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的眼裏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5月8日,由西南大學檔案館傾力打造的原創話劇《大地之子》在西南大學附屬中學精彩上演。該劇以西南大學已故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土壤學家侯光炯的真實事跡為藍本進行創作,為觀眾帶來了一場感人至深的精神盛宴。
演出現場 攝影 張獻花
在侯光炯院士誕辰120週年紀念日前夕,西南大學精心籌備此次活動,旨在深切緬懷侯光炯,傳承和弘揚中國科學家精神,激勵學生奮發有為。西南大學副校長鄒芙都在演出前致辭表示:“希望廣大師生,尤其是現場的附中青年學子,能夠以侯老為榜樣,心懷‘國之大者’,志存高遠,腳踏實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攀高峰,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青春熱血,書寫屬於新時代青年的燦爛篇章!”
《大地之子》由西南大學校史宣講團大學生自導自演,結合舞蹈、朗誦等多種藝術形式,生動展現了侯光炯光輝的一生,讓觀眾深刻感受到這位科學家不僅在學術領域成就斐然,更情牽百姓。
工作中的侯光炯 供圖 西南大學檔案館
據介紹,該劇所有情節均取材于侯光炯的真實人生經歷,主要包括他早年考入江蘇南通甲種農業學校、堅定農業救國理想、擔任土壤調查員、第一次出席第三次國際土壤大會發表“水稻土”演説、不顧年老體弱堅持到農村蹲點、怕耽誤工作拒絕手術等動人事跡。
“看看都是小故事,處處都是大情懷。”該劇編劇、西南大學檔案館副館長鄭勁松介紹,“所有故事都源自侯光炯的日記、弟子們的回憶和檔案,全是真人真事。劇情從裁縫為侯老縫製最後的‘新衣’這一情節引入,巧妙地串聯起了侯老與土地、與農民之間一生的深厚羈絆,讓觀眾仿佛置身於那個充滿激情與奉獻的時代。”
演出結束後,西南大學附屬中學高2027屆1班學生李鳴霏感慨道:“《大地之子》讓我更深入地了解了侯光炯這位偉大科學家。他在農業科研路上的堅守與奉獻,讓我深受觸動。他讓我明白,成功源於對目標的堅定追求。在學習的道路上,我也會學習侯老的精神,勤奮刻苦,努力提升自己,不負青春好時光。”
本次演出活動由西南大學檔案館、校史館、博物館主辦。據悉,話劇《大地之子》自2018年創排以來,每年在校演出,曾入選中國科協2024年度科學家精神舞臺劇重點推介劇目和重慶市第九屆大學生戲劇演出季,獲原創劇目獎和優秀演員獎。(文 張獻花)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