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數智化改革 將人工智能深度嵌入辦學基因
2025-10-13 15:56:34來源: 中國教育報 責編:盧家傲

  今年夏天,在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一場以數智賦能高等教育為核心的變革正在加速推進——成立人工智能學院、琢玉書院,集成1.6億個市場主體數據模擬真實交易場景,搭建校級財經領域“駝靈”大模型,推出校級智慧教學輔助平臺,推動AI賦能專業全覆蓋……

  “當前,學校正大力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數智化改革,將人工智能深度嵌入辦學基因,讓學生們既擁有紮實理論基礎與專業技能,又兼備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成為推動國家和首都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首經貿黨委副書記、校長吳衛星表示。

  推動教學模式新變革

  智慧教室的課堂上,與師生教學同步的多模態AI技術可以實時跟蹤學生關注度、課堂互動頻率等。通過人工智能生成內容的智慧教學平臺,教師可以應用多樣化教學資源,包括模擬實驗、互動式課件、案例分析等。

  去年,首經貿作為首批理事單位加入“星火高校聯盟”,積極探索大模型應用場景。學校打造AIGC(人工智能生成內容)智慧教學平臺,推出“掌控融合MAX巨幕教學艙”“360度環球沉浸式教學艙”“AI無感知教學品質提升模態”等智慧教育場景,營造了更有質感和熱度的教學體驗。

  “學生對這些變化反饋非常積極,選修課常常出現‘搶課’現象。”管理工程學院教授劉經緯説,“與以往課程模式相比,數智化轉型具有明顯優勢:教學效率提高,教師可以更專注于指導;學生學習效果更好,實踐能力顯著增強;課程內容與時俱進,能夠快速響應技術發展和國家需求。”

  當前,學校正以“駝靈”大模型為基座,構建AI教育教學生態圈。“大模型涵蓋了財經大數據庫、智慧財經課程及智慧體和大模型教學等工具,未來,學校將發佈AI教育教學建設指南,讓教與學更加貼近數智財經人才培養的應用場景。”首經貿教務處處長孫忠娟説。

  探索人才培養新路徑

  “學院的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力度是過去15年來最大的。”首經貿財政稅務學院副院長陳蕾説,“60多門課程大綱重新設計,實現了專業數智賦能全覆蓋。”

  人才培養品質是改革的著力點。學校出臺《推進本科專業數智化轉型的實施意見》,重點建設學校數智化轉型專業和微專業。在2025年版本科人才培養方案中,該校進一步將數智化素養融入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課程體系,推動全部專業完成數智化轉型升級,完善學校創新型、複合型、應用型、國際化“三型一化”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體系。

  財政稅務學院資産評估專業獲批學校首批數智化轉型專業,智慧稅務專業獲批首批數智化微專業,財政學專業還獲批建設首經貿首批數智轉型特色班。陳蕾表示,三類試點分別代表了學校專業數智化轉型的不同探索。數智化轉型專業意味著教學理念、師資隊伍、課程設計、教學場景以及實踐基地建設的系統重構;微專業是以“通識+基礎+專題”的方式,以數智賦能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特色班則希望用書院式、小班化的精心培養,探索數智賦能的精準教學範式。

  為了推動教學接軌行業一線技術和需求,首經貿還加強校校、校地、校企合作,開設財經類高校“量子計算+金融”“智慧金融晶片與演算法設計”等課程,並與華為、京東以及門頭溝區和密雲區政府等簽署合作協議,加強資源互融互通,提高人才培養品質。

  激發高品質發展新動能

  今年7月,由首經貿和清華大學共同發起,聯合40余所國內高校、科研機構及頭部企業組建的“中國數字經濟聯盟”成立,明確聚焦學術研究、産業轉化、人才培養三大核心任務。

  學科建設決定了人才培養的方向和特色。近年來,首經貿實施學科建設品質提升“突破工程”,加強對優勢和特色學科支持,把數字經濟作為學科發展的重要方向積極佈局。

  近兩年,首經貿人工智能、數字經濟、金融科技等新興本科專業獲批設立,數字經濟專碩、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理論經濟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和審計專業博士學位授權點獲批設立,為持續培養適應數字經濟時代需求的高素質人才提供了有力學科保障。

  目前,學校已啟動與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聯合培養數字經濟工作站博士後項目。“這些舉措使學校在數字經濟領域的人才培養體系更加完善,培養層次更加豐富。”首經貿黨委書記王文舉説,學校將堅持黨建引領,加速數智賦能探索與實踐,培養更多適應時代發展的拔尖創新人才。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