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渝悅消費”影響力不斷擴大
2025-08-28 09:36:03來源:重慶日報編輯:周利宏責編:周利宏

  原標題:上半年全市社零總額突破8300億元領跑全國 重慶“渝悅消費”影響力不斷擴大

  數讀>>>

  今年上半年,全市社零總額超8300億元、增長4.5%,總量持續增長,成為國內“消費第一城”

  8月27日,重慶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四週年新聞發佈會,市級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今年上半年,全市社零總額超8300億元、增長4.5%,總量持續增長,成為國內“消費第一城”。

  以“山水”繪就美如詩畫的“巴渝新消費”嶄新藍圖,用“新韻”賦能國際范、巴渝味的消費新地標、新場景,“愛尚重慶·渝悅消費”影響力不斷擴大。

  國際品牌與本土特色雙輪驅動

  重慶因産業而興、因時尚而紅。重慶市的消費升級之路,選擇了國際品牌與本土特色雙輪驅動的獨特路徑。

  近年來,重慶市深入實施消費品牌拓展行動,全面提升重慶消費“國際范”品質能級。

  聚力發展“首發經濟”,打造城市行銷大秀場,吸引國際名品優品來渝首發新品、首開新店。截至目前,重慶市累計引進國際國內知名品牌超2200個;今年上半年引進品牌首店數量躋身全國前四。

  聚力發展“品牌經濟”,發揮重慶産業優勢,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汽車品牌,持續開展“渝車出海”專項行動,培育“汽車消費第一城”,2024年“重慶造”汽車出口額增長超30%。

  聚力發展“文化經濟”,以“渝派匠心”老字號、非遺為魂,打造“文化豐富、技藝傳承、寓意美好”的“渝伴禮”品牌,圍繞“重慶味道、重慶藝創、重慶精造”三大品類,攜手譚木匠、榮昌陶、大足石雕等60餘款特色産品“抱團發展”“煥發新生”,2024年老字號、非遺年營業收入已突破1000億元。

  政策創新打造消費便利環境

  重慶在國際消費環境建設上的政策創新,為消費者帶來了實實在在的便利。

  2018年3月,重慶市開始實行境外旅客購物離境退稅。2024年1月又試點離境退稅“即買即退”。今年4月,又進一步優化了離境退稅政策,4月以來,重慶新增了100多家離境退稅商店,目前總數達到208家。其中“即買即退”商店新增7家,達到10家。

  擴容方面,重慶市積極引導本地名優特産企業、老字號品牌企業申請成為離境退稅商店,增強重慶好物的國際吸引力。重慶市還推出離境退稅“即買即退”集中退付模式。

  此外,重慶市實現了離境退稅“即買即退”川渝通辦。圍繞川渝共建國際消費目的地,今年7月,重慶市稅務局攜手四川省稅務局試點,境外旅客在川渝任一城市的離境退稅“即買即退”商店購物退稅後,可自行選擇從成都天府國際機場、重慶江北國際機場離境,完成退稅驗核。

  商文旅體融合激活消費新場景

  重慶通過商文旅體深度融合,創新消費場景,打造出一批具有巴渝特色的消費新空間。

  近年來,重慶市全面融入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持續做優“引客入渝”、做強“消費留客”。今年上半年,全市接待國內遊客人次同比增長8.6%,國內遊客花費同比增長11.9%;接待入境遊客人次同比增長77.2%,入境遊客花費預計同比增長90.2%。文旅消費已成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重要引擎。

  在體育拉動消費方面,今年以來,重慶各區縣積極開展“跟著賽事去旅行”暨“體育賽事進景區、進街區、進商圈”“樂享精彩賽事 尋味中華美食”等主題的體育賽事促消費活動,今年上半年,全市開展體育促消費活動179場次,間接拉動消費29億元。

  同時,重慶市增加體育消費新供給,激活大型賽事消費新活力,充分釋放賽事經濟的乘數效應、融合效應、帶動效應。世預賽期間,中心城區開展體育賽事促消費活動142場,引流542萬人次,間接拉動消費23億元;2025重慶馬拉松期間,舉辦第三屆重馬消費月,推出近100場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消費活動,參與商家超過2000家,接待遊客511萬人次,拉動消費36億元,同比增長5.71%;刀郎演唱會期間,巴南區開展體育賽事促消費活動12場次,引流40萬人次,間接拉動消費超2億元。

  另外,重慶市還打造體育消費新業態,賽事經濟取得新進展。各區縣結合優良的自然稟賦,培育戶外經濟、冰雪經濟、低空經濟和數字體育經濟,將其打造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今年上半年,全市舉辦區縣級以上體育賽事共789場次,176萬人次參賽,間接拉動消費達117億元。(記者 周盈)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聯繫方式   電話/傳真:023-68386677   投稿郵箱:cq@cr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