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文化中國行|重慶非遺進景區,成為眾多遊客打卡熱點
近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協會公佈了2025年“非遺進景區”五好案例名單,重慶市推薦的重慶榮昌夏布小鎮與重慶市彭水蚩尤九黎城兩大案例雙雙入選。
9月26日,重慶市文化和旅遊發展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表示,這兩大案例都有著“好看、好吃、好聽、好玩、好用”的“五好”特點,是重慶非遺積極融入現代生活的一個縮影。
非遺旅遊融合
讓榮昌夏布小鎮破繭成蝶
位於榮昌城區瀨溪河與榮峰河交匯處的夏布小鎮,有著佔地約3.33萬平方米的明清倣古建築群,現已成為集展示、旅遊、觀光、體驗于一體的綜合性非遺特色景區。
榮昌夏布小鎮裏遊人如織。受訪單位供圖
榮昌區文化和旅遊發展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説,夏布小鎮成功的關鍵,在於堅持走“非遺+”融合之路,實現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完美蛻變。
小鎮的活力,首先源於場景再造。
走進小鎮夏布博物館裏,遊客能清晰地看到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榮昌夏布織造技藝”帶來的細膩布匹,聆聽傳承人講述苧麻如何經過打麻、挽麻團、穿筘等複雜工序變成輕盈如翼的夏布。在榮昌折扇傳承體驗館,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榮昌折扇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正細心地將薄如蟬翼的夏布裱糊上扇骨,一把把精美的折扇在手中成型,吸引遊客駐足體驗。
這些主題場館構成的不僅是文化長廊,更是可觸可感的活態傳承空間。傍晚時分,景區依託明清倣古建築打造的國潮燈飾亮起,將夏布、折扇、海棠等榮昌特色文化元素投射在粉墻黛瓦之上,與“風雨廊橋”“藝夢廊橋”及瀨溪河、榮峰河的粼粼波光交相輝映,成為遊客鏡頭中好看的畫面。
而好吃與好用則構成了小鎮最直接的消費吸引力。
尤其是在今年五一期間,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榮昌鹵鵝製作技藝”産品成為遊客追捧的焦點。
“鵝市”美食街區裏,鹵制好的鵝只只色澤紅亮,香氣四溢,攤位前排隊的長龍成為一道風景。遊客們手捧熱氣騰騰的鹵鵝,一邊品嘗著皮糯肉香的滋味,一邊穿梭于熱鬧的集市中。這“一隻鵝帶火一座城”的傳奇,不僅讓鹵鵝攤位日銷售額驚人,更帶動了相鄰的鋪蓋面、黃涼粉、羊肉湯等40余家非遺美食檔口人氣爆棚。
同時,在倪牛角工作室,角雕工藝品玲瓏剔透;在萬扇堂,夏布書畫扇面意境悠遠;在加合夏布店內,現代設計的夏布服飾與文創産品琳琅滿目。這些看得見、摸得著、帶得走的非遺産品,正是非遺帶動消費、創造實際價值的生動體現。
更重要的是,小鎮通過常態化活動與網絡傳播,讓非遺好聽又好玩。
週末的研學課堂上,孩子們在非遺傳承人老師指導下,體驗著陶器拉坯的樂趣;而在“非遺+”網絡直播基地,主播正熱情地向螢幕前的網友展示榮昌陶器的燒制技藝。
從榮昌夏布時裝大秀到榮昌羊肉湯節,百餘場活動持續點燃小鎮熱情。
截至2025年6月底,全網超600億次的曝光,將小鎮的活力傳遞到四面八方,累計接待遊客超50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突破21億元的數據,則是夏布小鎮破繭成蝶有力的證明。
城載非遺
舞動渝東南民族風情
與榮昌夏布小鎮不同,彭水蚩尤九黎城的魅力在於對民族文化的深度挖掘與整體呈現。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文化和旅遊發展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説,作為世界最大的苗族傳統建築群之一,九黎城本身就是一個宏大的非遺載體。
好看是九黎城的天然優勢。當遊客穿過氣勢恢宏的九道門,仰望巍峨的九黎宮時,已為之震撼。正是非遺進景區讓建築活了起來:在苗戲樓前,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高臺獅舞”的表演者們在數米高的疊凳上閃轉騰挪,引得觀眾陣陣喝彩;廣場上,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普子鐵炮火龍”在夜間舞動,火花絢爛;實景舞臺劇《苗祖·蚩尤》以山水為幕,演繹著苗族的古老傳説。
彭水蚩尤九黎城正進行非遺表演。受訪單位供圖
每年農曆四月初八的蚩尤祭祀大典、烏江苗族踩花山節期間,盛裝的苗族同胞匯聚於此,正是民俗文化活態傳承的直觀展現。
好聽與好吃則進一步豐富了遊客的感官體驗。
九黎城致力於打造苗族民歌城,引入了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苗族民歌”傳統音樂類非遺。漫步城中,時常能聽到蘆笙悠揚,或是在某個轉角,傳來苗族姑娘清亮動人的對歌聲,讓人沉浸于好聽的苗韻之中。
在非遺美食一條街,好吃的誘惑無處不在:晶瑩剔透的雞豆花、香氣撲鼻的鬱山三香、綿軟化渣的搟酥餅,無不挑動著味蕾。而在歡樂茶館體驗苗家三道茶,或是參與一場苗家長桌宴,聽著敬酒歌,品嘗滿桌佳肴,更是一次民族風情的沉浸式體驗。
而好玩與好用則體現了九黎城推動非遺創新性發展的意識。
景區創新推出的非遺研學旅遊路線大受歡迎。遊客可以在非遺傳承人的指導下,親手體驗彭水苗繡的配色與針法,感受蠟染過程中蠟刀勾勒、藍靛浸染的神奇,或是在銀匠的小錘敲擊聲中,了解一件苗族銀飾的誕生。
這些親手玩起來的過程,讓文化傳承更加生動。同時,景區加大了對苗繡、蠟染、苗銀等文創産品的開發力度,遊客不僅能看、能玩,還能將設計精美、實用性強的手工苗繡包、蠟染圍巾、小件銀飾等好用之物帶回家,真正體現見人見物見生活的保護傳承理念。
非遺+旅遊
描繪巴渝文旅新畫卷
榮昌夏布小鎮與彭水蚩尤九黎城的成功並非孤例,它們是重慶系統性推動“非遺+旅遊”深度融合的體現與代表。放眼全市,重慶正通過多樣化的路徑,將豐富的非遺資源轉化為文旅發展的強勁動能,成效明顯。
重慶市文化和旅遊發展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説,重慶的做法,在於以融合創新為導向,讓非遺在當代社會中煥發新的光彩。
一方面,注重場景化融合,如同夏布小鎮打造的主題場館長廊和九黎城依託的特色建築群,為非遺提供了沉浸式的展示與體驗空間,使“好看”更具文化深度。
另一方面,強調活動化運營,無論是榮昌常態化的“非遺+”文體旅商活動,還是彭水持續舉辦的大型節慶展演,都有效集聚了人氣,保持了景區的活力,讓好玩、好聽落到實處。
再者,推動産業化延伸,鼓勵非遺文創産品開發和非遺美食街區建設,如同鹵鵝帶動全域消費、苗繡銀飾轉化為特色商品,直接創造了經濟價值,實現了好吃、好用與經濟效益的雙贏。
這些做法的效果,直接體現在旅遊市場的熱烈反響與實實在在的經濟數據上。
在榮昌,夏布小鎮在2025年五一期間創下接待遊客增長743.05%、旅遊收入增長978.65%的奇跡,並帶動區域客流量井噴。在彭水,蚩尤九黎城年接待遊客超20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突破億元。
沙坪壩區磁器口古鎮裏上演非遺表演。受訪單位供圖
這種由非遺引爆的增長效應在全市多點開花:沙坪壩區磁器口古鎮憑藉陳麻花等非遺項目年銷售額超10億元,2025年春節期間接待遊客近129萬人次;銅梁區依託國家級非遺項目銅梁舞龍打造品牌活動,2025年五一期間安居古城遊客同比增長72.6%;北碚區靜觀鎮將市級非遺項目插花技藝帶動産業發展,年銷蠟梅鮮切花200萬束,産值過億;豐都縣通過科技賦能國家級非遺項目“豐都廟會”,2025年廟會期間創下旅遊綜合收入23.55億元的亮眼成績。
截至目前,重慶市已擁有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53項、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707項,這些深厚的文化家底,正通過“非遺+旅遊”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持續釋放其內在的生命力與時代價值。
從個案的成功到區域的聯動,重慶的實踐表明,當非遺深度融入旅遊肌理,不僅能有效促進文化保護傳承,更能為地方經濟發展注入持續動力,繪就一幅文化與旅遊共榮共生的巴渝新畫卷。(記者 李晟)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