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專家齊聚山城共謀摩企發展路徑
2025-09-19 09:21:58來源:重慶日報網編輯:周利宏責編:周利宏

  原標題:行業專家齊聚山城共謀摩企發展路徑—— 擺脫低價“內卷” 謀求聚力突圍

行業專家齊聚山城共謀摩企發展路徑

位於巴南區的宗申集團摩托車生産車間,工人測試摩托車。(資料圖片)記者 謝智強 攝/視覺重慶

  金秋九月,山城重慶再次成為全球摩托車産業矚目的焦點。9月18日,在以“聚力·突圍”為主題的2025中國摩托車重慶論壇上,來自政府、商會、産業鏈各環節的專家學者與企業代表齊聚一堂,圍繞中國摩托車産業的未來展開了一場思想激蕩、遠見卓識的深度對話。

  在深刻變革中重塑産業格局

  “當前,全球摩托車産業正迎來新一輪的增長週期。”中國摩托車商會會長、宗申集團董事局主席左宗申的開場白令人振奮。

  左宗申認為,國內市場正經歷一場深刻的“消費雙重升級”。一方面,摩托車作為便捷的出行工具,其基礎需求依然穩固;另一方面,其娛樂屬性的增強,正重塑市場格局。

  市經信委數據顯示,今年1—7月,重慶中大排量摩托車産量同比增長高達71.4%,電動摩托車産量增長34%,産業高端化趨勢明顯。強大的內需動力,為産業開闢了全新的增長空間。

  放眼海外,市場同樣廣闊。亞非拉地區龐大的出行需求為中國摩托車出海提供了堅實的“基本盤”,而隨著當地經濟發展,中高端産品需求逐步釋放,更是為中國品牌提供了“增量藍海”。

  然而,挑戰也如影隨形。

  全國工商聯組織建設部會員處處長王熙玲提醒,全球産業格局的深刻變革讓行業面臨諸多挑戰,其中最被頻繁提及的詞,便是“內卷”。

  戰略增長專家、原雅迪集團執行總裁陳名友將“內卷”本質歸因于“市場有效需求不足”與“産品同質化供給過剩”的矛盾。左宗申則痛陳“內卷”危害:“從國內至海外,部分企業陷入低價競爭泥潭,既削弱了行業創新動力,也制約了中國摩托車産業的高端化進程。”

  堅持長期主義與價值升級

  面對“內卷”這一行業公敵,如何突圍?與會人士給出的答案清晰而堅定:摒棄短視的機會主義,回歸商業本質,堅持長期主義與價值升級。

  牛摩網CEO張瑞元坦言,機會主義曾是中國企業家在特定歷史階段的必然選擇,但今天,它所帶來的困局已愈發明顯。

  本田摩托車銷售(上海)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朱林傑介紹,本田的戰略願景常以十年為期,甚至遠眺至2050年(實現碳中和與零交通事故死亡)。企業所有短期産品與技術規劃都服務於這一遠期目標。這種戰略定力,使其能夠穿越週期,保持核心競爭力。

  寧波賽福汽車制動有限公司總經理單東升則從專業領域印證了這一點:“作為安全件ABS的供應商,我們的産品從研發到量産至少需要5年。”據介紹,該公司超過50%的員工是研發人員,每年研發投入佔營收10%以上,正是這種長期投入,構築了企業的技術壁壘和品牌護城河。

  如果説堅持長期主義是戰略層面的“守正”,那麼價值升級則是戰術層面的“出奇”。重慶黃河新能源總經理彭家洪提出了一個極具啟發性的概念——“向上卷”。他呼籲:“往上‘卷’,‘卷’的是對産品的理解,客戶對場景的訴求,‘卷’的是商業夥伴對整個商業價值的共鳴,‘卷’我們的品牌價值。可能只有這種高維度的‘卷’,才可能讓中國摩托車企業進入世界主流消費群體。”

  從産品出海到全球化品牌

  當國內市場的競爭趨於白熱化,“出海”已從過去的“可選項”變成了“必選項”。然而,如何實現從“走出去”到“走上去”的蛻變,也成為圓桌論壇上最熱烈的話題之一。

  高品質出海的正確路徑是什麼?

  杭州天豐電源董事長陳剛一語中的:“中國摩企要把産業鏈優勢升級為技術優勢,從出海賣産品轉向全球創品牌。”

  浙江華洋賽車董事長戴繼剛對此也深有體悟,他認為品牌不僅是一個符號,更是一種被主流市場認可的“美譽度”:“想樹品牌首先要樹品行。我們必須要學習和運用西方國家成熟的市場規則,用它的規則參與競爭,才能受別人尊重,而不是偷雞摸狗、耍小聰明。”

  在大部分與會人士看來,這種贏得尊重的過程,是建立一個真正全球化品牌的必由之路。

  杭州摩獸科技CEO陳官平直言,要做品牌,就需要本地化的研發、資本、服務、生産和品質體系,這是一個系統化的工程。

  彭家洪認為,要克服“水土不服”,必須精準理解全球市場的多元化需求,實現價值共鳴。他提出“分佈式製造”理念,旨在通過賦能當地合作夥伴,共同成長。

  個體企業的力量終究有限,面對複雜的國際市場,行業協同顯得尤為重要。對此,江蘇無錫錫山區電動車外貿協會常務秘書長張自強分享了“錫山模式”的成功經驗:由協會牽頭,組織企業集體參加米蘭展等國際頂級展會,以“錫山電動車”的整體形象出現;組織高訪團考察海外市場;探索聯合建立海外倉和共享維修體系;整合資源打造産業帶的跨境電商平臺。這種“抱團取暖”的方式,不僅提升了議價能力和品牌聲量,也有效分攤了單個企業的風險與成本,為“攜手出海”提供了範本。(記者 白麟 楊駿)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聯繫方式   電話/傳真:023-68386677   投稿郵箱:cq@cr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