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城後巷是重慶背街小巷經城市更新後形成的特色街區,既有市井煙火氣,又蘊含獨特文旅價值
● 山城後巷分為商圈後巷、景區後巷和社區後巷三類
● 重慶將從實現保護與發展有機統一;培育消費新場景;推動片區整體提升;促進更新可持續發展四方面推動“後巷經濟”高品質發展
在重慶,一條條隱于繁華深處的老街巷正悄然新生——戴家巷崖壁旁咖啡飄香,羅漢寺下妙街點亮夜經濟……這些曾經被遺忘的山城後巷,如今正成為市民尋味記憶、遊客體驗山城生活的新地標。
近日,《重慶市持續推進城市更新三年行動計劃(2025—2027年)》正式印發,明確提出以“山城後巷”品牌為抓手,推進背街小巷整治,發展“後巷經濟”,推動老街巷在保護中煥發全新活力。
山城後巷如何系統打造?怎樣實現持續生長?記者對此進行了採訪。
三類特色後巷
點亮山城角落
何為山城後巷?中規院西部分院副總規劃師、研究中心主任王文靜給出清晰定義:它是重慶背街小巷經城市更新後形成的特色街區,既有市井煙火氣,又蘊含獨特文旅價值。
“山城後巷主要分為商圈後巷、景區後巷和社區後巷三類。”王文靜介紹,每個項目打造都需綜合區位、交通、客群與消費特徵,實現精準定位。如今,一批特色鮮明的後巷已在山城遍地開花。
商圈後巷,聚焦商業潛能,與核心商圈形成互補聯動。例如,南坪商圈的後堡、觀音橋商圈的鯉魚池,既延伸了主商圈的消費場景,又為年輕潮流人群提供了更具探索性的社交消費空間。
景區後巷,巧妙分流核心景區客流,讓遊客從“走馬觀花”式遊覽,轉向“深度沉浸”式體驗,解鎖山城旅遊新玩法。例如,洪崖洞旁的戴家巷、磁器口旁的磁器口後街、羅漢寺旁的妙街獨具匠心。
社區後巷則紮根民生。紫薇路的文藝小店、民心佳園夜市的煙火美食、重慶北站丁香路燒烤夜市的熱鬧氛圍,直接服務周邊居民與往來旅客,補齊“最後一公里”生活服務短板,成為家門口的“幸福空間”。
新場景新業態
激活消費潛力
山城後巷的魅力,不止于環境的翻新,更在於消費新場景的營造與發展動能的轉換。
“重慶北站丁香路燒烤夜市,曾是一條普通背街小巷。”王文靜説,如今這裡已成為重慶夜經濟新地標。依託交通樞紐優勢,它精準對接居民、旅客、白領三重消費需求,以多元業態和親民價格留住煙火氣,從單一燒烤夜市升級為活力滿滿的特色後巷。
在更新過程中,重慶後巷積極引入文創、茶咖、精品小店、特色餐酒吧等業態,著力打造差異化、沉浸式、體驗式消費場景。
解放碑商圈內,羅漢寺旁的妙街堪稱典範。這條曾經無人問津的狹窄通道,如今匯聚文創珠寶、咖啡輕食、特色餐酒吧等融合業態。千年古剎的寧靜與現代消費的潮流在此碰撞,成為重慶後街體系的新名片,演繹著傳統與現代的精彩對話。
渝中區戴家巷崖壁後街同樣吸睛。嘉陵江畔的懸崖邊緣,9個巨型橙色集裝箱錯落堆疊,構成獨具特色的青年社交地標。運營方介紹,這條不足200米的街巷,憑藉獨特的崖壁臨江地形,已吸引40余家特色店舖入駐。消費者在此可俯瞰嘉陵江奔流、在美景中品嘗美味咖啡,享受愜意時光。
當前,重慶正以“老街巷+新經濟”“老建築+新消費”為抓手,將老墻面、舊臺階、古樹木等歷史元素,與現代設計語言、新功能植入有機結合,讓“背街小巷”成功變身“經濟旺街”。
系統謀劃+長效經營
護航持續發展
“山城後巷更新,不是重慶城市更新的‘補充題’,而是關乎城市氣質與未來競爭力的‘必答題’。”重慶市設計院總經理助理、研創中心主任方小桃表示,這是重慶打造全國標誌性成果、實現高品質發展的關鍵舉措。
對於未來更新路徑,方小桃建議分類施策、重點先行:毗鄰公園、廣場、歷史文化街區的街巷,可作為公共網絡的活力紐帶先行更新;高密度居住區的街巷,圍繞補齊社區服務短板優先提升;承載歷史記憶與特色風貌的街巷,聚焦新場景、新業態植入,實現文脈保護與活化利用。
市住房城鄉建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城市更新是系統工程,需用好“繡花針”、打好“組合拳”。未來將從四方面推動“後巷經濟”高品質發展:
尊重歷史,實現保護與發展有機統一。在尊重街巷歷史文脈的基礎上,以“繡花”功夫推進微改造,保護傳統風貌與街巷空間,讓歷史底蘊轉化為城市獨特魅力。
動能轉化,培育消費新場景。深入探索“老街巷+新經濟”模式,用現代設計活化傳統元素,聚焦年輕消費需求引入新業態,打造沉浸式消費場景,培育經濟新增長點。
系統謀劃,推動片區整體提升。立足提升片區整體服務能級,以點帶面推進更新,利用閒置空間補齊社區食堂、養老托育、停車充電等公共服務短板,切實解決居民“急難愁盼”。
長效經營,促進更新可持續發展。將運營思維前置,貫穿規劃、建設、治理全過程,構建項目自身“造血”機制,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實現社會效益與市場邏輯的有機統一。(記者 邱小雅)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