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教育 如何走進青少年內心
2021-08-03 17:46:40來源:光明日報責編:鄭思雯

戲曲教育,如何走進青少年內心

戲曲進校園。

戲曲教育,如何走進青少年內心

戲曲進校園。

戲曲教育,如何走進青少年內心

戲曲進校園。

戲曲教育,如何走進青少年內心

戲曲進校園。

  每到週末,東城區百姓大舞臺都會在北京市南二環的玉蜓公園上演。從《穆桂英挂帥》到《鎖麟囊》,悠揚的唱腔、頓挫的鼓點不僅吸引了許多前來晨練的老年人,也讓跟著來的孫輩兒屏息靜聽。一位晨練的老人告訴記者,自己小時候也是跟著家中老人才接觸到戲曲,“家裏有好這口兒的,您可不就慢慢兒會了”。

  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隨著2017年中宣部、教育部等四部委印發《關於戲曲進校園的實施意見》,聽戲看戲不再仰賴家承、機緣的偶然,傳統戲曲向校園、課堂的育人主陣地邁出關鍵一步。今年5月,教育部決定成立中國戲曲教育指導委員會,發揮專家對中國戲曲教育工作的研究、諮詢、評估和指導作用。在學校開展戲曲教育有哪些途徑,戲曲教育為何重要,還需加強哪些方面工作?記者進行了採訪。

  激發興趣,厚植文化尋根脈

  “戲曲進校園有多樣的形式,也要結合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特點。”清華大學藝術教育中心主任趙洪説:“小學生聲帶還沒有發育完全,重在培養興趣,主要練習京白、流水板等語言節奏和戲曲操等簡單動作,中學階段可以學習經典唱段和韻折,配合身段表演,到大學階段就可以上升到文化認知、文本解讀、排演唱段和體驗摺子戲。”她舉例,這就像小時候背詩詞,先留下美的印象、感覺,當時不一定理解,日後才會生根發芽。

  “清早起來太陽東方照,晨風微拂花草輕輕搖,手臉身部動作要記牢……”隨著廣播裏的戲腔唸白和鑼點,遼寧省興城市羊安中心小學的學生們開始了上午的課間操。“遼寧省去年推廣了第一套中小學生戲曲健身韻律操,編排採用戲曲的動作身法和音樂節奏,健身的同時讓學生接觸到傳統戲曲之美。”教育部體衛藝司相關負責人介紹。

  讓青少年接觸傳統戲曲,臉譜也是便捷的途徑。作為傳統戲曲中對行當的程式化表現,臉譜豐富的樣式、各異的圖案以及符號化視覺表現在世界藝術中獨樹一幟。在上海食品科技學校“百變臉譜”創意手工社,學生們了解臉譜的含義,掌握臉譜的繪製方法,以臉譜為創作元素進行衍生品設計,運用創意表達的方式進行藝術加工。

  “百變臉譜”是上海市金山區藝術教育實驗區的一個項目。金山區教育局局長顧宏偉表示,“這項創新旨在向中職生宣傳戲曲臉譜藝術,趣味性的體驗學習活動,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細緻耐心、創意思維和精益求精的工匠品質。”

  京劇、越劇、滬劇、錫劇、評彈……在上海市金山區,種類豐富的“戲曲進校園”覆蓋50所試點中小學,佔全區學校總數的62.5%。上海越劇院等10家專業院團派出專家名角進行每週2小時的“口傳心授”,全區2672名學生定期接受戲曲教學,每年“百校百場”經典劇目觀賞讓5萬多名學生免費走進劇場,感受傳統文化。

  趙洪説:“有的孩子開始要學戲就是因為服裝、化裝好看,逐漸就會體會到更深層的美。從這個意義講,韻律操、學臉譜都是很好的普及形式。”

  “無聲不歌,無動不舞”是戲曲理論家齊如山對中國戲曲綜合性特徵的描繪,也是對戲曲魅力的生動表達。趙洪説,中國戲曲極具辨識度,集中國文學、民族音樂、舞臺表演、服裝美術于一體。“以漿代舟”“以鞭代馬”,程式化、寫意化的獨特表演體系被世界認同欣賞。手眼身法步的表演特點最能體現中國人表達情感的方式和審美。“傳統戲曲根植中國文化土壤,深具中國風格、中國氣派,是文化認同和文化自信的重要一環。”

  舊曲新詞,座中常有劇中人

  “茂腔一唱,餅子貼到鍋臺上,鋤頭鋤到莊稼上,花針扎到指頭上。”這種流行在山東省濰坊市高密一帶的地方戲曲讓作家莫言難以忘懷,以“貓腔”之名把它的發展史寫進了小説《檀香刑》。如今,茂腔已經走進了高密市崇實小學的課後延時服務,學生們在校園裏就可以學到這種鄉土戲曲。

  “有了課時保障,關鍵就在於如何打造一支專業的茂腔輔導教師團隊,學校聘請了著名茂腔表演藝術家槐長劍、薛林濤等人首先對學校的音樂老師們進行一系列的專業指導和培訓。”崇實小學副校長孫烈坤介紹,學校開發了《高密茂腔》校本課程,從起初單純教授傳統曲目到近年來嘗試老曲新唱、為茂腔賦新詞,編排出《少年夢·中國情》《我們要做文明人》等新詞。“內容符合學生年齡特點,迎合學生發展需要,其中蘊含著豐富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有助於提升學生核心素養。”

  “戲曲也是歷代執政者意願的一個表示,體現了歷代倡導的價值觀。”趙洪介紹,在漫長的歲月中,戲曲都是民間教化的主要形式,沉澱了中國人的審美取向和民族價值觀,形成了家國情懷、善惡因果等幾種原型,而今天的戲劇同樣也可以歸入這幾類。“戲曲教育首先是美育,讓我們收穫感動,當我們遇到相似境遇時,就到了德育、認知的層面。抗擊新冠、抗洪搶險都有很多英雄的例子,而遇到需要挺身而出、追求大義情況,每個中國人都知道應該怎麼做,那就是戲文為載體的人物故事、民族精神和價值觀已經潛移默化了。”

  當今社會,藝術形式多元化,城鎮化進程對廟會大集等鄉土戲曲場合産生衝擊,而在城市,節奏緩慢的曲藝也與現代人快節奏的生活習慣産生了一定背離,戲曲進校園後,又如何走進青少年的心,讓他們獲得傳統文化的養分呢?

  “戲曲有其不可取代的價值,但也要緊跟時代,既守住戲曲美的精髓又賦予新的時代呈現形式,尤其在科技發展和時代大背景下,戲曲如何活在當下是一個很有挑戰性的課題。傳統的題材要不斷豐富時代內容,移步不換形,才能在網絡傳播時代保持生命力。”趙洪舉例,“審美偏好、視聽感受都要與時俱進。當然,多數戲曲的理解要有人生閱歷和時間沉澱。傳統戲曲題材的一個特點是少兒戲薄弱,缺少適合兒童的作品。所以‘戲曲進校園’劇目選擇很難,要放在當代價值觀進行考察和改造,因此,戲曲藝術家要量身定做,創作一些適合兒童欣賞、學習和演出的作品。”

  完善機制,夯實資源強保障

  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地方資源是“戲曲進校園”的重要方式。四川省彭州市隆豐小學是第一批“川劇進校園”試點校,川劇藝術和川劇座唱活動在該校所在的隆豐鎮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和深厚的文化積澱。學校依託區域特色資源,將少兒川劇列為學校特色創新教育項目,形成學校藝體教師、地方傳承人、全國知名專家低中高搭配的三級師資梯隊。

  保障經費、師資、演出資源對“戲曲進校園”的落地實施非常重要。中國教育學會副秘書長、金山區藝術教育實驗區負責人高書國介紹,上海市金山區財政每年下撥的“戲曲進校園”專項經費在200萬左右。“戲曲進校園”工作領導小組每年根據各校(園)戲曲教學開展情況進行評估,並給予項目獎勵。“外聘專業教師、服飾、道具、師生參與展演比賽等經費,由學校行政資金支持,區級及以上的戲曲展示活動、戲曲研學活動等由專項經費支出。”

  “專家團隊定期到社團進行川劇理論培訓及業務指導,當地傳承人每週兩次送課。本校老師對同學進行形體、臺步等基本功訓練。”四川彭州隆豐小學藝體教師姚彩霞介紹,近年來,該校先後爭取、自籌投入100余萬打造川劇校園文化,建設川劇表演室、化裝室、排練室等,購置整套川劇器樂及服裝,編撰川劇校本教材、創編少兒川劇課間操、打造川劇經典節目,為川劇教育打下了紮實的軟硬體基礎。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教育部在全國設立的100多個中華傳統文化傳承基地中,約1/4是戲曲類基地。這些設置於全國普通高校的基地是開展戲曲進校園的重要抓手,不僅面向本校學生,更承擔起提供支撐中小學戲曲教育的功能。中央財政每年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建設高校投入一定的活動經費,用於支持老師授課、差旅、演出服裝、化裝、道具、引進高水準演出等。以清華大學教育部京昆藝術文化傳承基地為例,除開展普及講座、工作坊、幼兒戲曲夏令營、承擔鄉村戲曲師資培訓,該基地還中標了北京市教委項目,承辦每年一度的校園戲曲節,引進高水準演出66場,演出座談會4場,現場及網絡直播受眾超126萬人次。

  “戲曲進校園,無論劇目演出還是學生教學,都需要投入。如演出場地或排練教室、伴奏的樂隊、服飾化裝等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否則達不到欣賞或教學的效果。”趙洪表示,要想短期內取得成效,一方面要加強校校合作,實現場地和師資資源共享;另一方面加強社會資源與學校的共享,探索社會劇場、專業院團與大中小學的合作模式,以優惠票價鼓勵學生走進劇場,進一步加大專業藝術家進校園普及力量。“希望能在校本課程的基礎上,建立普及性戲曲教育的大綱,納入國民素養基本教育之中。”(記者 劉博超)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