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公證用法治守護山城煙火
2025-09-17 18:38:34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付意菲責編:周利宏

  2005年8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證法》頒布,成為行業發展歷程中里程碑式的一筆。一路走來,重慶公證行業始終深耕于法治化與專業化建設,恪守法律、精進專業、傾力服務,在社會發展的浪潮中刻下了深深的“公證印跡”,發展道路越走越寬。

  啟程:從“證明機構”到“綜合法律服務引擎”

  公證法頒布的二十年,是公證行業職能深刻轉型的二十年。重慶公證行業實現了從傳統“證明機構”向現代化“綜合法律服務引擎”的蛻變。目前,全市有41家公證機構,年辦證量超過30萬件。20年來,累計出具公證書超600萬份,公證文書發往全球180多個國家和地區。

重慶公證用法治守護山城煙火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50917162522

工作人員走進養老院為老人答疑解惑 供圖 重慶市司法局

  昔日,“公證”在公眾心目中帶有距離感。如今,隨著重慶公證行業服務維度的系統性拓寬,公證變得觸手可及、精準高效,成為群眾身邊可信賴的“法律夥伴”。

重慶公證用法治守護山城煙火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50917162519

工作人員走進社區為市民上門辦理公證 供圖 重慶市司法局

  首先,公證服務不再局限于公證機構的辦證大廳。重慶在企業、銀行等場所開設服務窗口,提供代擬文書、代為認證、代為解押、代辦房産登記等“一站式”延伸服務;推出“社區公證員”制度,構建公證服務、法律諮詢、法治宣傳、糾紛調解等“鏈條式”服務體系;推行“告知+承諾”的“綠色繼承”辦證模式,全市公證機構辦理“綠色繼承”“溫情遺囑”等公證事項年增幅近30%。

  在推進公證“放管服”改革方面,重慶放開執業管轄區域限制,實現各類公證“就近辦”,“最多跑一次”公證事項擴大至140項;大力推動“跨省通辦”“全程網辦”,優化線上自助辦證平臺,全面推行電子公證書、遠程核保等,更是消除了地域藩籬,真正實現了“服務不打烊、指尖瞬間達”。

  創新:跨界融合 公證服務突破升級

  同時,重慶全面優化金融公證服務,公證服務品類由最初的一般貸款業務延展至擔保、融資、展期、債權轉讓等業務,金融公證近5年辦理67萬件,涉及標的額超4000億元,年增長率近70%,切實護航金融市場規範發展。

  圍繞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知識産權保護,重慶利用區塊鏈技術,搭建全市統一的知識産權保護平臺——“行本·公證鏈”,目前在線存證量超1億條,入選國家區塊鏈創新應用綜合性試點,24小時全天候守護企業知識産權和創新成果,5年共辦理知識産權公證事項12萬件以上,近兩年增幅達60%。

重慶公證用法治守護山城煙火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50917162516

工作人員為企業提供公證法律服務 供圖 重慶市司法局

  “公證+企業”方面,重慶推出助企惠企“四雙一”服務機制,涵蓋“一專窗一通道、一領域一團隊、一企業一方案、一園區一清單”,精準響應企業多層次法律需求,引導公證機構為多家筆電及新能源産業關聯企業提供公證法律服務。近3年來,全市公證機構共計對接企業上千家,與241家企業簽訂合作協議,設立便企服務點236個,開展宣講活動800余次,涉企公證事項達3.3萬件。

  擔當:服務經濟民生 公證精準助力

  在多元解紛機制建設中,重慶多家公證機構積極介入司法輔助事務,通過“公證+法院”模式,協同推進矛盾糾紛源頭化解。公證人員靈活處理民間借貸、婚姻家事、合同爭議等多類糾紛,既有效維護群眾權益,也為法院“減負”,探索出一條社會協同、高效解紛的新路徑。

  在涉外法治方面,重慶公證表現同樣亮眼。在今年舉辦的西洽會涉外法律專場活動中,公證機構集中展示了一系列前沿業務與創新案例,體現出國際視野與服務能力。5年來,重慶公證機構辦理涉外公證事項14.7萬件,年增長達35%,公證不僅是展現涉外法治建設成果的“窗口”,更逐步成為連結全球法律服務資源的“橋梁”。

  此外,重慶公證行業全力惠民生、防風險,20年間陸續推出多項利企便民工作舉措,連續12年開展“公益服務月”活動,為困難群眾和老弱病殘等特殊群體開通綠色通道,群眾滿意度保持95%以上。

  20年前,公證法頒布,為“信任”訂立尺度;20年來,重慶公證人將法條尺度轉化為服務溫度,持續書寫這座城市的法治答卷。(文 黃楚雲)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聯繫方式   電話/傳真:023-68386677   投稿郵箱:cq@cr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