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中心城區供水實現互聯互通
2025-07-14 09:51:58來源:重慶日報編輯:周利宏責編:周利宏

  原標題:20條通道連接六大供水片區 重慶中心城區供水實現互聯互通

  由於三山夾兩江的特殊地形,重慶中心城區供水一直採取組團式分片區自我調劑供水模式。近日,記者從市城市供節水事務中心獲悉,20條供水通道已將中心城區六大供水片區連接成一個整體,通過兩江互濟、江庫互調實現互聯互通,重慶城市供水迎峰度夏更有底氣。

  分組團分片區自我調劑供水模式亟待打破

  縉雲山、中梁山、銅鑼山,以及長江、嘉陵江,將重慶中心城區分割成一個個相對獨立的城市組團。中心城區供水格局也呈現出組團式分佈,分為中部、西部、北部、南部、東北部、東南部等六大供水片區。

  市城市供節水事務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由於各大片區分屬不同的供水企業,且各自追求供區平衡,片區之間往往存在供水邊界。

  比如,去年夏天我市遭遇77天的連晴高溫,雖然中心城區大多數水廠負荷皆小于實際産能,但位於西部片區的大學城水廠,滿負荷和超負荷運行天數多達44天,最高負荷達125%。同樣位於西部片區的西彭水廠,也接近滿負荷運行。如果因持續超負荷運行導致這兩大水廠停擺,大學城片區將陷入無水可用的境地。

  “組團式分片區自我調劑供水模式弊端暴露無遺,中心城區一體化供水迫在眉睫。”該負責人説。

  管道互聯互通,中心城區供水一體化加快推進

  要推進中心城區供水一體化,首先就要打破供水片區邊界。為此,市水務集團和水投集團重組整合成立了新水環集團。

  供水企業整合後,中心城區供水一體化步伐加速。如果供水連成一片,中心城區21座水廠産能可集約式使用,前提是管道要互聯互通。

  借助已建成的橋梁和隧道,我市目前已投資11.8億元,鋪設管道33.87公里,建成重點互聯互通管道20條,其中包括中部片區井口至豐收壩,北部片區魚嘴與悅來、梁沱,南部片區燕尾山隧道與鹿角隧道等管線。

  西部片區目前有4條管道與中部片區互通,分別依託土主隧道、雙碑隧道、大學城隧道和華福隧道建成。今年6月,全市三級治理中心還特別針對大學城片區,進行了一場跨區域調度保障高峰用水演練。

  目前,中心城區一體化供水格局已基本形成,日供水能力505萬立方米,可調度産能約156萬立方米。如果按照每人每天90升的應急保障標準,156萬立方米可滿足1700萬人應急用水。

  按照規劃,未來中心城區互聯互通管道將達到32條,供水調劑能力會更強。

  AI賦能,城市供水將納入全週期管理

  在全市三級治理中心大屏上,點開“城市供水全週期管理應用”,可實時看到各大水廠水質水量監測以及實時負荷情況。

  如果發現異常,可隨時啟動應急程式。當片區某水廠負荷連續多日超過90%,將自動觸發産能預警,並智慧提示啟動相鄰片區調水程式。調水過程中,調水流量告警、水質超標和設備故障報警等輔助功能可隨時啟動。

  與平原城市不同,重慶山地環境突出,高低起伏較大,城市供水最多需6級加壓,管網承受水壓是平原城市的2.5倍以上。爆管,就成為高頻場景。

  市城市供節水事務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已上線使用的供水爆管監測AI智慧體,依託大模型,可對爆管事件自動生成最小影響人口的最優處置方案,聯動消防、市政、環保等部門,並自動匹配救援搶修物資、人員、專家等,使爆管得到高效處置。

  同時,相關智慧應用還通過模型評估,從管材、管徑、管齡、埋深等4個維度,對我市供水管網進行健康度評估。目前,中心城區3461公里供水管網已完成評估,發現317公里管網處於較差狀況,將納入下一步城市更新改造。(記者 余虎)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聯繫方式   電話/傳真:023-68386677   投稿郵箱:cq@cr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