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老外在福建   |    直觀中國    |    融播報    |   福建好故事   |    特色産業    |   熱點專題 
在福建 草菇生産有了全新“打開方式”
2025-11-19 09:59:51來源:福建日報編輯:尹小兵責編:

  原標題:我省在全國率先開展草菇工廠化週年栽培,實現産業革新、農民增收 在福建,草菇生産有了全新“打開方式”

  “以前每年只有6月到9月能出菇,現在一年四季不斷檔。”初冬時節,泰寧縣朱口鎮草菇産業園內依然菇香撲鼻,負責人楊龍金感慨,終於不用再“看天吃飯”了。

  近日,泰寧縣朱口鎮草菇産業園新廠區正式投産。隨著45座現代化菇棚投入使用,該産業園菇棚總數達到141個,年産能將增加至296萬斤,實現年産值超4000萬元,成為全省最大的草菇生産基地。在這裡,草菇可以實現一年四季不斷檔生産。

  草菇天生喜高溫高濕環境,到了冬季,溫度過低,難以成活。楊金龍種草菇18年,過去最大的困擾就是季節性明顯,難以實現週年栽培。如今,福建通過科企協作,引入現代化智慧設備,在全國率先實現草菇工廠化週年栽培,填補了草菇生産技術空白。

  走進草菇産業園,141座智慧溫控大棚整齊排列。與傳統菇棚不同,這裡沒有強烈的溫差與濕度波動,感測器實時調控著棚內環境,始終將溫度維持在30℃左右、濕度保持在90%左右。草菇住上“空調房”之後,四季出菇不再是夢想。

  變化的不僅僅是生長環境,一系列創新“組合拳”讓福建草菇生産全鏈條都有了全新“打開方式”。

  在制種環節,調控菌包含水量和pH值,提升菌種活力,並篩選出適應性強的新品種FV203,為後續高品質出菇打下堅實基礎;在栽培環節,通過“正反面出菇”技術,調整菇床角度與培養基配方,使草菇從正反兩面生長,出菇面積翻倍;採用地面硬化、封閉操作間、澆築擋墻等措施,構建起一套全程不用農藥的生態防控系統;在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環節,廢菌渣全部供給有機肥廠,上料水抽回泡料池循環利用,就連栽培料,也能通過“新舊搭配”實現利用率最大化,不僅省下一半原料成本,還能保持八成以上産量,每個大棚每月還能節省培養基成本2000元……

  科技賦能,産業革新,農民增收。

  “現在種菇,技術有保障,銷路也不用愁。”正在基地採菇的村民曹菊梅笑著説。她每月工資4500元,加上年底分紅,年收入相當可觀。如今,在泰寧,像曹菊梅這樣在“家門口”就業的村民不在少數。

  據了解,泰寧縣積極培育庭院經濟,創新採用“入股+就業”方式,引導300多戶農戶加入草菇種植與産業園建設。農戶既賺取勞務收入,還可享受年底産業分紅。“我們立足草菇這一特色産業,精準支持脫貧戶與農村低收入群體,通過發展庭院經濟,切實為村民開闢了穩定的增收渠道。”泰寧縣農業農村局農技站林泉祥表示。

  而今,園區依託“龍頭企業+基地+農戶”模式,已帶動周邊5個村120多名村民就業,合作農戶年均增收4萬至6萬元。(記者 張輝 通訊員 賴淑芳 唐茜)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