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理工大學:推進産教融合 激活發展新動能
2025-11-11 09:26:44來源: 光明日報 責編:盧家傲

  卓越工程師學院、未來技術學院、科學技術研究院……近日,西安理工大學在産教融合科教融匯助力高品質發展推進會上,同時揭幕了13塊新牌匾。“這不是簡單的機構加減法,而是學校以學科佈局的系統性重構,旨在構建‘學科—科研—人才—産業’貫通融合生態體系。”西安理工大學校長劉雲賀表示。

  面對國家戰略的迫切需求與區域發展的強勁脈搏,地方高校如何精準破局、有力賦能?

  西安理工大學錨定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等國家戰略,依託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博士點及旱區水工程生態環境全國重點實驗室等57個省部級及以上科研基地,成立生態環境與化工學院,推動環境與化工、水利等學科深度交叉。

  新的佈局離不開科研團隊紮根一線、破解難題的持續努力:李佔斌教授帶領團隊針對陜北農業的乾旱難題,創新研發旱區生態水利技術,借助太陽能光伏發電,在作物生長關鍵期精準供給“救命水”;王全九教授帶領團隊聚焦節水與鹽鹼地改良領域,研發的核心技術可實現節水20%至30%、作物增産10%至20%,已在陜西、新疆等地推廣應用超千萬畝。

  與此同時,積體電路學院攻堅産業核心環節,人工智能交叉現代産業學院打造“AI+”人才高地……一個覆蓋關鍵領域、銜接國家戰略與區域發展的學科新矩陣已然成型。

  高校的創新活力最終體現在服務發展的實效上。機械工程學院教授張延超和團隊用近10年時間,自主研發出具有國際先進水準的高速傳動潤滑與密封核心技術,並成功實現了成果轉化及産業化運營。該成果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深海探測等重大裝備製造領域。

  近年來,西安理工大學持續推進産教融合的深度與廣度,通過校企協同、資源共享的方式,不斷將前沿科技創新成果融入人才培養體系與産業發展需求,培養具備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焊接不僅是技術,更是藝術!”在學校的實踐基地裏,學生們展示著精湛的工藝成果。這種“做中學、研中創”的理念,根植于學校整合280余個校內外基地資源成立的卓越工程師學院。西安理工大學與36家企業簽署共建協議,明確碩士研究生每年企業項目沉浸期不少於6個月,博士研究生不少於8個月。

  該校本科生院以AI賦能優化教學管理,構建“教學運行—品質監測—創新發展”閉環體系,推動學科交叉與雙創教育深度融合;未來技術學院緊扣國家突破重大技術需求,重點培養高水準研究型人才;科學技術研究院統籌項目申報、基地建設、成果轉化等全鏈條服務,推動“大項目、大平臺、大成果”産出。

  自動化與信息工程學院教授趙躍帶領團隊研發的光伏跟蹤控制器,能夠自動驅動太陽能光伏設備跟蹤太陽運行。借助學校的改革契機,趙躍將10余項專利成果作價,讓産品批量生産和大規模推廣應用成為現實,目前,第一批産品已在青海的光伏電站穩定運行。

  “隨著新機構的運轉,西安理工大學將進一步凝聚共識、協同推進,以高效治理效能和一流辦學業績,奮力開創學校事業發展新局面,為‘雙一流’建設奠定堅實基礎,為國家高等教育高品質發展和陜西經濟社會進步貢獻更大力量。”西安理工大學新質生産力創新中心負責人遊才印説。(光明日報 記者 李潔 張哲浩)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