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向奔赴 中新文旅交流可感可知可觸摸
2025-11-10 09:20:15來源:重慶日報編輯:周利宏責編:周利宏

  原標題:“雙週”走進大眾生活 雙向奔赴 中新文旅交流可感可知可觸摸

  “重慶·新加坡體驗周”和“新加坡·重慶周”(簡稱“雙週”)是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的標誌性人文交流活動,由重慶市人民政府與新加坡貿工部共同主辦,分別在重慶和新加坡舉行,旨在通過美食、文化、藝術等多領域互動,促進兩地人文交流。

  在新加坡的濱海藝術中心一家名為“福善德”的店內,一罐罐來自重慶南川的古樹紅茶“金山紅”整齊排列。

  茶香氤氳間,當地市民林美玲輕抿一口,讚嘆道:“這款茶帶著山野靈氣,口感醇厚持久,與本地茶很不同。”這款曾獲中國“金芽獎”的紅茶,如今通過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以下簡稱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借助“新加坡·重慶周”活動的推廣,成為新加坡高端市場的新寵。

  如今,“重慶·新加坡體驗周”與“新加坡·重慶周”兩大品牌活動,不僅促進了兩地文旅交流,更為企業拓展市場搭建了橋梁。

  從聚焦金融、航空、物流、信息通信,到以人文交流為紐帶的“軟聯接”,“雙週”已成為兩地雙向促進文旅、商貿合作的重要平臺。

  直面初期困境

  突破阻力“引進來”

  重慶與新加坡的合作,始於2015年。當年11月,中新互聯互通項目正式啟動。

  在項目實施初期,雙方合作重點集中在金融、航空、物流、信息通信“四大支柱”領域,當時高層互動頻繁、協議簽署不斷。

  “我們搭建了頂層框架,卻缺少讓重慶與新加坡人民感受項目溫度的內容。”市中新示範項目管理局有關負責人回憶,當時重慶市民對新加坡的印象多停留在魚尾獅和花園城市,新加坡許多人對重慶的認知也多局限于“火鍋”與“山城”的標簽。

  如何突破認知壁壘,促進人心相通?2021年,市中新示範項目管理局提出在重慶舉辦“新加坡主題周”的構想。

  構想提出後,面臨的阻力不小:一是超綱,文旅活動不在中新互聯互通項目既定範疇,預算申請與資源協調缺乏依據;二是若投入大量精力舉辦體驗活動,能否達到預期效果。

  面對質疑,團隊制定詳細方案,將文化體驗與旅遊推廣、美食産業、教育合作有機結合,系統論證文旅的獨特價值:既是吸引大眾關注、為“四大支柱”引流的先鋒,也是增進社會理解、降低商業合作成本的粘合劑。

  最終,融合了獅城特色與山城市井文化的方案得以實施。2022年12月,首屆“重慶·新加坡體驗周”在重慶渝中區解放碑舉行,這是新加坡首次在重慶進行大規模形象展示。

  活動現場,新加坡帶來了亞洲領先的可持續燈光藝術“照亮新加坡”,獅城燈光技術與解放碑夜景交相輝映;新加坡旅遊局還濃縮展示了樟宜機場等著名景點元素,吸引眾多重慶市民駐足了解。

  聚焦文化內核

  精準策劃“走出去”

  首屆“重慶·新加坡體驗周”取得成功,印證了文旅交流策略的可行性。真正意義上的互聯互通需雙向互動,雙方開始籌劃將這種交流活動延伸到新加坡,讓新加坡民眾也能了解到真實的、立體的、全面的重慶。

  “走出去”比“請進來”更為複雜。

  首先是文化差異——如何在以華人為主卻文化語境多元的國際都市,精準傳遞重慶的獨特魅力?新加坡受眾是否會對火鍋、吊腳樓等傳統符號感興趣?如何講述立體、現代、充滿活力的重慶故事?

  重慶的魅力,蘊藏在濃濃的市井煙火中,團隊決定聚焦“非遺”與“老字號”,策劃一系列可觸摸、可品嘗、可沉浸的深度文化體驗。

  在篩選出海項目時也不順利。很多老字號企業對海外市場既嚮往又顧慮,國家級非遺“酉州苗繡”代表性傳承人王婆婆最初婉拒邀請:“我這手藝在新加坡怕沒人看得懂喲。”團隊並未放棄,帶著具體方案、新加坡市場反饋與成功案例再次登門,向她解釋:“您繡的是重慶的山水,繡的是重慶的故事,我們正是要去新加坡講述這樣的故事。”

  最終,由酉州苗繡、織繡工藝畫、蠟染、合川峽硯等非遺項目,以及重慶火鍋、小面等老字號組成的“重慶文化代表團”順利成行。

  2023年7月,“新加坡·重慶周”在新加坡中國文化中心舉辦,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用竹葉吹奏《茉莉花》引發讚嘆;大足石雕匠人現場雕刻魚尾獅,吸引觀眾觸摸互動。

  這些生動精彩的展示,激發了新加坡市民對重慶的強烈興趣,許多人萌生赴渝旅遊的願望。

  正是在此次活動上,南川“金山紅”茶葉首次亮相新加坡。僅一個月後,福善德與金山湖農業公司攜手成立新公司,共創“福善德金山紅”海外品牌。一杯茶,成為連接兩座城市的情感紐帶。

  連結多元領域

  合作升級創實效

  “‘金山紅’的國際化路徑,是重慶産品借助新加坡平臺加速出海的生動縮影。”市中新項目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雙週”活動不僅是城市文化交流的窗口,也成為銜接兩地産業合作的高效橋梁,越來越多重慶産品借道新加坡走向全球。

  在文旅領域,重慶與新加坡的合作成果豐碩:新加坡群策環球控股在渝西地區打造了首個國際酒店;堯泰漢海文旅集團建設了備受歡迎的漢海海洋公園;中新(重慶)文化和旅遊産業聯盟也應運而生,吸納兩地超過140家企業與機構參與,為文旅融合注入新動力。

  在醫療、農業等多個領域,雙方也達成了一系列合作協議。

  2023年“新加坡·重慶周”期間,舉辦了企業對接交流會暨渝西地區一體化推介會,重慶市屬國企與新方企業簽署了涉及跨境徵信、旅遊、城市基礎設施與大健康等五個重點項目。如今,太極集團已有17個産品在新加坡成功註冊上市,華森制藥的甘桔冰梅片等3款藥品也順利進入新加坡市場。

  農業合作更是成效顯著。潼南檸檬實現重慶鮮果首次直銷新加坡,奉節臍橙也借力中新通道,從“詩城”走向“獅城”。在2025年奉節臍橙全球訂貨會上,重慶奉節與新加坡及馬來西亞企業達成1萬噸臍橙訂單,遠銷到馬來西亞、泰國、印尼等國。

  通過中新(重慶)農業合作計劃,雲陽菊花、榮昌血橙、巫山脆李、石柱黃精等優質農産品已成功走出國門,累計實現貿易額超2.5億元。該項目直接拉動2024年重慶農産品出口額達16.3億元,同比增長39.8%,增速高於全國平均水準34.5個百分點,位居全國前列。

  從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啟動之初的物流先行,到如今的文旅築橋,這段合作歷程不僅見證了中國西部與東南亞從地理連接邁向心靈共鳴的歷程,也成為互聯互通理念的生動實踐。(記者 周盈)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聯繫方式   電話/傳真:023-68386677   投稿郵箱:cq@cr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