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大足職業教育中心:精育時代匠才 書寫職教創新發展新篇章
2025-07-09 17:28:37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付意菲責編:周利宏

  近年來,重慶市大足職業教育中心以石刻之魂鑄職教之魄,將“持勤精進”的工匠精神與“開山化石”的開拓勇氣融入血脈,成為全國非遺技藝傳習的標杆,以及産教深度融合的創新試驗田,在西南職教版圖上譜寫著“精於工、善於心”的育人華章。

重慶市大足職業教育中心:精育時代匠才 書寫職教創新發展新篇章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50709151559

學校風貌 供圖 重慶市大足職業教育中心

  文化鑄魂:讓職教紮根中華文明的土壤

  學校將傳統文化與現代職教有機融合,秉承“惟精惟善,德藝雙修”的辦學理念,凝練成“精技立業、善行天下”的校訓精神,傳習《精善文化讀本》《成長為站立的人——中職生人文素養提升讀本》等特色課程,將石刻藝術的形制之美與非遺技藝的法度之嚴,轉化為“技藝道融合”的育人基因。

  在校園內,大足石刻文化“三全三進七齣”育人實踐工程讓文化浸潤每個角落。如,全員參與的“精善杯”技能大賽、覆蓋專業課程的文創工坊、貫通校社的“非遺進社區”展演等,構建起“立體的文化育人教科書”。

  産教共生:與區域經濟同頻共振的職教樣本

  目前,學校已構建“一校兩區一基地”戰略佈局,海棠校區培養的文旅人才支撐“國際文旅名城”建設,高新校區新能源汽車專業群服務智慧製造業騰飛,市級大足石刻文創産業公共實訓基地年孵化創新項目超50個。校企共建的電梯、新能源汽摩等四大産業學院,打造“入學即入企、畢業即骨幹”的育人閉環。

重慶市大足職業教育中心:精育時代匠才 書寫職教創新發展新篇章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50709151603

學校風貌 供圖 重慶市大足職業教育中心

  同時,學校以“數智八個一”工程重塑職教生態,《中式鋪床》等35門VR倣真實訓課程,使技能達標率達98%;新能源汽車AR實訓室助力4名學生在全國技能大賽斬獲金獎。2020年,學校獲評“全國職業院校數字校園建設實驗校”,數字化轉型案例入選教育部優秀成果。

  此外,學校積極探索政校行企研協同構建發展共同體,與37家龍頭企業開展現代學徒制培養,師資互聘年均超200人次;實訓基地年培訓社會人員超5000人,使畢業生對口就業率達90%以上。

  非遺傳承:讓千年技藝綻放時代光彩

  作為全國首個石雕石刻中職專業建設者,學校創新“大師工坊+創客市集”育人模式,由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劉能風團隊駐校授課,學生作品直通景區文創商店。學校開發的《技藝道融合:基於大足石刻的民間傳統工藝專業産教融合建設探索實踐》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

  在學校創客街的7個非遺工坊中,處處彰顯傳統技藝與現代創意的融合。針新針藝工作室將手工旗袍定制推向高端市場,紫竹木雕與電商專業聯袂打造的IP産品登陸淘寶造物節。值得一提的是,該校創新的“非遺+”模式成功孵化創業團隊23個,帶動周邊農戶年均增收3萬元。學生吳貴獲評“中國優秀少年工匠”,學校籌劃承辦的金磚國家石雕技能大賽,將讓千年石刻文化在世界舞臺煥發新生。

  面向“十五五”,學校錨定三大戰略:建設新能源汽車全産業鏈人才培養基地,對接成渝萬億級汽車産業集群;開發“石刻+元宇宙”“非遺+跨境電商”等複合型課程,培養數字時代新工匠;通過“一帶一路”職教聯盟輸出“大足模式”,助力中國職教標準走向世界。

  大足職業教育中心黨委書記楊朝均表示:“真正的職教品質,既要看學生在技能賽場的獎牌數量,更要看他們用技術改變人生的能量密度。”站在新的歷史方位,重慶市大足職業教育中心紮根石刻之鄉,正以“精善文化”為筆,以“産教融合”為墨,書寫新時代職業教育的“大足範式”。(文 葉林 譚治平)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聯繫方式   電話/傳真:023-68386677   投稿郵箱:cq@cr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