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灣區行_fororder_灣區行_副本

廣東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政策體系

2018-04-25 09:04:45 來源:南方日報 編輯:葛寧遠 責編:趙瀅溪

  原標題:把農戶帶入市場 讓農民分享收益

  廣東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政策體系

  黃創尚觀察種植基地內牛大力生長情況。受訪者供圖

  “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鄉村振興戰略提出後,這樣的呼聲讓億萬農民歡欣鼓舞。如何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構建現代農業産業體系、生産體系、經營體系,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

  在廣東,近年來全省將培育包括新型職業農民在內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作為“三農”工作的重要抓手,出臺多項政策加大力度扶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目的就是讓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揮示範帶動作用,實現“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的目標。

  廣東省農業廳透露,未來,廣東將堅持把培育新型經營主體作為一項重大戰略來抓,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政策體系,實施龍頭企業培優工程、農民合作社升級工程、家庭農場示範工程“三個工程”,至2020年,打造1000家省重點龍頭企業、100家上市龍頭企業,使全省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分別達到5000家、5萬家。

  與農戶分享産業發展成果

  “新農人不僅能種出好的農産品,還要會講故事和經營,把農産品賣出好的價錢。”廣東粵森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粵森公司”)董事總經理黃創尚説。2014年,黃創尚響應陽江市政府號召,返鄉創立粵森公司,帶動家鄉群眾創業致富。黃創尚所説的也正是恩平市沙湖豐穗米業加工廠(以下簡稱“豐穗米業”)總經理謝國良一直在做的。

  “恩平大米”是當地認可的傳統品牌,米質上乘。但酒香仍怕巷子深,恩平以外的消費者鮮有聽聞“恩平大米”,農民種出的稻穀多以低價流向其他地區。“恩平大米”為什麼好吃?謝國良長期研究,摸清了水稻品種、生長環境、加工工藝和消費者習慣等各個因素對大米品質的影響,提出“恩平大米是來自溫泉之鄉馮如故里的富硒香米”這一核心理念和宣傳口號,清晰定位,打造品牌。經過不斷努力,豐穗米業目前已發展成一家廠區面積30畝、總資産5000萬元、年産45000噸的新型大米加工企業。

  “我們常講老闆下鄉要帶農富農,今後農業的扶持政策要把新型經營主體帶動農戶的成效作為重要的依據之一。”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農業部原副部長陳曉華表示,目前很多新型經營主體通過為農戶提供産前、産中、産後的服務,把農戶帶入市場,讓農民從産業的發展中分享增值收益。

  “2017年,公司為龍田鎮碧園村、羊嶺村83戶貧困戶發放了30萬元的分紅款。”陳偉波是梅州市金綠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農公司”)總經理,2010年返鄉創業發展種鴿養殖,目前公司種鴿數量達到7萬對,商品肉鴿約200萬隻。創業成功後,他主動參與精準扶貧工作。2016年12月,貧困戶加入金綠養鴿專業合作社,入股金農公司,簽訂代養種鴿協議。幫扶單位為貧困戶搭建鴿舍,金農公司為貧困戶提供種鴿、飼料、藥品和技術等,並負責前期統一管理,定期對貧困戶進行養殖技術培訓。

  與農戶分享産業發展成果的還有黃創尚。黃創尚表示,目前粵森公司在和牛大力協會裏的家庭農場、合作社等會員單位進行全面合作,共帶動1300多戶農戶種植牛大力。目前,粵森公司有牛大力種植基地2000多畝,輻射帶動農戶種植牛大力面積達1.8萬多畝,預計2018年將超過2萬畝,未來三年內輻射帶動農戶種植牛大力面積達6萬畝。

  資金扶持助農企脫困

  “現在各級政府都很重視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很多資源。”陳偉波指出,農業企業在發展中往往會遇到資金缺乏的問題,金農公司也不例外。2017年7月,該公司在廣東省農業信貸擔保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省農擔公司”)的擔保下成功向銀行貸款100萬元,解決了發展資金難題。在陳偉波看來,這種方式貸款手續簡單,不用抵押,且不用本息一起還,對公司發展幫助很大。

  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建設已被省委、省政府列為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省農擔公司于2017年1月正式啟動農業信貸擔保業務,並接受全省各地市農業部門、金融機構推薦項目。目前,省農擔公司已與郵儲銀行廣東省分行、農業銀行廣東省分行、省農信聯社等多家銀行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力求解決農業企業生産經營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此外,2017年12月,全國首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基金——廣東省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基金正式運行,旨在發掘和培育具備較好成長性、引領作用強的現代農業企業,加快推進廣東農業現代化進程。

  據了解,2017年,廣東省財政安排3.3億元,實施農産品加工、龍頭企業貸款貼息、扶持新型經營主體等751個項目,支持符合條件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特色種養業,實施農業標準化,開展農産品初加工,激發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創新活力,充分發揮其示範帶動作用。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600多萬農戶就業增收

  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大舉措,是加快農業現代化的戰略選擇。近年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工作,有力推動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快發展。

  省農業廳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省認定和培育省級農業龍頭企業820家,上市農業龍頭企業65家。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620.5萬農戶拓寬就業增收渠道和“抱團”提升競爭力。另外,培育新型職業農民3萬人。

  廣東省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主要數據則顯示,2016年,廣東農業經營戶896.74萬戶,其中規模農業經營戶15.88萬戶。農業經營單位8.08萬個,數量較十年前增加了2.6倍。農業經營單位數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農民合作社數量大幅度增加,2016年末,全省以農業生産經營或服務為主的農民合作社數量達近3萬個,佔農業經營單位的四成左右。分地區看,珠江三角洲和山區農業經營單位數量較多,分別佔全省的30.9%和39.5%;東翼和西翼農業經營單位數量較少,分別佔全省的7.6%和22.0%。

  伴隨農業生産經營單位等新型經營主體數量的增加,廣東農業生産適度規模經營發展迅速。廣東省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結果顯示,2016年耕地規模化耕種面積佔全部實際耕地耕種面積的比重為20.1%。其中,規模農業經營戶所佔比重為9.6%,農業經營單位所佔比重為10.5%。規模化養殖生豬存欄佔全省生豬存欄總數的比重為76.9%,家禽存欄佔比達到63.7%。

  省農業廳相關負責人透露,今後一段時間內要推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標準化生産行動。到2020年制定省級農業地方標準827個,建立省級標準化示範區931個,培育3000個“三品一標”産品和一批農産品區域公用品牌、名牌産品,倒逼新型經營主體開展標準化生産,從源頭上保障“産出來”安全。

  ■對話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都市農業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柳建良:

  發展家庭農場 介入二三産業

  首先,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路線圖要有整體考量和遠景規劃,家庭農場是最好的農業生産單元,要以戶為單位發展家庭農場。引導小農戶發展成為家庭農場應是基本原則。現在很多企業直接介入農業生産,這樣就要建立合理的利益共享機制。

  其次,農業經營主體技術支撐要有整體的全産業鏈的考量,要有以農業從業者為主體的技術研發隊伍。農業從業者對農業産業最熟悉,專家學者可以幫助培訓其掌握基礎的技術知識,並引導其往更深處鑽研相關的農業技術,成為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全能型人才。有了人才和技術的支撐,農業産業才能跳出0—1—0的發展陷阱,尋找到從1到N的發展機會。

  再次,地方應規劃建設農業經營主體集群發展的公共服務産品和公共基礎設施,讓家庭農場介入二三産業的發展,鼓勵其根據能力適度規模運營,實現農業技術、農業機械、生産勞動力等資源共享。

  南方日報記者 黃進 胡新科

  南方農村報記者 杜金亮

  南方都市報記者 蔣臻

  通訊員 粵農信

  統籌:謝思佳 盧軼 胡念飛 田霜月

相關新聞