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民營經濟駛入“智慧快車道”
2025-09-25 09:36:37來源:重慶日報編輯:周利宏責編:周利宏

  原標題:重慶民營經濟駛入“智慧快車道” 從事汽車製造業的百強民企數量從去年19家增至今年27家

重慶民營經濟駛入“智慧快車道”

重慶團結村站,準備出口的“重慶造”整車停放在火車車廂旁。(資料圖片)記者 張錦輝 攝/視覺重慶

  日前發佈的2025年重慶民營企業百強榜單,揭示了一組令人振奮的數據:從事汽車製造業的民營企業數量從去年的19家躍升至27家,營業收入和凈利潤總額分別佔製造業民企百強的35.75%和37.32%。

  從19家到27家,這一躍升不僅僅是數字上的增長,更是重慶民營經濟抓住智慧網聯新能源汽車這一風口,實現規模擴張、創新跨越、國際化提速的一個縮影,意味著重慶民營經濟加速佈局AI賽道,積極參與智慧網聯新能源汽車之都建設,駛入了“智慧快車道”。

  規模擴張

  數量躍升,地位“舉足輕重”

  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重慶汽車産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6.7%,對全市規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66.7%。具體來看,2024年重慶新能源汽車産量達到95.32萬輛,同比增長90.5%,遠超全國平均水準。與此同時,“重慶造”新能源汽車正從低端向高端邁進,20萬元以上的主流車型佔比大幅提升至48.3%,單車價值達到23.6萬元。

  記者注意到,在這場轉型升級中,民營企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公開資料顯示,目前,重慶已構建了從整車到零部件、從傳統製造到智慧製造的全産業鏈生態體系,其中不乏製造業民企的身影。有業內人士透露,重慶智慧網聯新能源汽車産業生態中,民間資本的佔比更高。另一方面,以智慧網聯新能源汽車為核心的現代製造業體系,也為重慶民營企業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創新驅動

  高投入賦能“質的飛躍”

  創新驅動是重慶民營企業邁向高品質發展的核心密碼。據統計,製造業民營企業百強的研發投入總額已突破200億元大關。

  得益於這一堅實基礎,重慶民企在智慧網聯新能源汽車方面的技術成果層出不窮。以位列2025年重慶民企百強榜單首位的賽力斯為例,其自主打造的“魔方技術平臺”是全球首個全棧式多動力相容平臺,其與華為聯合開發的第三代智慧駕駛系統,更是實現了“端到端”全場景貫通,開創了傳統汽車企業與科技企業深度融合的新範式。

  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方面,重慶民企也取得了多項重要突破。例如,重慶覽山汽車電子有限公司成功研發出車規級MCU晶片,通過最高安全等級流程認證並進入量産;重慶金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三明治”複合集流體材料,有效解決了新能源汽車鋰電池起火爆炸的行業難題……

  與此同時,數字化轉型正推動重慶民企邁上高品質發展的“快車道”。2025年重慶民企百強中,超九成已實施或計劃著手實施數字化轉型工作,汽車製造業相關民企更是其中的“主力軍”。

  出口突破

  國際化佈局下的“揚帆出海”

  在智慧網聯新能源汽車産業集群的驅動下,重慶民營經濟不僅在規模和創新能力上取得長足進步,更在國際市場上實現了顯著的突破。

  榜單顯示,重慶民營汽車企業正加速佈局海外市場。例如,以問界汽車為代表的“重慶造”汽車,出口單價從5000美元躍升至4萬美元,市場也從傳統的亞非拉市場成功拓展至德國、法國等歐洲高端市場,實現了從低端向高端的跨越。

  同時,從簡單的産品出海向産業出海的轉型正在加速推進。例如,賽力斯已在歐洲、中東、美洲和非洲的多個國家展開佈局,加速海外銷售網絡佈局與本地化生産能力建設。有分析人士指出,這意味著重慶民企正在通過更深層次的資本運作,加速融入全球産業鏈。

  按照規劃,到2027年,重慶將建成萬億級智慧網聯新能源汽車産業集群。市工商聯相關負責人表示,重慶民營經濟將繼續以智慧網聯新能源汽車産業集群為引領,在創新驅動和出海拓展雙輪驅動下,向著更高品質、更高水準的目標邁進。(記者 吳剛)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聯繫方式   電話/傳真:023-68386677   投稿郵箱:cq@cr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