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鄉韻更濃郁 鄉土更青春
2025-09-23 09:25:10來源:重慶日報網編輯:周利宏責編:周利宏

  原標題:鄉韻更濃郁 鄉土更青春——寫在第八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到來之際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9月23日秋分,億萬農民迎來了第八個“中國農民豐收節”。

  放眼巴渝沃野,處處是動人色彩——金黃的稻田,碧綠的菜地,多彩的果園……洋溢著豐收的喜悅和對未來的憧憬。

重慶:鄉韻更濃郁 鄉土更青春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太原鎮區陽村,村民們正在文藝展演活動中表演,共慶豐收。 特約攝影 趙勇

  這是巴渝兒女對豐收的慶祝,更是對農民的崇高禮讚。透過這個窗口,我們看到了全市“三農”工作的纍纍碩果——

  夏糧“五連增”,夏油“十八連增”,生豬、蔬菜等重要農産品量足價穩;

  農産品加工規上企業總産值達2552.2億元,農産品網絡零售額突破220億元;

  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221元……

重慶:鄉韻更濃郁 鄉土更青春

墊江縣新民鎮恬園山莊,工人在晾曬水稻(無人機照片)。特約攝影 龔長浩

  今年市委農村工作會議強調,要堅決守住“兩條底線”,迭代實施“四千行動”,一體推進鄉村産業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加快構建大城市帶大農村大山區大庫區城鄉融合鄉村振興新格局,紮實推動農業增效益、農村增活力、農民增收入,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重慶篇章提供堅實支撐。

  巴渝兒女以汗水澆灌出的豐收碩果,以智慧孕育出的田園風貌,為推動全市“三農”工作跑出加速度、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貢獻重慶力量奠定堅實基礎。

  農業增效益——

  食品及農産品加工産業快速發展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豐收的底氣在於“手中有糧,心中不慌”。

  一直以來,重慶市始終將保障糧食安全作為“三農”工作的首要任務,堅決扛起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政治責任,千方百計確保糧食的穩産增産。

重慶:鄉韻更濃郁 鄉土更青春

墊江縣長龍鎮長久村,收穫的竹稻被裝上貨車。記者 張春曉 攝/視覺重慶

  剛收完水稻的墊江縣長龍鎮長久村黨支部書記劉本晏來不及休息,趁著晴好天氣,這幾天他便組織村民急著栽種秋馬鈴薯:“田塊整治後,‘大鐵牛’運轉自如,效率提高的同時,一畝地的産量還能增加一二百斤。”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面對今年前期春旱、病蟲害頻發疊發重發、暴雨洪澇災害、高溫乾旱等不利因素影響,我們以“四良”為抓手,加快“巴渝糧倉”建設。實現了夏糧“五連增”、夏油“十八連增”,大面積單産提升2公斤以上,生豬、蔬菜等重要農産品量足價穩。

重慶:鄉韻更濃郁 鄉土更青春

南川區東城街道三秀社區,收割機在稻田轟鳴,村民忙著裝袋,不遠處高鐵呼嘯而過,一幅現代農業豐收美景呈現在眼前。通訊員 胡波 攝

  而在食品及農産品加工産業的牽引帶動下,重慶市農業産業發展跑出了加速度。

  國慶中秋臨近,涪陵榨菜集團內一派繁忙:廠區內,工人忙著將榨菜裝車;車間裏,機器開足馬力生産,工人們低頭忙碌,手上活兒一直沒停過……

重慶:鄉韻更濃郁 鄉土更青春

涪陵榨菜集團白鶴梁榨菜廠,工人在檢查榨菜脫鹽處理情況。記者 張春曉 攝/視覺重慶

  “這裡生産的都是最近賣得很火的脆口榨菜。為滿足節日市場供應,工人實行兩班倒,每天要生産加工100多噸榨菜。”涪陵榨菜集團總經理趙平説,每年春節前後及重大節假日,都是榨菜生産銷售的旺季,與去年相比,今年的數據實現了較大幅度增長。

  為推動農業産業延鏈補鏈強鏈,近年來重慶市深入實施千億級生態特色産業培育行動,並將食品及農産品加工産業發展納入全市現代製造業集群體系,作為3個五千億級支柱産業之一強力推進,推動農業“接二連三”。

  同時,今年1月,重慶市聚焦糧油、肉蛋奶等産業,重點打造8大“爆品”,經過培育,力爭實現單品年銷售收入10億元以上,引領重慶市食品及農産品加工産業快速發展。

重慶:鄉韻更濃郁 鄉土更青春

巫山縣兩坪鄉仙橋村,村民賴明星的脆李園迎來豐收。記者 萬難 攝

  數據顯示,重慶市先後打造10條百億級生態農業産業鏈,創建國家優勢特色産業集群、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分別達到10個、13個,巫山脆李、涪陵榨菜、奉節臍橙等品牌價值穩居全國同品類第一,一批高品質、好口碑的農業“金字招牌”躋身全國第一方陣,推動農産品加工企業上規、上雲、上市,總産值達2552.2億元。

重慶:鄉韻更濃郁 鄉土更青春

合川區隆興鎮玉河村新農人正在收割現場,直播宣傳專用“米粉稻”豐收。特約攝影 鐘志兵/視覺重慶

  農村增活力——

  一大批“村字頭”文體活動輪番舉行

  初秋,漫步在奉節縣鶴峰鄉蓮花社區,整潔的硬化路蜿蜒延伸,路旁一幢幢草黃色的小樓排列有序,屋外環繞著一叢叢色彩繽紛的花草,呈現出一派清新祥和的山村風貌。

  近年來,重慶市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為引領,統籌抓好廁所、垃圾、污水“三個革命”,使農村存在的臟亂差局面得到改善,村莊環境基本實現整潔有序,一批具有“巴渝風、山城韻、鄉愁味”的巴渝和美鄉村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

重慶:鄉韻更濃郁 鄉土更青春

合川區隆興鎮萬畝油橄欖種植基地,村民在表演農具舞臺秀。特約攝影 鐘志兵/視覺重慶

  鄉村建設,既要塑形,也要鑄魂。一年來,一大批“村字頭”文體活動輪番舉行。

  今年4月,大地流彩・北碚區第三屆巴渝和美鄉村籃球比賽(村BA)拉開帷幕,當地靜觀鎮、施家梁鎮、童家溪鎮等15支隊伍參賽。新農人、退伍軍人、村幹部、學生一起為村民奉上了近兩個月的精彩比賽,不僅讓村民在家門口飽了眼福,比賽還帶動當地“土特産”出圈,增加了銷量。

重慶:鄉韻更濃郁 鄉土更青春

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腴地鄉,村民在參與“捉豬逮羊”趣味農事競賽活動。特約攝影 邱洪斌

  9月20日,重慶市第二屆巴渝和美鄉村村歌大賽決賽在萬州區古紅桔産業基地舉行。萬州區恒合土家族鄉八一村的村民帶來了一支充滿了土家風情的村歌——《醉美恒合》。村民們身著精美的土家族服飾,輕歌曼舞,不僅展示了土家族的民俗文化,還展示了恒合的美麗風光。

重慶:鄉韻更濃郁 鄉土更青春

萬州區恒合土家族鄉八一村的村民帶來村歌《醉美恒合》。通訊員 付作僑 攝

  近年來,為豐富農民群眾的精神生活,重慶市鄉村文體活動越來越豐富,從火遍大江南北的“村BA”到“村歌”大賽、從廣場舞大賽到戲曲曲藝大賽,一道道文化“大餐”讓農村群眾的參與感、獲得感、幸福感更強。

重慶:鄉韻更濃郁 鄉土更青春

城口縣修齊鎮東河村,第三屆和美鄉村籃球聯賽首場比賽現場。記者 尹詩語 攝

  與此同時,重慶市聚焦聚力“促善治”,推動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的鄉村基礎不斷夯實。深化新時代“楓橋經驗”重慶新實踐,創新推行“三事分流”、院落微治理等治理方式,創建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社115個,農村治安穩定向好。

重慶:鄉韻更濃郁 鄉土更青春

江津區支坪鎮真武場社區龍門山居農村聚居點。記者 齊嵐森 攝

  同時,常態化開展“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等活動,實施“春風滿巴渝”社會風氣提升行動,農村人情攀比、大操大辦等陳規陋習得到有效整治,巴渝鄉村的民風更淳、風氣更正,讓巴渝和美鄉村既有顏值更添氣質。

  農民增收入——

  今年上半年,重慶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於全國平均0.3個百分點

  增加農民收入是“三農”工作的中心任務。農業生産成本高、收益低、風險大,是農民增收的瓶頸,如何破題?

  改革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法寶。去年重慶市通過實施強村富民綜合改革等措施,努力讓農民的腰包鼓起來。

重慶:鄉韻更濃郁 鄉土更青春

北碚區靜觀鎮素心村,藍天白雲與湖畔碧波交相輝映,呈現出一幅嶄新的巴渝和美鄉村新畫卷。特約攝影 秦廷富

  家住北碚區北溫泉街道人民村的張永成沒想到,他沒花一分錢,自己的老房子就改造成了民宿,而且自己也住進了民宿——2023年,他將自家100多平方米的閒置農房租給火鍋店負責人李國鋮,打造集“花園火鍋+鄉村民宿”于一體的新業態。張永成將獲得8年共10多萬元的租金,還在新房裏擁有一間30多平方米的單間。

  與張永成不同,今年3月,家住巫溪縣文峰鎮長興村的村民姚中慶在村幹部的推薦下,與當地一家布鞋企業簽訂合同,成為了一名帶貨主播,一個月能有4000多元。

重慶:鄉韻更濃郁 鄉土更青春

黔江區黑溪鎮勝地社區睿智種養殖合作社水果基地,村民通過網絡直播銷售紅心獼猴桃。特約攝影 楊敏

  為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重慶市打出了一套組合拳。

  ——財産賬。首先是大力推進小縣大城、強鎮帶村、強村富民貫通聯動改革,深入推進強村富民綜合改革、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等,探索資源發包、物業出租、居間服務、資産參股等多樣化途徑,增加農民收入。

  ——産業賬。其次是持續壯大鄉村富民産業,大力發展家庭農場、家庭作坊、民宿經濟等家庭經營增收項目。其中特色産業已覆蓋90%以上農村居民。

  ——就業賬。最後是不斷加大就業創業培訓力度,多措並舉幫助農民工返鄉就業、就近就業。同時,加大以工代賑支持力度,新打造一批市級特色勞務品牌,為農民工提供更多就近就業機會,確保農民工就業規模保持穩定。

  今年上半年重慶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1845元,同比增長6.2%,增速高於全國平均0.3個百分點,居全國第5位,城鄉收入比持續縮小,由上年同期的2.41:1下降為2.37:1。

  號角已全面吹響,巴渝大地的鄉村振興建設正迸發著勃勃生機,一幅幅農業增效益、農村增活力、農民增收入的振興畫卷正鋪展開來。(記者 趙偉平)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聯繫方式   電話/傳真:023-68386677   投稿郵箱:cq@cr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