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起學生成長的“健康地基”
2025-11-18 09:35:57來源: 中國教育報 責編:盧家傲

  原標題:河南聚焦“五小”推進健康學校建設——築起學生成長的“健康地基”

null

  近日,河南省鄭州市第七初級中學學生在秋季運動會上進行短跑比賽。學校供圖

  在河南省鄭州市健康路,坐落著一所建設中的“健康學校”。

  作為全國健康學校建設試點單位,鄭州市第七初級中學北鄰河南省體育場館中心,南面是鄭州市人民公園,周圍有多所合作醫院,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

  健康第一教育理念,也體現在該校校長閆凱的手機裏。閆凱有兩類“最關注”的微信群:一類是學校食堂食材檢驗群,一類是各年級的健康動態報告群。“哪個孩子生病請假,我第一時間就能知道。”閆凱説。

  自2022年教育部實施全國健康學校建設計劃以來,河南已有兩批共131所學校被確定為試點單位,數量位居全國第一。近日,中國教育報刊社“根在基層”調研組深入河南多地開展採訪調研,面向全省試點單位發放3000余份問卷,探尋“健康學校”如何在這裡從文件走向落地、從理念變為行動。

  共識之下 如何實現“知行合一”

  “學生身心健康,是教育的根基。”這句話成為眾多受訪者的共識。問卷調查結果也印證了這一點:94.35%的書記校長和一線教師認為建設“健康學校”非常重要。

  共識易達,落地難為。如何將健康第一教育理念轉化為可供執行的方案?

  目前,河南構建起“省級統籌引領、市縣協同推進、學校落地深耕”的立體化推進格局,以“一賬三單”制度(試點工作臺賬、問題清單、任務清單、責任清單),確保試點有序落地。同時,完善政策體系,印發試點工作方案及相關細則,從兒童健康“五小”專項行動、體育課程、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對試點工作再安排、再部署。

  其中,兒童健康“五小”專項行動是試點工作的重要抓手。行動聚焦“小胖墩、小眼鏡、小星星、小骨幹、小蛀牙”等兒童健康問題,計劃通過3年努力,構建部門聯動、醫校合作、社會共治的全新工作模式,全面優化兒童健康“預、篩、管、治、康”一體化服務鏈條。

  “我們還委託鄭州大學、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分別作為兩批建設試點單位學校的聯絡員單位,共同做好健康學校建設試點。”河南省教育廳體衛藝處副處長王凱介紹。

  “發令槍”打響後,關鍵一棒傳遞到市縣手中。在鄭州市,健康學校建設被上升為“城市未來競爭力培育”的重要舉措,而“鄭好辦”政務平臺的接入正應和未來治理的方向。

  “家長打開‘鄭好辦’裏的‘教育一件事’,就能看到孩子的健康報告、歷年體檢數據、視力健康檔案。”關上用戶端,鄭州市教育科學規劃與評估中心中小學衛生保健站站長楊俊芬又向記者展示了“鄭好辦”平台端介面,“市縣教育部門可以在這裡實時看到所有學校的晨午檢數據、因病缺課情況。”

  而在許昌市校園裏,一場針對“五小”的健康守護行動正在鋪開。許昌市堅持將健康教育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並把“健康學校建設”納入教育督導評估指標,全市學生體質健康監測達標優良率由2019年的33.05%上升至2024年的54.74%。

  河南省教育廳副廳長楊光表示:“在教育部的指導幫助下,河南牢固樹立健康第一教育理念,不斷完善政策體系,構建體育工作發展新格局,為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時”“空”受限 如何科學調配資源

  一個校園的中心位置,是氣派的教學樓,還是寬闊的操場?

  許昌實驗小學給出了另一個答案。“我們把保健室、德育處放在學校的核心位置,方便有需要的孩子在相對距離最近的地方最快抵達。”該校校長尹賽麗説。

  在頂層設計指明方向後,真正的考驗才浮出水面。問卷調查顯示,“升學壓力”“資金不足”和“師資短缺”是推進健康學校建設的前三大困難。

  面對資源調配難題,河南各試點校拿出了“擠、挪、創”的智慧。

  “擠”出時間——為保障學生每天綜合體育活動時間不低於兩小時,中牟新區第七初級中學打造體育活動體系,豐富體育課、各類社團、“第二課堂”、最美大課間等形式。其中,最美大課間時長為30分鐘,安排有少林拳、養生氣功八段錦、課桌操等特色項目。

  “挪”出空間——鄭州市金水區新柳路小學以一、二年級為試點,通過優化教室佈局、定制午休用具、增設儲物櫃等方式,實現從“趴睡”到“躺睡”的轉變,並配套開發“柳芽·雅禮”午休課程。

  “創”出動能——在新密市政通路小學這所農村學校,超過80%的學生掌握了至少兩項運動技能。學校的秘訣是搭建“社團+賽事+課間”矩陣,不僅讓體育社團遍地開花,還將非洲鼓、鈴鼓等藝術元素融入陽光大課間,有效激發了學生內在節奏感。

  “‘健康’不是孤立的事物,而應該是統領學校一切工作的理念。”新柳路小學黨總支書記郭艷麗道出了試點探索的感悟。

  鄭州市第七初級中學專職心理健康教師劉令也有同感,3年探索以來,他越來越感覺到,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已經成為全校教師共同關注、發力的環節。“學校倡導全員參與,我定期要給校領導、學校中層、年級長、班主任開講座,平時也有很多班主任會主動來和我溝通。”劉令説。

  從“單兵作戰”到“系統突破”,變化不止發生在學校內部。如何形成校家社協同育人生態,成為河南健康學校建設走向縱深的下一道考題。

  生態共建 如何凝聚各方合力

  小提琴聲婉轉悠揚,非洲鼓節奏明快,書法教室裏陣陣墨香。週四上午是新密市政通路小學的校本課程時間,整個校園都洋溢著蓬勃的朝氣。

  除了活力滿滿的師生,記者還遇到了家長志願者。

  “今天輪到我值班。我通常會幫學生處理肚子疼、發燒等小問題,要是趕上操場上活動多,我就多待一會兒。”在學校醫務室,學生家長、新密市中醫院五官科醫生張歡歡介紹,作為學校兼職校醫,她每週都會抽空來學校一兩次,除了處理醫務室的工作,還會利用專業優勢給學生講解近視防控知識。

  “孩子的健康成長,不單是學校的責任。”政通路小學校長郭會玲介紹,學校在辦學中注重把家長納入健康教育體系,通過課程指導、實踐活動,帶動家庭提升健康意識。

  這樣的家校協作,正深度融入學生健康成長的各個環節。閆凱與家長溝通,常常一聊就是兩個小時,從學習習慣到親子關係,耐心拆解孩子成長中的困惑;郭艷麗通過調研發現,約七成學生家庭早餐存在高糖、高脂等問題,學校專門建立家校聯合監督指導體系,用科學知識幫家長轉變觀念;中牟新區第七初中食堂後廚28名員工中,11人為學生家長,在“媽媽食堂”的監督下,學生吃得更健康、更放心。

  問卷調查顯示,超七成受訪者認為,學校、教育行政部門是推進健康學校建設的首要責任主體。同時,超半數受訪者認可教師、家長、學生、社會也是重要責任主體。從校園延伸到家庭、社會,廣袤的中原大地上,一幅合力守護學生健康成長的畫卷正在鋪展開來。

  這幅畫卷的筆觸是細膩而多樣的:“健康副校長”制度在河南全面推開,試點地區近半數中小學已配備“健康副校長”;洛陽通過品牌活動和平臺建設,提高家長和社會的參與度;許昌著力打造校家社健康促進網絡,引導家長切實履行監護責任;鄭州打造校園食堂“惠濟模式”,構建起全鏈條校園食品安全保障體系。

  這幅畫卷的色調是溫暖而有煙火氣的:作為全國較早系統性推進食育的省份,河南發揮農業大省與中原飲食文化優勢,由十一部門聯合啟動中小學食育工程,構建起校家社協同的食育推進體系。

  “主食不僅有米飯、饅頭,還有紅薯、玉米之類的粗糧呢!”新柳路小學學生張阿賽説,學校的午餐搭配很是豐富。學生郭乙淼在一旁補充:“還有麵條!冬至有餃子,端午有粽子。之前同學説想吃蝦,後來真的有了!”

  讓每個孩子都能在學校裏吃得好、跑得快、心裏暖,正是“健康第一”最鮮活的模樣。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