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涪陵:堅持“開門教育” 探尋服務群眾最優解
2025-07-09 17:04:52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付意菲責編:周利宏

  今年以來,重慶市涪陵區李渡街道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以“開門教育”為抓手,問計於民、問需於民,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幫助企業排憂解難,一體推進學查改,把學習教育建設成果轉化為惠民實績,推動學習教育走深走實。

  開門納諫 廣開言路聽民意

  今年,李渡街道在鄉村振興、基礎設施、民生改善等多個領域蒐集群眾意見建議40條;在石致路沿線種植三角梅600株、彩繪美化公路擋墻1600平方米,並新建停車觀光點。同時,街道著力打造以星空、葡萄、蘑菇、油茶、蟠桃為主導産業的“5+X”特色小鎮,落實産業扶持項目4個、設立“民生實事項目專項資金”500萬元、硬化農村通組公路19公里,讓群眾共享改革開放的成果。

  優化服務 提質增效促發展

  從企業的角度出發,李渡街道堅持優化爽心”舒心”“順心”“安心”的營商環境,落實駐企領導、駐企聯絡員30人,對企業開展“清單式”“保姆式”服務320余次;建立企業訴求“紅黃綠”三色清單制度,確保問題精準賦色”;常態化“回訪”跟蹤問效,完善企業服務“好差評”體系,倒逼企業服務提質增效。

  面對數字化、智慧化浪潮,街道依託中小企業集聚區專家工作站,組建專家服務團開展“企業體檢”,為企業量身定制“智慧製造”“數字化改造”等方案,致力培育企業積極進行科技創新,共兌現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企業獎補資金55萬元,促成銀企對接貸款2270萬元。

  全域提升 基層治理解難題

  此外,街道創新開展“自治+智治+共治”的“三治”融合模式,常態化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踐行“楓橋經驗”,發揮黨員志願者、鄉賢的作用,為居民解決“煩心事”。

  為護航青少年健康成長,街道成立了“蒲公英”志願服務隊,並設立未成年人保護蒲公英工作室和致韓小學、石龍學校2處蒲公英驛站,對重點青少年群體落實一人一檔”、開展分色評估、實施“四色”管理、每月跟蹤隨訪、定期線上聯絡、長期評估報告,全流程跟蹤幫教。

  “科技+技巡” 形成治安防控合力

  街道設置5個“空中網格”,將無人機使用與智慧平安建設相結合,充分發揮其空中喊話、遠程巡邏、高清攝像等功能,形成“空中巡查-地面處置-數據共享”的立體防控體系;組建義務巡邏隊,發揮義務巡邏人熟、地熟、情況熟等優勢,創新實行“夫妻巡”“父子巡”“鄰裡巡”模式,織密群防群治網絡;積極開展禁毒、反詐宣傳,今年1月至6月張貼宣傳畫報5000張、發放宣傳資料20000份,成功開展反詐預警及時勸阻24起,守牢了群眾的“錢袋子”。(文 李向瓊)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聯繫方式   電話/傳真:023-68386677   投稿郵箱:cq@cr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