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向新”發展 搶佔未來産業制高點
2025-05-07 09:36:33來源:重慶日報編輯:周利宏責編:周利宏

  原標題:聚焦“6+3”未來産業體系培育新質生産力 重慶“向新”發展 搶佔未來産業制高點

  基於智慧視覺的晶圓檢測裝備,加速高端檢測裝備國産化進程;具備高速、高精度等特點的納米時柵技術,發展成為我國精密位移測量領域標誌性成果……此前,13家渝企的技術成果躋身工信部公佈的“2024年未來産業創新發展優秀典型案例”,數量位列全國第三,西部第一。

  在新舊動能加速轉換的産業浪潮下,重慶正“向新”發展“6+3”未來産業:按照《重慶市未來産業培育行動計劃》,重慶市正優先發展空天信息、生物製造等6個高成長未來産業,探索發展腦機介面及腦科學、光子與量子技術等3個高潛力未來産業。

  此前一系列成果的取得説明,重慶在搶佔未來競爭制高點、構築競爭新優勢方面已取得初步成效。

  産品“向新”

  “重慶造”優勢産品競相涌現

  “動動手指,嘗試握一下拳。”近日,在重慶市某醫院“腦機介面康復治療室”,一名頭戴八爪魚式“頭盔”設備的腦卒中患者正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康復治療。

  這臺名為“腦機介面手功能康復訓練系統”的設備,基於一種不依賴於大腦正常輸出通路的人機交互技術。當患者産生抓握意圖時,腦電帽會檢測到大腦發出的信號,並通過解碼翻譯轉為特定指令,實現“腦—機—肌”協同交互,由外骨骼帶動手部進行運動。

  “該設備能夠為神經受損患者提供新的人機交互手段,助力康復進程。”設備研發方、重慶雲腦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這套設備在同行業中率先取得“腦控機器人産品”認證,被工信部認定為“國家級首臺套核心技術裝備”。

  腦機介面及腦科學,是當前重慶加快發展未來産業的寫照,一批“重慶造”未來産業優勢産品競相涌現——

  生物製造領域,國內首個全人源IL-17A靶點藥物、重慶智翔金泰自主研發的“全人源抗IL-17A單抗——賽立奇單抗”獲批上市;先進材料領域,“神舟”飛船、“嫦娥”衛星等“國之重器”,大量採用西南鋁研發的鋁合金材料;低空經濟領域,重慶宗申航發在活塞航空發動機産品領域佔據國內市場份額首位……

  生態“向新”

  加快建設未來産業發展區

  人才是創新的靈魂。近年來,重慶加大引才力度,通過實施一攬子引才計劃、深化薦才引才獎勵,對高層次人才的吸引力不斷增強。

  “重慶的文化底蘊、産業發展空間,還有對人才的週到服務,讓我感受到這座城市對人才的渴求和尊重。”北京大學重慶大數據研究院博士後鄒程龍對重慶讚不絕口。

  2023年,在北京大學攻讀博士的鄒程龍通過重慶在京舉辦的引才活動,來渝投身人工智能在工業製造領域的運用。

  人才加速聚集,為培育未來産業生態提供了機遇。重慶借勢開啟新探索——建設兩江新區、西部科學城重慶高新區這2個未來産業先導區,推進巴南、江津、璧山創建未來産業先導區籌建區。

  “高品質發展未來産業,建設一批産業承載區是應有之義。”市經濟信息委負責人表示,在兩個未來産業先導區,將分別發展空天信息和人工智能産業;在3個未來産業先導區籌建區,將分別以生物製造、前沿新材料和沉浸技術作為産業發展主導方向。

  重慶重點突出技術創新策源,通過經信、科技、教育等多部門聯動,通過“揭榜挂帥”持續佈局重大技術項目來提升未來産業的本地策源能力。

  此前,重慶啟動2025年未來産業創新任務“揭榜挂帥”,圍繞量子科技、原子級製造、清潔氫3個産業領域進行項目徵集。

  同時,重慶推動迭代“産業研究院+産業基金+産業園區”産業生成體系,開展未來産業企業市外招引徵集,精準培育本地一批專精特新企業、“小巨人”企業和獨角獸企業。

  打法“向新”

  完善科研成果轉化“助推器”

  未來産業的發展方向已明確,重慶怎樣才能跑得又快又穩?

  國內,北京圍繞未來産業重點編織星座通信系統,江蘇著力佈局量子科技,浙江突出發展類腦智慧,四川積極拓展算力基礎設施應用……多地出臺一攬子支持未來産業發展的政策舉措並取得成效,重慶如何做到“人無我有”?

  “要在未來産業競爭中佔據領先優勢,重慶必須做好前瞻佈局,研究新打法,及時將科技創新成果應用到具體産業項目及産業鏈上。”中國科學院重慶綠色智慧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史浩飛建言。

  中試是推動新技術從“樣品”轉為“産品”的關鍵環節,發展一批中試平臺是重慶探索的方向之一。重慶市重要中試平臺之一、重慶高新技術産業研究院的相關負責人表示,經過中試的科技成果産業化率能夠達到80%以上,而沒有經過中試的産品産業化率僅有30%,中試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不過,新技術孕育、概念驗證、中試轉化是一個長期過程,要推動未來産業高品質發展,不僅需要耐心,更需要強化全週期服務保障。

  對此,市經濟信息委負責人表示,重慶市正通過實施“前沿技術創新策源、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優質企業主體培育、未來産業先導區建設、應用場景牽引、高端創新人才匯聚”6類行動,在未來産業發展方面進行探索。

  “未來産業有其發展規律,我們將依託資源稟賦,因地制宜培育未來産業。”該負責人表示,接下來,重慶市將錨定“6+3”未來産業細分領域,深化“四側”協同“四鏈”融合,立足“33618”現代製造業集群體系産業基礎和資源稟賦,推動未來産業“破土生根、茁壯成長”。(記者 夏元)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聯繫方式   電話/傳真:023-68386677   投稿郵箱:cq@cr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