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重慶頻道消息(記者 田渝兵):自今年7月9日,重慶市巫山縣平河鄉燕子村五里坡大峽谷漂流項目營業以來,一舉成為今年重慶鄉村旅遊的“網紅打卡”新熱點。當地村民也各顯其能,開民宿、搞採摘、養野山雞,趁著這股鄉村旅遊的東風,紛紛走上了發家致富的“康莊路”。
據統計,截至目前,平河鄉全鄉累計接待遊客9.5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突破612萬元,帶動群眾增收307萬元,走出了一條以“1+3+2”集體經濟模式為支撐、以鄉風建設為底色、以文旅發展為引擎,群眾共建共享的鄉村振興實踐之路。
起陽村蔬菜大棚 供圖 平河鄉政府
“晝夜雙漂”漂出了鄉村文旅新品牌
近年來,平河鄉依託特有的自然資源與優美的鄉村環境,系統梳理峽谷、瀑布、溪水、原始森林等4大類13項核心資源,推動文旅産業成為鄉村振興的“強引擎”,創新構建“日覽山水畫卷、夜賞星河燈影”的“晝夜雙漂”五里坡大峽谷漂流項目。
“九門洞小院”全景 供圖 平河鄉政府
業態創新上,平河鄉以“九門洞小院”為試點,結合集體經濟農旅服務路徑,打造院落式農旅綜合體,增設農耕體驗區(由集體合作社提供農具與作物)、水上樂園、特色市集(銷售集體種植的農産品),新增農家樂17家、民宿13家,塑造“院落即景區、生活即體驗”的“庭院旅遊”新模式;推出“8公里五里坡大峽谷觀光帶”,串聯瀑布、峽谷、生物多樣性研學資源,打造原生秘境遊覽線路;創新打造五里坡大峽谷“晝夜雙漂”項目。該項目運營以來,累計售票超10000張,門票收入達38萬元,形成“文旅帶動集體增收、集體支撐文旅升級”的良性循環。
品牌推廣上,平河鄉採用“線上引流+線下導流”雙輪驅動,線上聯合縣融媒體中心、巫山信息網,通過抖音、公眾號發佈宣傳內容1000余條,獲中央及市內外主流媒體報道,瀏覽量超6000萬次;線下承接單位團建、學生研學等活動20余場,並成功承辦渝網盟2025年互聯網大會,邀請30余家企業實地考察,進一步打響“平河旅遊”品牌。
集體經濟破局 激活鄉村發展內生動力
為破解鄉村發展資源分散、群眾增收渠道單一等問題,平河鄉創新探索“1+3+2”集體經濟發展模式——即以“村集體主導”為核心,聯動“特色種植、農旅服務、資源盤活”三大路徑,明確旅遊、特色農業兩條發展主線,傾力打造“一河一區兩片”産業示範引擎。一河為以平定河為中軸的精品旅遊度假路線;一區為以積極融入“泛下莊”片區建設為引領的發展思路;兩片則指以柑橘、脆李、蔬菜為主體的低山産業示範片和以魔芋、中藥材為主體的高山産業示範片。
村民採摘脆李 供圖 平河鄉政府
“以前自家土地零散,種莊稼收入沒保障,現在建起了現代化蔬菜大棚,還能穩拿分紅,日子踏實多了。”起陽村3社村民劉廣雲笑著説。會木工的他還負責起修繕大棚的工作,能拿到200元/日的工費。據該村支書毛連菊介紹,起陽村目前已建成130畝現代化蔬菜大棚並高效運行,大棚種植有蘋果絲瓜、聖女果等高效經濟作物,畝均産值超5萬元。下一步,起陽村將創新“農業+旅遊”模式,規劃建設“四季鮮果採摘園”,配套開發“採摘+科普”産業鏈,豐富農事體驗。
平河鄉宣傳委員、統戰委員鄧林軍表示,平河鄉將逐步形成多元化種植矩陣,同步發展柑橘2000畝、核桃3000畝、中藥材1000畝、魔芋500畝等綠色産業,同時推進養殖業。目前,全鄉生豬存欄3500頭、肉羊1100隻、肉牛170頭、龍潭七彩野山雞超10000隻,“鰱魚+生態鴨”水産養殖項目落地投用。一季度,平河鄉農村地區人均可支配收入達4271元,同比增長6.48%,增速排全縣第3名。
鄉風與環境齊抓 擦亮鄉村“顏值”與“內涵”
在集體經濟夯實基礎的同時,平河鄉同步推進鄉風治理與環境整治,讓鄉村既有“經濟活力”,更有“宜居魅力”。
基層治理中,平河鄉深化“141”基層智治平臺與“小院家”院落微治理平臺應用,累計搭建103個“小院”治理單元,高效辦結網格任務10871件、閉環處置網格事件860件,實現“小事不出院、大事不出村”。為激發群眾參與熱情,鄉里推行“積分制”管理,運用“看、摸、問、聞、訪” 五步工作法動態評選清潔文明戶19戶,創新“積分換綠植·文明挂燈籠”激勵機制,發放綠植、燈籠等美化獎品142件,讓“共建共治”成為村民共識。
環境整治方面,平河鄉紮實推進“垃圾、污水、廁所”三大革命,新建垃圾分類收集站、垃圾池,配備垃圾桶;改造污水管網2.5公里,惠及326戶居民;完成改廁、配建公廁,目前全鄉污水、垃圾收集處理率達100%。如今,走進平河鄉,乾淨整潔的村道、錯落有致的庭院、點綴其間的綠植燈籠,勾勒出一幅“村美、人和”的宜居畫卷。
平河鄉鄉長王祥學表示:“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深化‘1+3+2’集體經濟模式,優化文旅業態與鄉風治理,讓更多群眾共享發展紅利,全力繪就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巴渝和美鄉村新畫卷。”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