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重報深一度|新長安的新目標:努力進入全球汽車品牌前十
7月30日,重慶渝州賓館。
一場備受矚目的媒體溝通會,將全球汽車産業的目光聚焦於此。
聚光燈下,中國長安汽車集團的核心管理層首次集體亮相。他們身後,“新央企 新長安”的主題背景板格外醒目。
就在前一天,一家全新的汽車央企——中國長安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在重慶正式掛牌成立。人民日報對此作頭版報道。在眾多觀察者眼中,這不僅是一家企業的組織變革,更是國家在汽車産業新一輪競賽中的一次關鍵落子。
新長安這艘巨輪將駛向怎樣的未來?面對國內外汽車市場的波濤洶湧,新長安有哪些底氣和“武器”來開拓新局?會上給出了答案。
位於渝北區的長安汽車數智工廠,焊接機器人揮舞著手臂有序作業。記者 張錦輝 攝/視覺重慶
新計劃:5年推出50餘款新能源産品
“我們要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汽車集團。”溝通會上,集團董事長朱華榮的開場發言,為新長安定下了總基調。
圍繞這一目標,一套清晰、進取的“長安策”已然成型。
首先,是目標上的高定位。
據介紹,新長安明確了2030年的奮鬥目標:整車産銷衝擊500萬輛。其中,新能源銷量佔比超60%,海外銷量佔比超30%。最終,新長安將努力進入全球汽車品牌前十。
“這是一個極具挑戰性的目標。”現場一位汽車行業分析師指出,“它考驗的不僅是産品能力,更是體系能力和全球化運營能力。”
為實現目標,新長安的戰略將聚焦于三大計劃:新能源“香格里拉”、智慧化“北斗天樞”、全球化“海納百川”。三線並進,毫不動搖。
其次,是資源上的空前投入。
“未來十年,我們將在新汽車領域累計投入2000億元,新增1萬人的科技創新團隊。”朱華榮宣佈。
這筆鉅額投資,將用於建立一個從底層研發到商業模式的完整創新體系。
而新央企的身份,意味著圍繞新體系的資源整合將更加高效。朱華榮對此感慨道:“新集團成立後,我看到的全是滿滿的機會,突然發現有一種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感覺。”
最後,是技術與産品上的加速迭代。
新長安預判,未來新汽車就是“可進化的智慧汽車機器人”。未來五年,該公司將面向全球推出50餘款新能源産品,其中包括7款以上年銷30萬台級的全球化大單品。
這種密集的産品攻勢,意在快速搶佔細分市場,以規模效應攤薄高昂的研發成本,是典型的進攻型打法。
技術上,長安備受關注的固態電池已提上日程,預計今年底實現功能樣車首發,2027年推進全固態電池逐步量産。同時,飛行汽車、人形機器人等前沿領域也已佈局,預計今年底將完成飛行汽車試飛,2028年實現人形機器人生産下線。
新機遇:為新重慶建設按下“快進鍵”
新長安總部的落地,為現代化新重慶的建設按下了“快進鍵”。
在重慶“33618”現代製造業集群體系中,智慧網聯新能源汽車産業位居三大萬億級産業之首。朱華榮明確表示,新長安將義不容辭,繼續當好“主力軍”。
目前,長安正全面帶動重慶汽車産業“聚鏈成勢”。通過戰略引導,它吸引著更多全球頂級的電池、晶片供應商來渝設廠,助力重慶實現2025年本地配套率超50%的目標。
新長安還是重慶打造西部“科創高地”的“策源地”。
“新長安將承擔更重大的科研戰略任務。”一位接近長安的業內人士稱,“這將在重慶形成一個強大的創新引力場。”
記者了解到,新長安在更高層級高效集聚全球創新資源,其設立的智慧汽車安全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等國家級平臺,正成為重慶吸引頂尖科研力量的磁場,有力推進重慶從過去的技術輸入地,向前沿技術策源地進階。
新長安還是重慶建設內陸開放高地的“新名片”。
“新長安總部在重慶,這是歷史選擇,也是國家戰略安排。”朱華榮的話,點明瞭新長安與重慶的深層關係。
新長安的全球化征程,與重慶的開放戰略同頻共振。今年7月18日,“渝車出海”開創先河,1271輛長安汽車從欽州港“包船”發往中東。未來,將有更多的“重慶造”汽車通過中歐班列、西部陸海新通道等走向世界,新長安也將成為重慶對外開放的一張閃亮名片。
新未來:驅動中國汽車産業的“新變數”
新長安的成立,其意義遠超一家企業和一座城市。它為中國汽車産業的未來,注入了一個強勁而深刻的“長安變數”。
一方面,它樹立了央企改革的新典範。從市場預期的“合併求大”,到最終的“分立做強”,標誌著國家在推動戰略性新興産業領域國企改革的思路之變。
“這是一種‘冠軍培育’模式。”一位長安汽車的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國有體系內,識別出最具創新潛力的企業,打破束縛,精準賦能,讓其成長為能參與全球競爭的領軍者。這是一個極具價值的探索。”
另一方面,它激活了産業競爭的新動能。一個資源整合更高效、科技創新更聚焦的新長安,將成為一條兇猛的“鯰魚”倒逼所有市場參與者加快創新,將競爭的焦點從“拼價格”的內卷,轉移到“比技術、比品牌”的更高維度。
短期看,是加劇競爭;長期看,是提升整個行業的活力。
最後,新長安還將夯實中國汽車産業科技自強的新根基。它將更有力地整合國內供應鏈,帶動核心電池、車規級晶片等關鍵環節的自主可控,提升産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準。
“中國汽車産業必須有更多話語權,必須有央企的責任擔當。”朱華榮的話擲地有聲。
百年薪火,淬煉新生。從嘉陵江畔到世界舞臺,長安這艘承載著大國造車夢想的“新旗艦”已經正式啟航。未來它的每一次突破,都不僅是為自身贏得更廣闊的生存空間,更是以中國“國家隊”的身份,在全球産業的競技場上,爭奪屬於中國工業的核心位置與話語權。(記者 白麟)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