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AI+企業碼上服務”迭代上線運行
2025-10-16 09:33:38來源:重慶日報編輯:周利宏責編:周利宏

  過去,企業可能要記住好幾個網址、下載好幾個App;現在只需掃一個二維碼,所有訴求和問題,都進入統一流程、遵循統一標準,真正實現“一個口子進、一個口子出”。

  10月15日,在重慶市“AI+企業碼上服務”綜合場景應用迭代上線運行新聞通氣會上,記者了解到,重慶持續深化企業服務改革,推動人工智能與數字重慶雙向賦能,將“企業碼上服務”迭代升級為“AI+企業碼上服務”綜合場景應用。該應用於9月上線試運行,現迭代上線運行,已覆蓋全市131萬餘家企業,受理企業問題訴求406件,平均辦理時長3個工作日,辦結率99%,企業滿意度99.84%。

  從1個月到3個工作日,“一碼通辦”提升企業辦事效率

  位於涪陵區的重慶浩瓏機械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高精度通用機械零配件設計與製造的高新技術企業。今年,公司面臨著傳統製造業産能擴大和戰略性新興産業研發的雙重壓力,急需對原有的2000平方米廠房進行改建擴産。

  “如果是以前,逐一諮詢、提交資料、補齊缺項,估計需要20天以上。”公司負責人説,通過“AI+企業碼上服務”提交訴求後,服務專員半小時內響應,1天內完成區規資局、住房城鄉建委等部門對接、諮詢,當天就完成全部規劃材料的準備和線上提交,4天內完成規劃許可與消防審查資料提交,辦理效率大幅提高。

  跨部門協同和服務集成是檢驗營商環境的試金石。市經濟信息委有關負責人介紹,“AI+企業碼上服務”綜合場景應用從數字賦能入手,歸集全市涉企政策1萬餘條、政策解讀數據7000余條、資金支持類數據1000余條、要素保障類數據5000余條、創新發展類數據5000余條、服務保障類數據3000余條,暢通數據匯聚、供給、利用堵點,提高數據共享賦能能力。

  同時,以企業需求為導向,凝聚市級部門、區縣、鎮街及園區等多級部門和單位形成助企服務合力,將原本分散的服務內容整合為全服務流程,並依託智慧體實現企業訴求智慧填寫、分撥流轉,讓企業享受“一碼通查”“一碼通辦”,平均辦結時限從1個月縮短至3個工作日。

  22萬個精細化標簽,為企業貼心定制“政策套餐”

  “我們想了解項目申報的相關情況,登錄‘AI+企業碼上服務’後,通過語音交互輸入問題,應用立刻推薦了一些和企業緊密相關的優惠政策,智慧便捷。”一名企業負責人説。

  據介紹,“AI+企業碼上服務”綜合場景應用具備多模態感知、語音識別、文字解析、機器學習、大模型分析等多項關鍵技術能力,開創了“主動服務為主、訴求響應為輔”新模式。

  智慧化的互動體驗是一大亮點。“AI+企業碼上服務”綜合場景應用依託大語言模型與多模態交互技術,通過智慧多輪對話主動識別、動態補充企業訴求細節,省去企業自主分類上報的繁瑣環節,實現“無感化”訴求填報與一鍵提交。同時,建立分級分類受理機制,通過企業訴求內容自動判斷訴求類型,針對高頻出現的42類企業問題,智慧體可自動完成識別與分辦處理,在1分鐘內將工單推送給辦理事件關聯度最高的主管部門,真正實現企業服務“一窗交互”,大幅提升服務響應效率。

  不同於傳統政企問答僅提供政策原文或連結,企業仍需自行解讀、二次跑腿,“AI+企業碼上服務”綜合場景應用運用演算法模型解析出22萬個涉企政策精細化標簽,與企業信息進行關聯,精準篩選企業可享受的政策紅利,自動生成定制化“政策套餐”,有效破解企業涉企政策“找不到、看不懂、申報難、往返跑”等痛點堵點。今年以來,共兌現工業和信息化項目804個、資金12.9億元。

  此外,“AI+企業碼上服務”綜合場景應用加快打造綜合分析能力。比如,挖掘共性訴求特徵,自動生成共性問題分析報告,為優化政策提供輔助參考;預測行業態勢,提前識別重點行業衰退風險、預測新興産業技術突破方向;預警風險,實現企業狀態“一鍵速覽”,並通過智慧報告預測政策申報、融資、技術對接等企業需求。

  “一站式”服務,為1萬餘家企業配備服務專員4000余名

  重慶鈺居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作為高新技術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年産各類石膏建築砂漿70萬噸,兩項主要産品納入川渝兩地新技術産品目錄,推廣應用前景廣闊。

  今年,該企業急需400萬元貸款資金週轉。服務企業專員了解情況後,通過“AI+企業碼上服務”綜合場景應用代企業提交流轉訴求,綦江高新區管委會當日即組織銀行、轉貸公司召開協調會,並現場完成申報。從訴求提交到辦結,耗時不到28小時,高效解決了400萬元應急轉貸。

  據介紹,為進一步做好企業服務工作,市經濟信息委聯合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交通運輸委、市商務委、市人力社保局等20個市級部門組成市常態化服務企業工作專班,發動38個區縣和兩江新區、重慶高新區、萬盛經開區建立區縣常態化服務企業專班,為1萬餘家典型企業配備服務專員4000余名,構建“市級專班+區縣專班+專員服務”的三級服務體系,把“線下上門服務”與“線上智慧服務”有機結合,主動傾聽企業發展訴求、解讀政策措施、回應關切疑慮,為企業提供“一站式”的兜底服務。

  “‘AI+企業碼上服務’建立線上智慧分撥、線下協同處置的全流程閉環機制,推動惠企政策直達快享,實現企業‘辦事不求人、有事碼上辦’,提升了訴求一次解決率與企業滿意度。”市經濟信息委相關負責人説,下一步,將持續深化應用、強化督導,推動“AI+企業碼上服務”從“建好”向“好用、有用、管用”邁進,使其真正成為重慶企業信得過、離不開的得力助手,為全市經濟高品質發展注入更強動能。(記者 佘振芳)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聯繫方式   電話/傳真:023-68386677   投稿郵箱:cq@cr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