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高品質發展助力重慶駛入廣闊新天地 經濟總量與品質提升實現同步跨越
高品質發展,是“十四五”時期的核心主題。
五年來,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重慶始終把發展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動經濟實現總量突破與品質提升的同步跨越——
2021—2024年,重慶經濟年均增長5.7%,成為中西部地區首個經濟總量超過3萬億元的城市,人均GDP突破10萬元,經濟發展站上新臺階;
全市工業增加值,從2020年的6991億元提升至2024年的8912億元,“重慶製造”逐步邁向“重慶智造”“重慶創造”;
市級以上創新基地平臺達到1297家、較“十三五”末實現翻番;
“十四五”以來,重慶外貿累計超過3.5萬億元,成為中西部地區綜保區、西部內陸地區開放口岸最多的省市,闊步走向開放前沿;
……
櫛風沐雨、砥礪前行,五年來,高品質發展的生動實踐在巴渝大地遍地開花,助力重慶開足馬力、劈波斬浪駛入更寬廣的新天地。
從修儀器儀錶到研發抬頭顯示儀
傳統産業轉型升級
11月14日早上9點,一輛卡車從重慶兩江新區的利龍·國際産業園緩緩駛出,車廂裏裝載有400多套由重慶利龍中寶智慧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利龍中寶)生産的AR-HUD(增強現實抬頭顯示儀)。
“你別看這些裝備小小的不起眼,它卻是未來智慧網聯新能源汽車的重要配套産品。”利龍中寶總經理劉德高告訴記者。
據介紹,目前,大多數新能源汽車都是通過中控屏和儀錶來顯示行駛信息、導航地圖等。駕駛人需要了解時,視線必須從路面移開,投向中控屏和儀錶,存在一定安全隱患。AR-HUD則可以將這些信息可視化,透過車窗玻璃投射在駕駛視線前方,提高駕駛安全性。
利龍中寶的母公司最初的業務不過是修理儀器儀錶,其後以生産汽車拉鎖、玻璃升降器、汽車儀錶等産品為主。利龍中寶為何能生産如此高端的産品?
“近年來,重慶大力發展智慧網聯新能源汽車,我們也看到了轉型的機遇。”劉德高告訴記者,2017年,集團攜手重慶郵電大學,孵化利龍中寶,選定抬頭顯示器、車門域控制器、智慧座艙域控制器、車身域控制器等新的産品線投入研發。
2023年底,利龍中寶正式啟動智慧工廠建設。2024年6月,隨著智慧工廠建成投用,AR-HUD等産品煥新上市,憑藉臻美光學成像、無縫虛實融合、無縫虛實融合等技術優勢,很快在市場上站穩腳跟。
2025年,利龍中寶預計産值將達5000萬元,一期開發完成後將實現産值1億元目標。
【畫外音】“十四五”以來,重慶加速推動傳統産業轉型升級。去年,全市新能源汽車産量突破95.3萬輛、是2020年的22.2倍,筆記本電腦産量連續11年位居全球第一,晶圓産能較2020年翻了一番,柔性顯示産業規模位居全國前五,累計建成數字化車間1231個、智慧工廠211個,國家級5G工廠34個,國家卓越級智慧工廠22個、居西部第一。
從普通鈦合金到高潔凈度鈦合金
新興産業加速崛起
近日,重慶三航新材料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航研究院)又傳喜訊,通過新一輪增資擴股,公司註冊資本由1000萬元增至1.3億元。新募集資金將主要用於新建産線,這意味著該企業有望成為全國唯一具備高潔凈度鈦合金批量生産能力的企業。
什麼是高潔凈度鈦合金?
“與高潔凈度鈦合金對應的是普通鈦合金,後者早在航天航空等領域廣泛應用,是航天發動機機匣、殼體、熱端部件等零部件的關鍵材料。”三航研究院副總經理劉川介紹,隨著中國航空航天事業高速發展,普通鈦合金的耐高溫性能已難以適應航空器新的服役環境。
事實上,早在多年前,西北工業大學凝固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就開啟了以鈦合金為代表的稀有金屬高潔凈度熔煉的技術攻關,技術水準位列全國第一梯隊。但要把這項技術從實驗室搬到生産線,卻不容易。因為實驗室不過是論“克”,生産線上卻是“千克”甚至“噸”,如何保持微量元素成分的均勻性,是行業共性難題。
轉捩點出現在2021年。
當年,重慶將空天信息産業納入“十四五”規劃,接連出臺政策措施,推動空天信息産業加速崛起。同年,兩江新區攜手西北工業大學落地西工大重慶科創中心,並與西北工業大學材料學院科研團隊聯合航空航天領域製造業企業在重慶組建三航研究院,正式開啟高潔凈度鈦合金的産業化攻關。
此後,三航研究院投入資金搭建中試生産線,反復調試工藝參數。今年6月,高潔凈度鈦合金在性能和品質上終於達到産業化要求。
“三航研究院計劃投入近億元建設新生産線,並積極爭創國家級製造業創新中心。”劉川表示,未來,隨著空天信息等新興産業的加速發展,以高潔凈度鈦合金為代表的耐高溫金屬材料市場規模或將高達百億元。
【畫外音】“十四五”以來,重慶加快培育空天信息等6大高成長未來産業、光子與量子技術等3大高潛力未來産業,打造了30個未來産業標誌性産品,培育了21家未來産業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軟信産業規模躋身全國第一梯隊,工業戰略性新興産業産值佔規上工業總産值比重由2020年的32%提高至39.9%、居全國前列。
從29萬箱到81萬箱
開放之城闊步前行
11月14日15:06,壽自兵駕駛的卡車載著集裝箱,從果園港卡口駛出。他感嘆道:“從申請進港到完成提箱,只花了12分鐘,太快了!”
果園港于2014年開港。那時候,外面有卡車來港提貨,需要船務公司開具提貨單,司機拿著單據到港口辦理受理計劃,再到檢查橋進行系統錄入,最後才能進場提貨。“順利的話,1個小時能辦完。如果遇到預存費用不足、機械維修等情況,等上一兩天也有可能。”重慶果園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信息部工作人員彭鐳説。
2019年,果園港上線無紙化平臺,將卡車預約進港、港內定位導航等功能無縫串聯,集裝箱進出口整體通關效率提升30%以上。但“十四五”時期,果園港集裝箱吞吐量快速攀升。2019年,果園港集裝箱吞吐量29萬箱,到2024年已達到81萬箱。
2023年,果園港聯合重慶國家應用數學中心,在集裝箱管理系統引入智慧演算法,根據集裝箱屬性、到港時間、場內資源等多維度數據,動態優化堆存位置,使翻箱率同比下降約20%,有效縮短了集裝箱存取時間。“提貨時間降低至20分鐘左右。”彭鐳説。
得益於智慧應用的不斷加持,2025年,果園港成為長江上游首個擁有“四星級綠色港口”“四星級智慧港口”雙四星的港口。
如今的果園港,有發往四川宜賓的鋰礦石;有從新疆運來的煤炭;有沿長江逆流而上的玻璃基板;有等待通過中歐班列、西部陸海新通道運往歐洲和東南亞的電子産品;還有中歐班列運回的原木,準備裝船,順著長江運往東部地區……
這裡的年吞吐量超2600萬噸,集裝箱吞吐能力達到200萬標箱,可通達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多個港口,已成為西部地區聯通全球的“中轉站”。
【畫外音】“十四五”以來,重慶聚焦內陸開放高地建設,加速打造內陸開放綜合樞紐,中歐班列(成渝)開行數居全國第一,西部陸海新通道通達127個國家和地區的574個港口;重慶江北國際機場T3B航站樓建成投用,成為中西部首個擁有4條跑道的機場;開通重慶港至寧波舟山港萬噸級輪船江海直達航線,“千里輕舟”推動重慶航運邁入“公交時代”。(記者 唐琴)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