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024年重慶網絡零售額達2282.02億元,同比增長13.56% 用好“數字密碼” 重慶解鎖消費增長新動能
淩晨三點,解放碑商圈霓虹漸熄,但重慶的數字商務引擎仍在全速運轉——數公里外的物流倉庫內,叉車穿梭,忙著裝載“重慶造”商品;直播間裏,主播還在試吃火鍋底料,評論區“求連結”刷屏……這座以火鍋和夜景聞名的城市,正經歷著一場數字化變革。
市商務委數據顯示,2024年重慶網絡零售額達2282.02億元,同比增長13.56%。其中,實物商品網絡零售額增長12.55%,服務型網絡零售額增幅高達15.38%。數字背後,是傳統商業邏輯與技術革命的深度碰撞:當深夜的直播間越來越多,當跨境物流網絡重構貿易鏈路,重慶正以“數字”為鑰匙,解鎖消費增長的新密碼。
閒置樓宇裏的“億元直播間”
5月13日,江北區重慶網商産業園,直播聲浪與打包膠帶的撕扯聲交織成獨特的“電商交響曲”。這棟曾因資金鏈斷裂停工七年的樓宇,如今已蛻變為日均發出30萬件包裹的發貨中樞。
改變始於一場“數字化騰籠換鳥”——江北區政府與阿裡巴巴聯手打造的垂直型數字商務基地,通過免租三年、雲伺服器補貼、MCN資源對接等政策,吸引百餘家電商企業入駐。
“90後”張磊的直播間依託“前播後倉”模式,商品從下單到發貨僅需2小時,去年銷售額突破5000萬元,躋身電商平臺運動品類TOP10。“我們看中的是整個生態。”他指著堆滿樣品箱的辦公室笑道。
這樣的故事每天都在這裡發生:三樓某間30平方米的工作室裏,三個大學生用AI設計工具開發的火鍋文創産品,正在TikTok上引發海外網友的收集熱潮;五樓某跨境支付企業的智慧結算系統,剛剛完成第100萬筆區塊鏈跨境交易驗證。
這棟樓宇的蛻變,是重慶盤活閒置資産的一個縮影。通過“政府引導+行業協同+企業主體”模式,這個“沉睡空間”被激活為跨境電商、直播電商、智慧物流的集聚地,年交易額超30億元。近年來,市商務委已推動建成50余個電商服務基地,集聚企業4000余家。
創新直播業態 重構消費場景
近日,江津區先鋒鎮花椒基地內,農戶老張對著手機鏡頭展示剛採摘的鮮花椒。與他“並肩作戰”的,是騰訊雲開發的虛擬主播“渝小妹”——這名身著改良旗袍的數字人,一邊用“川普”講解花椒種植史,一邊根據觀眾提問自動生成回答。“以前我對著鏡頭就緊張,現在有了‘渝小妹’的幫助,單場銷售額翻了三倍!”老張説。
科技與場景的深度融合,讓直播從“賣貨”升級為“賣體驗”。洪崖洞“崖洞夜宴”運用3D全息投影技術,讓遊客在火鍋蒸汽中“穿越”巴渝民俗畫卷;彈子石老街的AR導航將遊客平均停留時間延長至4小時……一個個創新實踐推動重慶從“網紅城市”向“文化體驗目的地”轉型。
政策與市場的雙重驅動,造就了直播經濟的“重慶速度”。自2020年啟動《直播帶貨行動計劃》以來,重慶通過“2111工程”培育萬名帶貨達人、孵化千個網紅品牌:永川區建成12個村級直播間,推動農特産品線上銷售超600萬元;綦江區打造“鄉村直播間”,累計開展公益直播超1200場,銷售額達7500萬元……
數據顯示,2024年全市參與直播的商品網絡零售量1.4億件,實現直播網絡零售額313.9億元。從頭部主播到基層幹部,從田間地頭到都市商圈,直播正以多元形態重構消費場景。
超2000家外貿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
重慶小康集團通過阿裡巴巴國際站搭建數字化行銷體系,將産品精準推向東南亞市場。“過去依賴線下展會,現在通過大數據匹配海外需求,訂單轉化率提升40%。”企業國際業務負責人説。
數字商務正成為“重慶造”出海的新引擎。在跨境物流領域,西部陸海新通道與中歐班列的數字化升級,實現多式聯運智慧調度。重慶海關數據顯示,2024年經由該通道發運的跨境電商包裹達3200萬件,同比增長58%。
數字技術催生新型貿易業態。重慶跨境電子商務大廈,重慶某企業打造的“虛擬展廳”運用3D建模和VR技術,為1200余家中小企業搭建數字化展臺。客戶在虛擬展廳體驗産品後,通過嵌入的即時通信工具即可完成合同簽署。
政策紅利持續為企業出海注入動力。今年初,重慶成立數字企業“出海”聯合體,整合資源提供從數據合規諮詢到跨境雲服務的全週期支持。數據顯示,2024年,全市跨境電商交易額達680億元,同比增長32%,帶動超2000家傳統外貿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記者 周盈)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