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陣陣悠揚的歌聲從東方歌舞團主樓傳了出來,由田沁鑫執導的民族歌舞劇《扶貧路上》正在這裡聯排。雖然還是在排練廳裏呈現,但從歌聲中、舞蹈中,扶貧幹部黃文秀的形象已經立了起來,故事也有了打動人心的力量。
《扶貧路上》再現了犧牲在扶貧第一線的廣西百色市樂業縣百坭村第一書記黃文秀的感人事跡,並借此向280多萬奮戰在“扶貧路上”的駐村幹部、青年黨員和第一書記們,以及犧牲在扶貧崗位上的770余位一線幹部致敬。
《扶貧路上》集結了田沁鑫、印青、宋小明、劉琦、李心草、雷佳、王琦等行業內頂級藝術家與年輕創作人員,力求讓主旋律作品有深度、有看點、有意義。田沁鑫認為,主旋律作品的確不好做,大家在展現英雄模範的時候,往往會有一些超越故事和人物之外的想法,這樣一來就很難將藝術性和主旋律融合,“我沒有這個障礙,因為我不會刻意去區分是主旋律作品還是藝術作品,我只是考慮怎麼去呈現一個藝術作品。”
聯排狀態中的《扶貧路上》也確實讓人看到了一些不同。在這部作品裏,熟悉田沁鑫作品的觀眾會覺得很親切,因為會有一些她標誌性的元素在裏面,不熟悉田沁鑫的觀眾也會被舞臺上呈現的故事打動,看得到她在作品裏傾注的一腔深情。
田沁鑫在黃文秀犧牲十天后前往百色百坭村采風,當時她看到一隻碩大的黃蝴蝶飛了過來,而在廣西當地有一種傳説是,死去的人想念家人時會化作蝴蝶飛回來。這個有些淒美的傳説讓田沁鑫更真切地感受到了黃文秀的存在,也激發了她的靈感,讓蝴蝶成為這部作品裏非常重要的意象,“看到黃文秀的照片,讀到她的日記,聽到她的故事,我能想到的是她是一個大家很喜歡的姑娘,值得我們為她好好做個故事。”和演員談到她所認識的黃文秀時,田沁鑫有些哽咽。
音樂方面,作品中融匯美聲、民族和通俗唱法,音樂總監印青力求以廣西的地方方言為觀眾徐徐展開一幅音樂上的民族畫卷。不同唱段塑造出一個個生動的形象,黃文秀的唱段總是充滿希望和力量。“蝴蝶啊,空中飛,身輕力不虧,年年引得東風到,歲歲與春歸……”咏嘆《蝴蝶飛》是剛開始進行扶貧工作時的興奮和期待;《我問》中是要幫助村民走上致富路的急不可耐;《五星紅旗》唱出走在扶貧路上的力量源泉……著名歌唱家雷佳在劇中飾演黃文秀,她優美而富有感染力的嗓音,將這位基層扶貧幹部的形象鮮活地唱了出來。
其他演員的唱段也是各有特色。超生的燕來媽唱的是“閒得沒事就生娃哎,富養窮養都不怕,小豬都是一群養哎,七長八短都長大,哎。”酗酒的班統豐唱的則是“我本山中一吶醉漢,坐在坡上四呀下看,窮人吶窮天又窮地哎,不如醉裏做神仙。”百姓的唱段充滿家長裏短煙火氣,也顯示出受條件所困他們認識的局限,因而讓觀眾更直觀感受到扶貧路上的不容易。黃文秀犧牲前父女的兩段隔空對唱和眾人呼喚她歸來的合唱都直擊觀眾內心,可以想見演出時配合各種舞臺手段呈現後,將具有更大的力量,讓“黃文秀”們的精神和力量傳播得更遠、影響得更深。
結束了在北京的排練後,劇組很快將前往百色進行首演前的準備。該劇預計9月在廣西演出,10月回到北京。(記者 牛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