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電影   |   電視   |   演出   |   綜藝   |   時尚   |   星途   |   圖庫   |   環球星訪談   |   熱詞   |   1+1觀影團   |   微博
首頁 > 電影 > 正文
朋克風的中國神話,國漫電影的追光之程
2021-08-03 09:56:25來源:中國青年報編輯:王卓

  《白蛇2:青蛇劫起》海報

  傳統文化要“出圈”,一是要有新的故事,二是要有好的視覺。而動畫,正好是能將這兩者連接的極好載體。

  黃家康看上去還像個大孩子,不肯透露年齡的他説自己已做了20年動畫。曾參與過《忍者神龜》《阿童木》等國外動畫的製作,當時他想,什麼時候才能做中國的動畫?

  近日,《白蛇2:青蛇劫起》上映,首周票房超過3億,豆瓣開分7.6。該系列的第一部《白蛇:緣起》在2019年逆風翻盤時,票房近4.7億,豆瓣評分7.8。兩部國漫電影的導演,都是黃家康。

  採訪《白蛇2》的主創團隊是在他們的“單位”追光動畫,所在樓名叫“夸父樓”。夸父,中國上古神話傳説中以“追日”聞名的人物,在今天似乎帶著國漫追光的某種象徵與期待。

  源自中國古代經典,也想和當下年輕人交談

  根據燈塔專業版數據,國漫電影票房排名前三分別是《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西遊記之大聖歸來》,都是源自中國古代經典的“故事新編”,加上《白蛇》系列,這也許不是巧合。

  片中的設定有著不少中國傳統文化的影子:《白蛇傳》原著中寫道,小青為了救出被壓在雷峰塔底的姐姐,在黑風洞修煉了20年,片中小青和法海鬥法的地方正是“黑風洞”;片中的修羅城,出自佛教六道輪迴的“修羅道”;城中的風火水氣“四劫”,每一劫對應的飛廉、畢方鳥、玄龜、鳛鳛魚,都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神獸;而全片的核心概念“執念”,更是一個非常“中國”的概念……

  中國傳媒大學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副教授、“動畫學術趴”創始人劉書亮提到一個有趣的現象,縱觀中國動畫的發展史,《西遊記》可以串起一條顯在的線索。從第一部長篇動畫《鐵扇公主》到經典的《大鬧天宮》,再到《西遊記之大聖歸來》,以及一系列電視動畫劇集,改編《西遊記》似乎成了中國動畫創作者的一個重要“愛好”。

  “中國動畫的創作非常倚仗中國的神話故事和古代文學改編;這反過來也説明,這條路經得住市場的考驗。近年來成績比較靠前的中國動畫電影,走的都是這條路。”劉書亮説。

  那對於“老故事”的創新,什麼能變什麼不能變?

  黃家康認為,一個故事能流傳千年,一定有其強大生命力,所以在改編的時候一定要保持它原來的“味道”。比如,在改編《白蛇傳》時,人物設定是不能變的:小白和小青是“蛇妖”,她們的性格一個偏穩重一個偏活潑,小白和許仙的愛情、小白和小青的姐妹情……在這些人物關係不變的情況下,去挖掘新的故事,去探討當下年輕觀眾關注的話題。

  在白蛇歷來是“大女主”的諸多作品中,《白蛇2》是為數不多以青蛇為主角的。黃家康説,選擇小青為女主,一方面是上一部已經講完了小白的愛情故事,另一方面,小青與姐姐的感情也是值得探索的。“小青跟小白不太一樣,她更像現代女性,敢愛敢恨、勇敢獨立,透過她在修羅城中的磨難,觀眾跟著她一起成長。”

  所以,我們在《白蛇2》中,看到了小青初入修羅城,得到孫姐的幫助,這就好像職場前輩對新人的幫助;後來,司馬的背叛,蒙面人的欺騙,要不要堅持目標和初心,等等,這都像是年輕人在日常生活中會遇到的問題。

  “遠離”原著的新故事,朋克風的神話,可以有

  改編中國古代經典,有優勢,也會帶來問題:大家都去改編,一定程度上帶來了動畫電影的同質化。但《白蛇2》給劉書亮帶來了一種不同的感覺:“我個人之所以喜歡這部電影,原因之一是它整個故事的世界觀設定、情節的類型與走向,離原著比較遠,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白蛇2》的主場景修羅城,是一個神奇的地方,古今建築混雜,朋克風與水墨風混搭,模糊了時空感,也給觀眾帶來了全新的視覺體現,畢竟誰也沒見過青蛇在摩天大樓打怪獸。

  朋克風的神話故事,之前我們依稀在日本漫畫家峰倉和也的《最遊記》、藤崎龍的《封神演義》中看到過。這兩部作品也脫胎于中國的傳統故事《西遊記》和《封神演義》,兩者風靡一時,似乎也證明了市場對混搭風的認可度。

  黃家康説,傳統文化要“出圈”,一是要有新的故事,二是要有好的視覺,而動畫,正好是能將這兩者連接的極好載體。但他強調,動畫風格並非刻意為之。

  “有很多觀眾問,《白蛇2》是‘朋克+水墨’混搭,你們是不是想打造什麼風格?其實不是,我們從來沒有刻意為了什麼風格來做一個故事,而是因為這個故事來設計一種風格。看過片子就知道,片中對修羅城的設定,是有不同朝代的人和妖進來,有不同年代的建築,有各種劫難——這樣的故事,自然需要混搭的風格。”

  劉書亮認為,《白蛇2》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除了故事本身,還建立在強大技術支撐的基礎上,這也是中國動畫産業不斷發展的必然結果。劉書亮把《白蛇2》定位為一部“奇觀電影”。這個詞在以往有時是帶有負面意義的:如果視覺特效對觀眾的吸引力超過了故事本身,是很可能對敘事有所損害的。

  “但在我看來,奇觀電影不是貶義詞,視效的大量使用最終形成了一種電影的子類型。只有當我們的視效技術到了一定程度,才能以此為基礎有效討論視效和故事的關係。就《白蛇2》而言,我認為它做到了兩者較好的結合。”劉書亮説。

  國漫電影不再靠打“情懷牌”?

  今年暑期檔被稱為國漫電影的“最強暑期檔”,除了《白蛇2》,還有《濟公之降龍降世》《俑之城》《新大頭兒子小頭爸爸4》等多部上映。國漫電影,似乎已經不再靠打“情懷牌”來獲取觀眾和市場,而是更加“科學”。

  科技對動畫電影的“加持”,不僅體現在視覺效果,還應用在宣發上,比如大數據。《白蛇2:青蛇劫起》通過兩輪“定剪”試映和一輪宣發試映,數字化宣發平臺“燈塔”建議追光動畫對節奏、臺詞等多個要素進行調整和刪減。

  《白蛇2》監製于洲説,動畫電影有一個“好處”,就是製作週期長,中間可以不斷進行測試。就這樣,經過多輪試映和建議修改,調研結果表明,影片的觀眾推薦度和喜愛度等指標都得到顯著提升。

  “導演是創作者,有著作為創作者的表達,但我們也要考慮市場的環境和需求。把作者的感性和科技的理性結合,才能做出更加成熟完善的作品。”于洲説,但有一點是不變的,從《小門神》到《新封神:哪吒重生》,再到兩部《白蛇》,“追光動畫的創作源頭是中國傳統文化,將來會堅持這一點”。

  “《白蛇傳》的故事從唐朝開始被不斷演繹,每一代人要講每一代人的故事。我們是中國人,從基因裏深愛中國文化,對中國文化的表達也更為擅長。所以,從一開始就想以動畫電影的形式,對傳統文化做一種傳承與創新的表達。”于洲説。

  “希望能有更多年輕人加入這個行業,我們團隊在招聘時,有一類叫‘粉絲型’同事,他們喜歡看動畫電影,於是想來做動畫電影,但投身這件事需要很大的勇氣。眾所週知,動畫電影的製作週期長,好的作品更需要打磨,這就要求從業者耐得住寂寞。”于洲驚喜地發現,追光動畫現在已經有了大概10個00後的同事,“又有水準又有愛”。

  有人問,國漫電影崛起了嗎?黃家康説:“整個國漫電影的發展還需要時間,希望有更多機會創作,有創作才有進步的可能。”

  有人問,國漫電影什麼時候能“出海”?于洲説,隨著中國的不斷崛起,這是水到渠成的,“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是做好電影”。(記者 蔣肖斌)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