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要發展,交通須先行。近年來,重慶市酉陽縣在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和關懷支持下,緊扣“1小時縣域、2小時重慶、3小時周邊省會”目標,以民生需求為導向,深度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加快推進交通強縣建設,全力推動基礎設施立體化、物流運輸便利化、出行服務便捷化、旅遊産業多點化,推動交通發展成果普惠城鄉群眾。如今的酉陽,農村公路通村入戶,縣域路網縱橫交錯,高速路網內暢外聯。這場跨越山海的交通蝶變,正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氣魄,重塑酉陽的時空和經濟版圖。
渝湘復線高速彭酉段建成通車 供圖 酉陽縣委宣傳部
構築外聯大通道 加速融入2小時重慶經濟圈
2025年初,渝湘復線高速彭酉段建成通車,酉陽至重慶主城的時間從4小時縮短至3小時。酉陽對交通改善的渴望遠不止如此,今年全國兩會,全國人大代表、酉陽縣天山堡村黨支部書記冉慧又提交了一份“關於將酉(陽)永(順)高速納入國家高速公路網規劃並動工建設的建議”。該項目建成後,重慶主城至湖南長沙可節省里程約180公里。
2025年3月13日8時許,一條時速350公里的新高鐵正加速駛入酉陽人民的新生活。“黃醫生”55901次高速綜合檢測列車從重慶東站駛出,對新建渝湘高鐵重慶東至黔江段線路及各系統進行綜合檢測,標誌著渝湘高鐵離全線貫通更近一步,酉陽86萬人民即將融入2小時重慶經濟圈。此外,渝湘高鐵黔江至吉首段已完成可研評審,建設用地預審獲得批復,預計將於今年動工建設。建成後,酉陽將進一步形成“1小時酉陽、2小時重慶、3小時周邊省會城市”的通達格局。
織密內暢微循環 “十四五”建成“四好農村路”703公里
2024年11月20日清晨6點30分,酉陽縣李溪集鎮“上車一元”首班公交載著進鎮辦事的村民和待售農産品準時發車,穿梭在一條條玉帶般的水泥路上,蜿蜒在群山之間,串聯起星羅棋佈的村舍院落。
回想起過去的交通狀況,鵝池村村民吳勇感慨萬千:“以前,我們村都是泥巴路,村民們外出務工或者賣農産品都得靠肩挑背扛,走幾個小時的山路才能到鎮上,一到下雨天就沒法走。現在水泥路通到了家門口,還有公交車可以坐,感覺跟城裏一樣!”
“十四五”期間,酉陽累計建成“四好農村路”703公里,農村公路總里程達5612公里。這些毛細血管般的鄉村道路,不僅破解了“山貨出不去、客商進不來”的困局,更成為撬動産業振興的支點。重慶翔燕樂民生態農業有限公司位於鵝池村,負責人冉登強説:“得益於交通條件的改善,我們的鮮牛肉24小時內就能擺上主城區超市貨架,公司肉牛養殖規模從2019年的200頭增至如今的1200頭,年産值突破2000萬元。”
便捷的酉陽交通網絡 供圖 酉陽縣委宣傳部
公路通到哪,風景就延展到哪。依託便捷交通網絡,酉陽深度融合古村文化、生態資源等特色優勢,成功引建魯渝協作大閘蟹産業園、現代化冷水魚養殖基地等重點項目;兩罾鄉統籌整合資源建設高標準農村公路,有效激活楠木灣景區旅遊經濟;市級“最美農村路”花田環線更以路為媒,串聯起菖蒲蓋旅遊度假區、千年梯田景觀、何家岩古村落等特色景點,全面帶動沿線茶葉、生態大閘蟹、有機貢米等産業集群發展。條條暢達的農村公路,既構建起振興鄉村經濟的黃金通道,更助力酉陽實現了交通基礎設施與現代農業、文化旅遊的深度融合發展。
暢通縣域主動脈 “一環七射”搭建路網新骨架
城北入城大道是酉陽縣“一環七射”交通佈局的重要組成部分。2024年,城北入城大道在爆破聲中貫通,這條採用螺旋展線技術盤山而上的交通動脈,以360度迴旋橋巧妙化解200米高差,使桃花源新城與老城區車程縮短至8分鐘,從而形成景區、城區、新區、老區“15分鐘通勤圈”。
酉陽八面山景區 供圖 酉陽縣委宣傳部
在鄉村,“一環七射”交通建設也讓交通紅利持續釋放發展動能。2023年,酉水河鎮河灣村依託這條交通動脈,其核心文旅IP河灣山寨成功獲評國家4A級旅遊景區,這座被冠以“渝東南旅遊明珠”“巴渝水鄉典範”美譽的特色小鎮,躍升為遊客沉浸式體驗土家文化的熱門目的地。
交通建設還改變了南腰界。2022年7月,S305酉陽南腰界紅色旅遊二級公路通車,大幅縮短了南腰界至酉陽及周邊縣城的車程,極大改善了老區群眾的交通出行條件,對加快推進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酉陽段)南腰界革命根據地景區建設,打造紅色旅遊精品,助力老區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
補“斷頭”、填“空白”、暢“動脈”,酉陽交通路網日趨完善,基礎設施立體互聯,為城市發展不斷注入新的動能。站在酉州古城墻上俯瞰,一幅壯觀的交通圖景徐徐展開。車燈匯成的光帶在山間流轉,恰似一條被喚醒的巨龍,正馱著這座城市奔向新的黎明。“路通百業興,大道連九洲。”正如土家山歌唱的那樣,屬於酉陽的新時代正在每一寸延伸的鋼軌與瀝青中生長。(文 肖紅光)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