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超”如何讓賽事流量變經濟增量
2025-10-13 09:36:28來源:重慶日報編輯:周利宏責編:周利宏

  剛過去的國慶中秋長假,10場“渝超”賽事點燃山城重慶。其中,渝東南武陵山區賽區的“彭水蚩尤戰神隊VS黔江白堊紀恐龍隊”等文體旅活動,吸引30.57萬人參與。

  “跟著‘渝超’遊重慶”激發了重慶文旅消費市場,8天假期,全市共接待國內遊客2701.59萬人次,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4.2%;實現國內遊客花費196.14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11.4%。

  “渝超”如何讓賽事流量變經濟增量?連日來,記者對此做了調查。

  情緒價值拉滿

  建構國內最大規模城市足球聯賽體系

  “渝超”,從揭幕戰開始就帶著“超級、超凡、超群、超越”的氣質——41支代表隊、178場比賽、8個月賽程、5大賽區,建構了國內最大規模的城市足球聯賽體系。

  從業餘足球超級聯賽到城市足球超級聯賽,它有著70年的深厚歷史底蘊。空壓廠、十八冶等業餘球隊曾在全國轟動一時,屢創佳績,至今被老球迷津津樂道。

  從“分區賽+總決賽”的雙階段創新賽制設計,它讓每個區縣都有自己的主場,最大程度地滿足了重慶各區縣球迷的情緒價值。

  九龍坡隊對戰渝中隊時,當身披“熊貓球衣”的前鋒帶球過人,看臺上立馬就炸開鍋。“鑫源熊貓衝啊”“渝中半島雄起”……兩邊球迷助威聲震耳欲聾。

  隨後出場的榮昌鹵鵝隊、綦江米粉足球隊、城口老臘肉隊、沙坪壩陳昌銀隊(麻花品牌)、石柱紅隊(辣椒品牌)、潼南檸檬隊、秀山毛尖隊……猶如一場場“舌尖上”的對決,把看臺上的球迷看得直喊餓。

  那些看似“玩梗”的隊名,反映了“渝超”旨在與各區縣特色風物、歷史文化、風景名勝、科技産業等“體育+文旅+百業”的深度融合。

  比如,大足石刻隊、南川金佛山足球隊、萬盛黑山谷隊、開州漢豐湖隊、巫溪紅池壩隊、巫山紅葉隊……球隊出場,就是一幅重慶旅遊地圖。

  銅梁火龍隊更有意思,一旦破門進球就噴火,嚇得外地球迷一哆嗦。本地人趕緊解釋:“莫怕,我們這是非遺展示!”外地球迷豎起大拇指:“你們是真會整活兒!”

  對於重慶來説,“渝超”不只是一項體育賽事,更是“體育+文旅”“體育+消費”“體育+城市形象展示”的大舞臺。

  “跟著賽事去旅行”

  關鍵是避免賽事同質化

  “一日比賽,多日停留”“參加一場賽,玩遍一座城”等新消費模式影響下,體旅經濟已成為全國各地爭相逐鹿的新藍海。

  尤其是率先火起來的貴州榕江“村超”,不僅吸引全縣群眾參與,吸引全國各地遊客、球迷體驗“吃榕江菜、看‘村超’比賽、住苗侗村寨”,法國、阿根廷、美國、巴西等50多個國家的球隊也到當地交流。不僅活躍了農民的文化生活,更直接拉動了當地經濟。

  文化和旅遊部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國慶文旅消費月期間(9月下旬到10月下旬),全國將舉辦各類文體旅融合活動超2.9萬場,其中“觀賽+旅遊”“參賽+旅遊”類項目佔比達43%,較去年同期提升12個百分點。

  “跟著賽事去旅行”成為一種新的休閒方式,但隨著大量賽事IP在全國遍地開花,一些比賽也因過於同質化,而淪為“自娛自樂”。

  “搶佔體旅經濟新賽道,關鍵在於利用好體育賽事的聚合、裂變和輻射效應。如果體育‘主引擎’動力不足,拉動、輻射文旅産業也就無從談起。”中國旅遊研究院長江旅遊研究基地首席專家、重慶文旅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羅茲柏表示,要真正實現“跟著賽事去旅行”,首先要打造賽事品牌,縱觀國內外成功案例不難發現,賽事本身必須足夠出圈,具有足夠的影響力、吸引力。與此同時,要以遊客、用戶為中心,只有真正滿足消費者對於賽事精彩程度和服務品質的雙重需求,體育旅遊才有可能持續吸引遊客。

  “當前,國內體育旅遊發展很火,但必須清楚認識到,這不是‘一錘子買賣’,不能是短期行為。”羅茲柏認為,要有足夠的耐心和信心,聚焦長遠發展,提升服務品質,打造賽事旅遊品牌,形成可持續發展模式,進而釋放出體旅經濟的“乘數效應”。

  “流量”變“增量”

  賽事與文旅需深度融合

  “當前,體育賽事的拉動效應正在持續擴大,成為區域經濟增長的新動力。”西南大學體育學院院長黃曉靈表示,將賽事流量轉化為經濟增量,賽事主題上要打造專屬標簽,時間上要激活淡季流量,空間上要串聯城市地標,産品上要延長消費鏈條。

  首先,要以賽事IP為核心,打造文旅專屬標簽。選擇與地方資源匹配的賽事主題,通過差異化定位形成記憶點,並圍繞賽事設計配套文旅體驗。除了大型國際賽事外,各地舉辦的體育賽事要因地制宜,依託城市特點和文化傳統做出特色。

  如,因溫網而著名的英國溫布爾登小鎮,為全球網球愛好者建起網球博物館、開設網球學院,使全世界遊客在觀賞頂尖賽事的同時,也能體驗一段網球文化之旅。

  其次,要時間融合,利用賽事的時間節點,以“賽事+節慶”“賽事+季節”組合拳,打破時間局限,填補文旅淡季空白,激活淡季流量。

  再次,要空間融合,將賽道、場館與文旅地標深度融合,串聯城市地標,讓賽事成為城市形象的動態廣告,打造沉浸式賽事場景。

  最後,要産品融合,整合吃住行遊購娛資源,推出“賽事門票+文旅套餐”,通過權益疊加延長消費鏈條。

  “蘇超”為文體旅融合發展提供了範本。前不久發佈的江蘇省2025年上半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報告顯示,“蘇超”前六輪比賽線下監測的該省旅遊、出行、餐飲、住宿、體育五個場景合計實現服務營收379.6億元,同比增長42.7%。

  體育賽事與文旅行業正在完成從“簡單相加”到“深度相融”的轉型升級,並積極帶動了産業鏈經濟增長。

  “做強體旅經濟,還要進行行銷融合,利用全媒體,設計輕量化、趣味化的互動任務,鼓勵消費者二次創作與傳播,放大賽事聲量。”羅茲柏認為,還要加強文化融合,將文化符號嵌入賽事細節,強化情感聯結,讓“文化可感知、故事可帶走”。

  “‘體育+文旅’的本質,是通過資源整合與模式創新,讓賽事流量變為經濟增量。各地應加強規劃,避免同質化,提升‘體育+旅遊’活動的知名度、吸引力,才能在這場融合浪潮中搶佔先機,形成城市高品質發展的新動力。”羅茲柏説。(記者 韓毅)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聯繫方式   電話/傳真:023-68386677   投稿郵箱:cq@cr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