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電影   |   電視   |   演出   |   綜藝   |   時尚   |   星途   |   圖庫   |   環球星訪談   |   熱詞   |   1+1觀影團   |   微博
首頁 > 電影 > 正文
《誤殺》:在矛盾衝突中回歸主流價值
2019-12-09 13:34:57來源:央視網編輯:劉欣

  一位父親可以為保護女兒付出什麼,一位母親可以為拯救兒子毀掉什麼?一記“誤殺”,一條人命,兩個家庭被拽入泥潭。普通市民李維傑(肖央飾)為了守護家庭,決定瞞天過海,與警方展開生死存亡的週旋;有著豐富偵破經驗的警察局長拉韞(陳衝飾)為了尋找兒子,擁有著孤注一擲的強大決心,甚至不惜使用一切的手段。12月13日,由陳思誠監製,導演柯汶利執導,肖央、譚卓、陳衝、姜皓文等一眾實力派演員領銜主演,秦沛特邀出演的電影《誤殺》即將上映,展現一場由最平凡的人守護最偉大的感情引發而來的善與惡、權與欲、理與法的亂鬥。

  

  主角李維傑為了維繫家庭所付出的堅定意志力是影片一大看點。他異常清醒地知道在面對審訊時將承受的壓力和痛苦,不斷告訴家人堅持下去,在最艱難的時候成為全家的精神支柱;他用盡了腦力細心謀劃、掌控全局、瞞天過海,一介平民為愛犯險,做出無異於蜉蝣撼樹的舉動;他更了解到自己的所作所為將承擔怎樣的後果,以一己之力瞞下妻子女兒的過失,獨自面臨法律的制裁。當親情、罪惡、道德、責任與擔當統統交織在一個平庸而膽小怕事的男人身上,他做出的選擇和迸發出的最原始的愛是令人震撼的。在面臨社會生活困境和內心的掙扎時,一句“我沒什麼本事,能做的,只有擋在你們前面”,令觀眾涕淚沾襟。

  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純粹的,無論是李維傑,還是拉韞,這不會因階層與環境産生改變,卻會因為愛的程度與方式帶來不同的後果,承受不同的痛苦。在這個故事裏,或許無法用是非對錯這樣的道德或者法律去統一進行評價標準,卻可以被這樣一種與生俱來的情感進行中和。當兩個衝突的價值體系被愛融化,同理之心在感性與理性的糾結交織中回歸主流認同,劇情也從高智商的腦力角逐轉向了探討直逼人心的人性問題。

  近幾年在國內被廣泛討論的影視作品,幾乎都精準切中社會痛點,引發人性思考。如由媒體人鄧飛發佈微博幫助湖北人彭高峰尋子事件改編的《親愛的》、由中國1998年三大特大礦洞詐騙殺人團夥案改編的《盲井》、由聚焦癌症患者“吃藥難”問題改編的《我不是藥神》等,觀眾看到社會底層還有太多人為了生存拼命掙扎努力、思辨面對暴力當如何正確應對、更多關注弱勢群體、抑鬱症群體……一些身邊普遍存在卻少人留意的問題,因這些作品的出現,終於能暴露在大眾視野中。

  《誤殺》大膽聚焦現實生活的犯罪案例:“反殺案”和“未成年人犯罪”,直逼主題,打破“好人”和“罪犯”之間的界限。影片中每個角色都是蕓蕓眾生裏的一員,在現實社會中真實而樸實的生活著:咄咄逼人的警察局長內心脆弱敏感、李維傑的妻子看似怯懦卻蘊含無窮能量、遭受侮辱卻膽小怕事不敢聲張的平平、混生活的小角色也有正義與熱血的一面……這種多維的人物形象塑造讓大部分觀眾能在影片中找到自己的銀幕“鏡像”,因此當警察局長從情感的高度自製忍淚與李維傑懇請交談時,李維傑看到“誤殺”的血痕在雨中懺悔做出認罪的選擇時,觀者反而更能深切地體會到反思的情感、愛與救贖的本質力量。

  

  而影片最終的處理保持了良心和社會責任感,而非站在道德制高點評判——彰顯某種非理智感乃至於戳人脊梁骨。《誤殺》以不浮誇、不造作的劇情和價值觀設定,讓觀眾可以更加平靜和理性地看待衝突、看待命運、看待現實。矛盾的跌宕起伏,緊張的反轉節奏帶給觀眾內心的震撼,可以更加直接體驗到其深邃的內涵:當救贖的鐘聲響起,我們信任所有的矛盾都會因為向善,都會因為最原始、最樸素的價值共識——柔軟卻最堅強的愛的力量,去回歸、去釋懷、去放下。

  《誤殺》沒有向觀眾呈現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尾,亦沒有傾訴一個暗無天日的結局。它給你的是對真切人生經歷的完整展現,關注的是對蕓蕓眾生現實生活的真實講述,更以深度的人性思考將觀眾視域裹挾,從而振聾發聵地明晰自我的弱點,以最理性的觀點激發人性的回歸,完成自我的救贖。(北深)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