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百人劇組走街串巷,電影《嵩口鎮》永泰熱拍——解碼鄉村振興的“嵩口模式”
劇情中,返鄉創業青年人在討論古鎮活化、發展工作。(劇組供圖)
蜿蜒古樸的鶴形路上,遊客踏著青石板漫步;“另一隻鵝”詩社與書屋裏,飄出陣陣咖啡香;返鄉創業的年輕人,在古厝改造現場忙得熱火朝天……在永泰嵩口鎮,一幅幅真實的古鎮圖景,正被電影鏡頭一一定格。
近日,由松鷹影視(福建)有限公司出品的電影《嵩口鎮》在永泰火熱開拍。這部聚焦鄉村振興的影片,準備將“自然衣、傳統魂、現代骨”的“嵩口模式”搬上銀幕,讓千年古鎮的活化故事走向廣闊舞臺。
電影《嵩口鎮》火熱開拍
用鏡頭解碼“嵩口模式”
7月20日開拍以來,導演李金南帶著100余名劇組人員走進嵩口鎮的大街小巷,將古鎮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納入畫面。
“電影的每一個場景,都是嵩口真實的肌理。”嵩口鎮黨委書記連萍説,2014年以來,嵩口鎮持續施展“針灸療法”,修復鶴形路、千年渡口、龍口厝等文化遺跡22處,修繕與活化利用明清古民居57座,讓古鎮煥發活力。
為真實還原“嵩口模式”背後的地域特色與人文底蘊,劇組成員與當地政府、居民、他鄉客深入訪談,前後十余次走進嵩口鎮采風,劇本歷經兩年打磨、四度修改。“我們通過攝人心魄的愛情故事以及祖孫三代為小鎮的付出奉獻,折射出嵩口人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由此反映新時代下的‘嵩口模式’。”製片人劉淩鋒説。
影片中諸多角色均源自真實故事,如台灣“打開聯合”文創團隊執行長鄧海將老宅打造成“打開嵩口”文創概念店,成為閩臺鄉創合作起點;從小在嵩口長大的林露露返鄉創業,對舊供銷社進行活化,帶動村民增收;連江姑娘謝方玲放棄大城市工作,與夥伴紮根嵩口打造多元業態。此外,劇組還特邀福建省實驗閩劇院院長周虹出演,將閩劇元素融入劇本,讓傳統文化煥發光彩。
此次拍攝足跡遍佈嵩口古鎮、大喜村、月洲村、春光村等地。“希望觀眾透過銀幕感受嵩口的鄉土風情與現代活力。”李金南説,電影預計8月底殺青,計劃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在院線上映。
傳統與現代交織
“針灸療法”雕琢獨特氣質
漫步嵩口古街,古民居與古建築整齊排列,文創店、民宿、咖啡館等業態交織,遊客徜徉其間,感受傳統與現代碰撞的韻味。
每一部影視作品的取景選址,都離不開對地方氣質的綜合考量。嵩口人文薈萃、底蘊深厚,全鎮保留有162座明清民居建築,被譽為“民間古民居博物館”,有文化、有底蘊,是天然的攝影棚。區別於大拆大建的古厝開發,嵩口以“針灸療法”雕琢出獨特氣質。
2014年,在當地黨委、政府主導下,台灣“打開聯合”設計團隊與返鄉青年,在嵩口開展了一場“活化實驗”。
電影取景地之一嵩口供銷社便是典型縮影。走進供銷社,青梅酒、藤編等特色伴手禮琳琅滿目,遊客們在此交流閒談、品咖啡,一片熱鬧景象。誰能想到,這座古厝曾因長期無人打理,幾近荒廢。2015年,“90後”大學畢業生林露露返鄉投身古鎮改造。2021年,她租下供銷社,在保留原有建築風格的基礎上,將其改造成集農産品展示、小吃體驗、文創售賣于一體的公共空間。如今,供銷社年接待遊客超萬人次,成為鄉村振興的“活樣板”。
這樣的活化故事仍在嵩口續寫。今年年初,在嵩口生花藝術駐地計劃的推動下,德湖堂·嵩口柿染共享實驗工坊、另一隻鵝·詩社與書屋、松外鄉創複合空間·A MAGICAL TEA孝文家茶嵩口店等多個空間相繼開放,為古鎮注入多元活力。
拓展文旅想像空間
讓影視“流量”變“留量”
從1986年《聊齋》劇組在嵩口取景,到《乙未之台島遺恨》《愛拼會贏》《村子裏的故事》等作品相繼紮根,一部部影視劇讓嵩口不斷“出圈”,吸引姚晨、周迅等明星和各地遊客前來打卡。今年《嵩口鎮》開拍正值暑期,永泰縣文旅局順勢推出“跟著電影去旅行”系列遊玩線路,為嵩口文旅再添熱度。
如何實現“一部劇帶火一座城”的長尾效應,將影視“流量”變“留量”?嵩口的答案是:創新業態、升級服務。近年來,嵩口以閩臺鄉建鄉創合作樣板縣創建為契機,實施嵩口古鎮藝術駐地計劃,持續培育新業態、新場景;延伸村鎮旅游動線,上線智慧地圖導覽系統,完善旅遊標識標牌,提升旅遊服務能力;推出柿染藝術節、鄉村音樂節、觀鳥攝影等活動,打造體驗式旅遊IP,實現文旅與影視的雙向奔赴。
今年以來,永泰還用特色活動、精品賽事不斷拓展文旅想像空間:舉辦2025年福州市美麗鄉村旅遊季暨第二屆定向運動聯賽,打造“低空經濟+文旅”融合示範項目;推出“愛在莊寨”文旅嘉年華活動,創新“文旅+婚戀”模式;以“第15屆中國少兒小金鐘音樂大賽福建省總決賽”“2025‘海峽杯’匹克球公開賽”聚人氣,用勞德巴赫啤酒音樂節、歐樂堡煙花秀點燃“夜經濟”。今年1月至7月,永泰接待遊客近千萬人次,帶動消費超70億元,在文旅高品質發展的征途上開出一路繁花。(記者 傅亦靜 實習生 林子嬌 通訊員 陳邦烘 方玲燕)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