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裏 既要科學抗疫也要快樂度假
2021-08-11 09:48:52來源:光明日報責編:鄭思雯

  當前,我國多地復現新冠肺炎本土確診病例。面對疫情防控的複雜形勢和真假莫辨的海量信息,放暑假在家的孩子們可能會急躁和焦慮。家長們被問到有關病毒的話題時該如何回答?怎樣巧妙融入生命教育?緊張、急躁、焦慮、沒有小夥伴陪伴和玩耍該怎麼引導?中國心理學會心理諮詢師工作委員會副主任林春近日就如何利用危機事件啟發、引導、教育孩子給出了相關指導和建議。

  孩子問關於病毒的話題怎麼辦

  新冠肺炎疫情給大家帶來困擾,也成為人們日常關注的話題,此時孩子可能經常會聽到病毒、傳染、傳播等科學名詞,家長也難以避免會被問及相關問題。此時該如何回答,並化危機為教育呢?

  “此時要善於啟發孩子,告訴他們人類對病毒、對自然的認識還很膚淺,還需要科學家進一步探索。力爭循循善誘激發孩子對大自然的好奇心,培養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在幼小的心田裏埋下科學的種子。”林春説。

  這時可不能偷懶和敷衍。林春建議多找些科普素材,和孩子共同學習認識什麼是病毒,分為哪些類別,病毒有哪些傳播途徑,它們怎樣感染人體細胞並導致人生病,還可以進一步延伸,了解病毒對人類健康的危害,病毒傳播與人類對生態環境破壞及食用野生動物之間的關係等知識。增加對生命科學知識了解的同時,“還可以培養孩子對大自然的敬畏和保護自然生態的意識。”

  面對生死話題怎麼辦

  在疫情期間,孩子們接觸到有關疾病和生命逝去的信息可能會增加。生命是一切價值的載體,然而,生命教育恰恰是被學校和家庭忽視的一部分。林春建議家長在此時“補上”生命教育這一課,啟發孩子感受生命的脆弱和疾病的痛苦,讓孩子知道健康的重要性和生命的不可逆性。

  她給出了一些具體的建議——家長可以模擬一些危險情境,例如:發生火災、突發地震、有陌生人跟蹤、被大孩子欺淩等。家長可以與孩子開展角色扮演遊戲,討論和調整孩子在這些情境下的反應模式,這樣孩子就能學習一些生命防護的常識。“可以通過網絡組織小朋友們一起做相關遊戲,家長參與並且引導點評,效果會更生動,孩子的記憶會更牢固。”

  孩子缺乏小夥伴玩耍怎麼辦

  暑期炎熱,疫情防控使得一些集體活動也不能舉行,孩子可能缺乏小夥伴的陪伴和玩耍,有所不適,家長要有耐心,還可以借此啟發孩子體會和感受社會交往對個體正常生活的必要性。

  林春建議,可以給孩子介紹各行各業的人在社會中發揮的作用。“有醫務人員冒著生命危險在夜以繼日地搶救,才可能使病人獲得康復;有警察日夜執勤巡邏,社會才能保證基本秩序;因為有發電廠工人在堅持勞動、通信行業員工在精心保障,我們才有可能在明亮溫暖的房間裏,保持溝通和了解疫情。”林春説,可以通過討論和做一些角色扮演的家庭小遊戲,“讓孩子領悟到,社會上的人是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的,社會的運轉有序,需要政府的統籌和指揮。我們每個人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就是在為社會作貢獻”。

  孩子産生緊張、焦慮的情緒怎麼辦

  由於疫情反復,很多人再次産生了焦慮甚至恐懼情緒,放暑假在家的孩子更易急躁和不安。家長該如何調整自己的情緒並引導孩子平順度過暑假呢?

  林春建議,疫情時期,家長要先調節自己的情緒,保持適度的緊張和警覺即可,並且明確告訴孩子:疫情持續,密閉的公共場所和人員密集的地方都不安全,儘量不要前往這樣的場所。

  有些家長,一邊告訴孩子不要害怕,一邊自己卻緊張焦慮,林春表示,這樣會給孩子傳遞矛盾的信息,不利於孩子形成客觀正確的認知。“正確的做法是承認並接納自己的恐慌。”林春説,“同時引導孩子認識並接納自己的緊張情緒,通過科學的防疫措施和生活學習的合理安排來增加確定性,規避風險,降低恐懼情緒。”

  在林春看來,面對病毒傳染的不確定性,焦慮和恐懼屬於正常反應。“從人類進化和個體生存的角度來看,焦慮和恐懼都有積極的適應意義,它們使人們迅速警覺,調動機體的能量,規避可能的風險。”

  網絡信息真假莫辨怎麼辦

  關於疫情的知識和信息鋪天蓋地,真假莫辨。林春建議,面對大量的疫情相關信息,家長應該引導孩子尋找有效信息,學會獲取科學正確信息的手段和方法。“有利於培養孩子的批判性意識。這種批判性意識對孩子的自主學習、創造性學習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

  那麼,如何過濾和有效利用信息呢?“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哪些是獲取真實和權威信息的途徑。例如,政府官方網站的文稿,專業機構和科學家的科普文章等等。”林春還教給大家驗證信息真偽的方法,“在合理的時間節點,通過網絡搜索引擎等多途徑交叉驗證,通過權威人士驗證,等等。”(記者 詹媛)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