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藝動巴山蜀水 共繪時代新篇 川渝將共同舉辦第十四屆中國藝術節
三峽之巔
重慶原創歌劇《塵埃落定》
重慶廣場舞參評作品《渝快起舞》
舞劇《杜甫》 攝/郭童川
兩江潮涌,草木葳蕤。弦歌不輟,芳華待灼。
9月23日,第十四屆中國藝術節新聞發佈會在北京舉行。作為我國規格最高、最具影響力的國家級綜合性文化藝術盛會,第十四屆中國藝術節將於10月15日至11月5日在川渝兩地舉辦,以“藝術的盛會、人民的節日”為宗旨,以“創新、開放、精品、共享、融合”的姿態,助推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建設,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貢獻力量。
藝動巴山蜀水,共繪時代新篇。擔負文化使命,彰顯時代風貌,踐行為民宗旨,激發創新活力,助力協同發展……重慶已備好舞臺,迎接這一場文化盛會。
川渝同辦 打造高水準展示平臺
文脈貫通,斯文在茲。
一個民族的復興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本屆中國藝術節由文化和旅遊部、重慶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將著力推出一大批精品力作和優秀人才,做強做大中國藝術節品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運用豐富的藝術形式和手段,描繪藝術之花盛開的多彩畫卷,謳歌人民意氣風發的時代精神,不斷推出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充分展現黨的十八大以來文藝工作的新作為、新氣象、新高度;著眼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文化服務和文化産品供給能力,推動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吸引更多群眾走進劇場、走進美術館、走進藝術節現場,參與線上藝術活動,把最好的精神食糧奉獻給人民。
整個藝術節將亮相100余臺優秀舞臺藝術作品、174個群眾文化作品,展出全國優秀的美術、書法篆刻、攝影作品約1000件。
本屆中國藝術節的開幕式將在四川舉辦,以1台優質劇目形式呈現,集中展現舞臺藝術發展的最新成果;閉幕式將在重慶舉辦,以1台綜合性頒獎晚會形式呈現,並將揭曉第十八屆文華獎評獎結果,展示文華獎獲獎作品精粹,舉行中國藝術節節旗交接儀式。
川渝共同辦節,旨在強化國家重要戰略腹地文化中心功能,展現成渝地區歷史同脈、文化同源和深厚巴蜀文化藝術底蘊,展示川渝協同發展重要成果,助力兩地優勢互補、合作共贏、強強聯合,推動川渝文化和旅遊一體化向縱深發展。
據介紹,近年來,重慶文旅一直把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建設作為總牽引,創新構建“1核、3帶、9線”形態體系,推動走廊建設實現“規劃圖到實景圖”的跨越發展。
其中,通過規劃、政策等協同,促進川渝文旅“同城待遇”。比如,川渝聯合頒布實施《川劇保護傳承條例》,攜手保護弘揚川劇藝術;兩地文藝院團每年互動演出110余場,川劇《江姐》、舞劇《杜甫》多次在兩地巡演並深受群眾喜愛;以“成渝地·巴蜀情”為統領,聯合開展巴蜀合唱節等各類活動近200場,參與的兩地市民累計5800萬人次。
聯合推出“寬洪大量”“點石成金”等品牌組合,推廣世界遺産、石窟藝術等十大主題遊産品,開行巴蜀文化旅遊走廊主題列車800余趟,去年超過1億人次實現川渝同遊、川渝互遊,成渝雙城遊已成為海內外遊客的熱門選擇。
備好舞臺 彰顯新時代的風采
長袖如雲,鼓樂和鳴。
本屆藝術節是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深化川渝文化協同的重要平臺。
重慶高度重視籌備工作,堅持“一盤棋”思維,高標準、高品質推進各項任務,由市政府主要領導擔任組委會執行主席,並成立以市委、市政府分管領導為主任的執委會,下設12個工作部門包含51家成員單位,涵蓋大型活動、群眾文化、美術展覽、後勤保障、安全應急等多個方面,形成高效協同、分工明確的工作機制。
其中,重慶主要承辦十四藝節閉幕式,全國優秀美術、書法篆刻、攝影作品展覽開幕式,優秀群眾文藝作品惠民展演暨第二十屆群星獎頒獎活動等重要活動。
目前,文華獎、群星獎評獎演齣劇場檔期已確定,演出場館已基本完成復檢工作,各項聯動活動均在緊鑼密鼓地籌備當中。在服務保障方面,志願者招募與培訓、票務運營、財務審計、安全應急保障等工作均按節點推進,確保各項活動既隆重熱烈又務實高效。
下一步,重慶還將加強川渝協同和部市對接,優化宣傳推廣、氛圍營造和文旅消費聯動,確保藝術節各項活動安全、有序、精彩開展,展現重慶熱情好客的城市形象和巴蜀文化的獨特魅力。
“本屆中國藝術節在重慶的活動將有四大亮點。”重慶市文化和旅遊發展委員會相關負責人介紹。
內容豐富多元。重慶開展9項主體活動、7項聯動活動和3項線上活動,預計將有超過50場劇(節)目、86個群眾文化作品、880件展覽作品在渝演出展覽。除閉幕式、文華獎、群星獎等核心活動外,還策劃了“藝起來,更精彩”城市花車巡遊、解放碑週末音樂會、江畔音樂會、無人機燈光秀、“點亮生活”青年藝術周等特色活動,必將讓大家感受到藝術浸潤山城的獨特魅力。
惠民性強。重慶高度重視藝術普及與惠民,按照文化和旅遊部統一安排實施藝術惠民政策,實施免費公眾導覽服務,開展群星獎惠民巡演、戲曲進校園等項目,策劃優秀作品進社區、校園和鄉村,推動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讓市民在家門口享受藝術盛宴。
突出本土文化元素的創新表達。重慶圍繞“雄奇山水 新韻重慶”城市形象,融合巴渝特色資源,推出“渝味360碗”美食體驗、溫泉文旅套餐、洪崖洞—磁器口—下浩裏文旅消費場景聯動等活動,設置藝術市集、文創展銷區等拓展消費鏈條,推出“跟著演出去旅行”“美術館之夜”等精品線路,構建“藝術引流、消費跟進、體驗留客”的文旅生態,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
彰顯川渝文化協同特色。重慶將聯合四川推出成渝國際戲劇雙城記、川渝非遺曲藝展演大會等,聯手推介100個文旅消費新場景,共同打造“品質打卡地”,推動文旅深度融合,集中展示了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共建成果。
勇攀高峰 讓藝術盛會彰顯文化偉力
四方輻輳,八面來風。
作為東道主的重慶,歷來文風熾盛、藝術燦爛。
據介紹,在本屆中國藝術節上,重慶原創歌劇《塵埃落定》、舞劇《杜甫》《天下大足》、芭蕾舞《驚鴻》,川渝合作話劇《誰在敲門》,將在家鄉人民面前角逐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文華獎”。
其中,原創歌劇《塵埃落定》改編自作家阿來的“茅盾文學獎”同名小説,以獨特敘事視角、豐厚藏族文化底蘊、現實主義色彩以及靈動詩意的音樂語言廣獲讚譽。其雖講述的是特定歷史時期藏族土司家族的興衰,但其核心主題卻跨越民族與時空,與當今觀眾産生深切共鳴。
該劇引導觀眾思考權力與人性、個體與時代的關係。發揮了文藝作品凝聚人心、成風化俗的重要作用。
舞劇《杜甫》刻畫了杜甫“視國家為生命、以民生為己任”的詩人形象,展現了他的民族大義和文人筋骨,詮釋了他的卓越詩作産生的社會文化根源,讓人們看到杜甫身上那種為理想而追尋不息、為百姓而大聲疾呼、為人格而絕不屈尊的崇高精神。
該劇通過打破傳統舞劇重在敘事的表現方式,運用多種藝術手段將詩歌和舞蹈相結合,凝練了杜詩“沉鬱頓挫”的風格,以舞蹈語匯詮釋杜甫的精神世界,通過舞臺呈現意象化地展示出杜甫所處的時代背景,用歷史的題材呼籲並引發人們對現實的關注,打造出了一部集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為一體的精品舞劇。
舞劇《天下大足》,取材于大足石刻群豐富的經典造像作品,並將其化作展現大足百姓嚮往“人間小滿”美好生活的意象。如,寶頂山大佛灣第15號“父母恩重經變相”石刻組像、寶頂山圓覺洞外的第30號“牧牛圖”、寶頂山第20號地獄變相龕“養雞女”等。
該劇講述的是南宋時期流民少年小福因躲避戰亂而逃至大足境內,幸而被生活在山崖下的工匠們所救。然而,山河動蕩,雨夜的一場災難降臨在家園。那些最平凡的工匠們胸懷孝悌忠勇,用生命守護了石刻群,永眠在崖壁腳下。其生時渺如滄海一粟,去後也未曾在史書裏激起一絲漣漪,為了他們,以及無數個未曾署名的工匠,小福決定,以山為冊、化刃為筆,刻石留名,令其萬世不朽。
芭蕾舞《驚鴻》以“驚鴻一瞥”為審美意象,通過一對候鳥的嬉戲、翱翔與休憩等場景,生動描繪出重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下的城市新貌,傳遞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願景。
該作品以連續騰跳、急速揮鞭轉等精湛技術,精準模擬候鳥翱翔、嬉戲與棲息的靈動神韻,在嚴謹的芭蕾規範中注入自然生趣。舞者在完成一系列高難度技術動作的同時,又展現出鳥類飛翔時的自由與輕盈。這種“規範與自由”“緊繃與鬆弛”之間的矛盾衝突,構成了作品獨特的藝術魅力,使其在眾多比賽中脫穎而出。
話劇《誰在敲門》,根據四川作家羅偉章的同名小説改編,以川東大地為畫卷,用一扇門串起三代農民子女的命運沉浮,通過舞臺藝術的形式,展現社會變革中城鄉風貌的煥然一新與個體命運的波瀾壯闊,在方言俚語的煙火氣中為觀眾鋪展出一部當代中國鄉土社會的精神史詩。
該劇紮根現實土壤,用小切口撬動大時代,以“生活流”為筆,用“小人物”的日常切片勾勒中國鄉村的精神圖譜;通過“群像式”的角色處理折射生活的主角是每一個平凡人,緊扣“人民才是主角”這一時代脈搏。
這些文藝精品只是重慶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打造“渝字號”精品力作的縮影。
“十四五”時期,重慶致力於創精品、闖市場,藝術創演品質“雙提升”。始終堅持以創作為核心任務、以演出為中心環節,努力推動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效統一”“渝字號”精品力作實現舞臺藝術主要門類國家級獎項榮譽全覆蓋,包括川劇《江姐》獲文華大獎,舞劇《絕對考驗》獲荷花獎,歌劇《塵埃落定》獲圓夢獎,魔術《天女散花》獲金菊獎,四川揚琴《血寫春秋》獲牡丹獎。優質演出供給豐富多彩,9家市級文藝院團年度演出超2000場;舞劇《杜甫》全國巡演突破200場;陸續推出《極限快樂SHOW》《重慶1949》《醉人的川劇》《江畔音樂會》等文旅演藝品牌,累計演出超3000場。
致力於立高原、攀高峰,美術展覽創作“齊出彩”。第十四屆全國美展藝術設計展等10余個全國性美術展覽在渝成功舉辦,這些展覽先後入選全國美術館優秀展覽項目、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等。創作方面,重慶近200件作品先後入選全國畫院美術作品展、“十三藝節”優秀作品展覽、第十四屆全國美展等國家級重要展覽,工業設計作品《“巡天”登月服系統組件設計》獲第四屆“中國美術獎”金獎。
“以更高的標準、精湛的表演、暖心的服務,迎接全國各地的藝術家和觀眾,我們已備好舞臺,一起共繪‘藝動巴山蜀水’的壯麗畫卷。”重慶市文化和旅遊發展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説。
詹米璐 圖片除署名外由重慶市文化和旅遊發展委員會提供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