流和交通研究中心、微納器件及微系統研究中心等,並與賽力斯、宇樹科技等多家企業在智慧網聯汽車、智慧機器人等領域開展産學研方面深度合作。
正式掛牌建設後,嘉陵江實驗室將進一步推動創新鏈、産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構築高能級研究平臺集群,強化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推動高水準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支撐重慶“33618”現代製造業集群體系建設。
金鳳實驗室、明月湖實驗室一批原創成果實現轉化和産業化
近年來,隨著重慶市“416”科技創新佈局不斷優化,佈局建設四大重慶實驗室的步伐也在不斷加快。
金鳳實驗室是首家掛牌建設的重慶實驗室,由中國科學院院士、陸軍軍醫大學西南醫院病理科主任卞修武牽頭建設,以“重大疾病的下一代診斷”為核心任務,努力打造開放型、樞紐型、平臺型科技創新地。
金鳳實驗室已建成投用時空組學中心等高能級科研平臺8個,動態聚集PI(學術帶頭人)團隊41個、科研人員496人,已自主實施科研項目45項,集中發佈13項原創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通過探索“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轉化研究”科研任務一體化設計,金鳳實驗室一些原創成果正在從“實驗室”走向“大市場”——目前,金鳳實驗室引進落地和孵化科技型企業16家,累計産值逾5000萬元。
正在加快籌建的明月湖實驗室,依託重慶新型儲能材料與裝備研究院,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重慶大學教授潘復生牽頭建設。實驗室瞄準材料領域萬億市場,聚焦新一代顛覆性儲能材料、高性能輕量化材料等重點方向,建設材料領域國際一流的創新高地、産業化高地。目前,明月湖實驗室已形成以“創新鏈、産業鏈、資金鏈、人才鏈”為支撐的建設雛形,已取得安時級鎂離子電池、工業級鎂基固態儲氫材料與裝備等重要成果,連續3年獲得國際鎂協“鎂未來技術獎”,推動一批重要産業化項目落地。例如,實驗室與寶鋼金屬簽訂《低成本鎂基固態儲氫》合作協議,力爭2—5年實現工業化生産;世界電池頭部企業超威集團投入4億元,在兩江新區註冊成立公司,開發鎂電池商業化産品。
形成以重慶實驗室為主體、各類優質創新資源協同合作的創新格局
“從目前的建設情況可以看到,重慶實驗室建設始終堅持國家所需、重慶所能,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堅持量力而行、務求實效。”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重慶實驗室將致力於解決一批前瞻性、引領性、關鍵性基礎研究與核心技術問題,集聚一批頂尖和優秀人才團隊,轉化一批重大創新成果和培育發展一批未來産業。
根據《重慶實驗室建設實施方案》和《重慶實驗室建設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重慶實驗室將一體推進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改革、人才集聚培養、成果轉化和産業化,助力提升重慶科技創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水準,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辦法》還鼓勵重慶實驗室跨部門、跨地區、跨領域整合市內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業龍頭企業等力量,形成以重慶實驗室為主體、各類優質創新資源協同合作的創新格局。
此外,重慶實驗室在建設期內,重慶市有關部門將“一室一策”統籌科技、人才、産業、教育等市級相關政策和專項資金予以支持。
例如,重慶市出臺《加快金鳳實驗室建設發展的若干措施》,從牽頭開展有組織科研攻關、打造高能級創新平臺、更大力度集聚高層次人才、高水準科技成果集聚轉化應用等方面予以支持。
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透露,今年重慶市將加快打造四大重慶實驗室,加快渝粵病理研究中心建設;推動金鳳實驗室集聚高水準人才團隊,儘快産出一批重大原創成果;加快推進明月湖實驗室掛牌,啟動籌建廣陽灣實驗室。(記者 張亦築)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